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儿童诗创作指导浅谈
2016-09-10许楚屏
儿童诗以儿童的眼光,叙述儿童眼里的世界,想象丰富,语言淳朴、真实。它以儿童为读者,简单易懂,朗朗上口又富含生活的趣味。新课程理念指引下的小学语文教材注重通过儿童诗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及语言表达能力,开发学生潜能,张扬学生的个性。例如:人教版教材下学期教科书从一至六年级都在课文中安排了儿童诗,特别是低年级。一年级安排了四篇精读,四篇读读背背,一篇补充阅读;二年级安排了两篇精读,一篇略读,两篇课外补充,而六年级课本在第一学期安排了“轻叩诗歌的大门”为主题的读诗、赏诗、写诗综合性活动。儿童诗的教学贯穿整个小学阶段,以儿童诗创作为抓手,提高学生想象力、语言运用能力,成为小学语文教学中一门值得去探索与研究的课题。
一、树立榜样,激发学生写诗兴趣
儿童就是天生的诗人,童言童语俯拾之间便是一首美妙的诗歌。但是如何指引孩子们将这些童言童语有意识的转化成诗的语言,激发他们写诗的兴趣,问题的关键就在于建立学生诗的意识,养成一颗诗心。在笔者班中,笔者将《繁星春水》中精彩的诗句念给学生听,然后又将诗集的序读出来,学生一听原来写诗就是这么简单,只要把自己平时偶尔冒出的有趣的语言记录下来,稍作整理便是诗了。在这样的情况下,笔者将自己童年时候无师自通,自创诗歌的趣事分享给学生,学生听后个个跃跃欲试。对于儿童而言,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以名人为榜样,以老师为榜样,讲好一个关于写诗的故事,对于培养学生的写诗兴趣,写诗意识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观察、挖掘,放飞学生想象的翅膀
“世界给了我一双美丽的眼睛,我用它发现世界的美好。”世界并不缺乏美,而是缺乏发现美的眼睛。在写诗的初步阶段,学生最为头痛的就是不知道写什么,他们往往模仿课文中的诗歌,写的基本都是关于春夏秋冬、父母的爱这一些内容,缺乏自己独立的思考与发现。作为教师,就要因材施教,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用自己充满童趣的眼光去理解周围的世界。例如近期天气不稳定,经常下暴雨。于是我对学生说,看看外面的世界怎么样了?学生说:“下雨了!”“你想冲出去吗?”“想”学生跃跃欲试,“你想到外面去做什么?”“喝雨”“跑步”“打水仗”,“那操场岂不成了……”我还没说完,一个学生抢着说“浴池”,哈哈哈哈,学生笑了起来。“不对不对,变成了池塘,我们可以去摸鱼……”“不对不对,变成了海洋,你看老师们的车都成了冲锋舟了,嘻嘻嘻……”学生越说越欢,沉浸在无边的想象中。于是,我当场让学生写一首小诗。有的写“雨,是一位神奇的魔术师,把操场变成了海洋,老师们的车子变成了冲锋舟……”;有的写“我们是一群渴望下雨的旱鸭子,只有下雨了,我们才能享受玩水的快乐”;有的写“在雨里奔跑,我摔了一跤,尝到了春天的味道”。对于学生而言,也许他们不缺乏想象,但是他们缺乏某一个激发他们想象的点,作为教师只有不断的和学生去挖掘这些点,才能慢慢地培养出学生的敏感,充实学生写诗的素材库。
三、配乐朗诵,丰盈学生诗的画面感
