APP下载

浅议小学生说话能力的困境与策略

2016-09-10梁影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6年10期
关键词:教科书媒介思维

在小学阶段,说话能力的培养是重中之重的教学工作,它关乎学生今后的学习、工作与生活,可谓一项强基工程。然而,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较弱,其原因如下:

1.教师的肆意介入。传统课堂内,大多数教师根据自己的设计展开教学活动。一旦设计中无充分的教学互动,在完成任务的隐性指令下,教师大多采取自问自答式教学方法。即使有学生的答,也多为类似于“对”或“不对”的简单互动,学生的话语权被肆意剥夺。

2.放任自由式发展。受家庭教育及环境的影响,学生的说话能力不一。而教师忽略了口头表达能力差的学生的培养,又忽略了学生语言基础适应性能力的引导。导致了学生自由发展说话能力的现状。

3.培养媒介的缺失。学生说话能力的培养需要一定的媒介,对此,不少教师就首选乃至只选了教科书。说话是生活的需要,教科书的内容不能无限等同于生活。为此,学生培养说话能力的媒介就显得不足。

对于学生说话能力的培养,传统的做法可概括为“一味牵引,放任发展”。这种做法必然导致低效乃至无效,为此,必须寻求学生说话能力培养的新路径。

1.变一言堂为众言堂。

仅有教师说话的课堂是令人窒息的。长此以往,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教师的讲解,很少有思维的主动或有效的参与。在这种状况下,教学效益是低下的,学生说话的思维支撑是缺失的。

为此,改变一言堂就显得尤为必要。在教学设计中,教师要预设学生主体参与的学习活动,要给学生思维的空间,自由表达的时间和主题。当然,教师的引导必不可少。例如,在表达自己的见解时,有学生这样说:“不对,他的观点是错的。”教师可以引导同学们评价这句话,继而发现其中语气的粗暴味,改为温文尔雅的表达:“在我看来,他的观点有瑕疵,因为……”这个表达的改变使得学生更关注得体地表达,使得教师融入学生说话能力培养的过程中,有效充当起引路人的角色。

2.变自由式为共生式。

教学要给予学生自主的权利,这是大家的共识。但需要注意的是,自主不是自由,不是放任学生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就像小树苗的生长一样,要使它长成参天大树,就不能任由它自由生长,要适时地给予修剪,剪去斜枝、废枝。

最为理想的课堂是,教师与学生共同表达。以诗歌教学为例,不少教师习惯于自己讲述,而且内容大多源于教科书和教学参考书。这种教学的弊端是学生难以接受。因此,教师必须放弃教参上的一些专业而生涩的词汇,选用易于学生理解的词句进行表达。在学生完全理解诗歌内容之后,再介绍一些术语。更为重要的是,教师不可代替学生的思维,要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并用通俗易懂的个性化的语言进行鉴赏性表达。在此过程中,其他同学需要立足于思考,针对同学的鉴赏,进行得体的评价性表达。这个环节相当必要,因为每个学生的基础不一样,彼此之间存有差距,而这个差距是易于弥补的,它在最近发展区范围之内。例如,诗歌鉴赏的术语,有的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了,这对其他学生就是一种促动。如果还存有疑惑,让已掌握的同学讲解即可。经由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话语陈述、评价等环节,学生的说话能力必然有所提升。

3.变单媒介为多媒介。

学生说话能力的培养需要适宜的媒介,教科书当然是媒介,但不能成为唯一的媒介。为此,教师需要创新性工作,寻求丰富多采而又为学生喜爱的媒介。

要在充分用好教科书的基础上,跨越纸媒的限制。根据小学生的身心特点,教师要多选取他们喜欢的动态媒介。例如,大多数教师和家长反对的电视和网络。对此,教师要善于引导,组织学生收看新闻联播,培养他们规范性的说话能力;组织学生观看小品、相声,引导他们灵活、流畅、诙谐地说话;引导他们将自己的话语用音频、视频录制下来,进行展评,让教师和同学进行点评,继而提高说话能力。教师还应注意将说话能力培养生活化,将能力培养置于鲜活情境中。例如,辩论会、诗歌朗诵赛、新闻播音社团活动、小品相声表演等,让学生由感知说话转向实训、表演讲话。教师还需要结合学生特点,制定系列化的培养计划,有条不紊地开展活动。

小学生说话能力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教师负有重大的责任,需要突出学生地位,与学生共同行走在能力提升的大道上。

梁影,教师,现居江苏启东。

猜你喜欢

教科书媒介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备急千金要方》:中医急诊教科书
媒介论争,孰是孰非
书,最优雅的媒介
对一道教科书习题的再探索
欢迎订阅创新的媒介
被藏起来的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