音乐可以给人更多遐想的空间。配乐朗诵作品不仅在文字上给予学生美的享受,更是给学生的听觉带来冲击,充实学生的个性化体验。为学生选取一些音乐与诗歌相契合的诗歌朗诵,不仅能加深学生读诗歌的感受,更能帮助学生形成诗的画面感。如《云上的日子》这首诗,朗诵者选用了日本音乐人安田芙充央的作品《天空の彼方》,在轻柔飘渺的音乐中学生沉浸在云的飘忽无定中,也许他们暂时体会不到“云”意境背后的烦忧,然而音乐中的“云”与诗中的“云”合二为一,学生自然能受到诗的感染,形成对诗的语言独特的理解及感悟。再如儿童诗《春的消息》,朗读作品中轻轻跃动的配乐,时时传出的鸟鸣虫叫,还有潺潺的水声,欢快的鸭子戏水声,使诗的画面跃然学生的脑海中,对诗的感受也立体、生动起来,学生的诗感也在音乐的伴奏中逐渐形成。
四、借鉴欣赏,增强对诗歌形式的认识
儿童诗就是儿童化的语言,写好儿童诗首先就要通过学生在不断的朗诵、欣赏中感受诗歌的韵律、意境及语言的美,从而使学生形成一定的诗的语感。课本中的儿童诗选材的范围比较窄,数量不多。作为诗化教育的有效补充,笔者从课外的报刊读物、网络平台中为学生撷取了涉及各个领域更为丰富的诗歌材料,在课前与学生一起鉴赏。比如本学期,笔者从《飞鸟集》《繁星春水》《世界金典儿童诗集》中选取一些精妙的诗句让学生在课前诵读,这些来自国内外风格迥异、内容有趣形式多样的诗歌,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使学生明白无论是什么样的题材,都可以写成一首有趣的诗。而《好看好玩的儿童诗》则更加深受学生喜欢,他们发现诗歌不仅可以是一行一行的写,还可以写成一条毛毛虫的样子如《一条瞌睡虫》,可以是有趣的数字符号叠加,可以是把字叠成一把伞的样子……儿童诗的形式可以如此多样,这无疑给学生在写诗上有更多的表现空间。
五、平台展示,激发写诗新动力
每一个人都是渴望被关注的个体。通过在家长、学校、学生中多方位的为学生搭建展示的平台,不仅使学生收获创作的喜悦,更激发了他们写诗的热情,并为此产生新的动力。
笔者所在的班级每周都会固定布置一两次写诗的作业,其他时间则由学生自己把握。有的学生忽然灵感来了,多写几篇也不奇怪。笔者对这些作品进行简单的批改之后,会选取一些精彩的句子或者构思精妙的诗进行修改。课堂上,我们坚持每日一诗,或是读读几个学生写的精彩诗句,或是读一个同学的一首小诗。读完之后,学生之间进行简单的点评。这种师生互评、生生互评的形式,使学生对儿童诗的形式、语言、节奏、韵律有了更多的直接的认识。
同时,利用家长微信群。笔者经常将学生的作品直接拍相片上传到群上。家长们反映很热烈,有的家长还进行点评,有的学生也通过家长的微信对同学作品点赞。凡是作品得到上传的同学,第二天回到学校都特别的兴奋,因为他们不仅得到了老师的肯定,还得到家长和同学的认可。这些正能量不断激发着他们超越自我,写出更多的诗歌。
最后,老师坚持出版“月月诗集”,由学生推荐或者自荐自己的觉得写得好的诗歌作品,收录进诗集中,每首诗下面都有一位同学或者家长、老师的评语或者鼓励。这些评语未必是很贴切的,但确是对小诗人的一种肯定,受到学生的欢迎。而对于部分自己觉得确实写不出好诗的学生,“月月诗集”开辟了我最喜欢的诗歌园地,只要他能够写上自己推荐的理由,并且仿写一两句,就可以让自己的名字也出现在诗集中。这些平台点燃了学生的写诗激情,激发了学生多写诗,写好诗的内动力。
每一个儿童都是天生的诗人,杨克说“学校不是要培养诗人,而是要培养诗心。”儿童诗的创作,不应该拘于一招一式。它应该是学生童真的语言表现,应该显示出蓬勃的儿童语言生命力。儿童诗创作教学应该立足于学生的个人体验,培养诗心,蕴育诗情,给孩子自由表达的空间。
许楚屏,教师,现居广东中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