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柔相待
2016-09-10王宇倩
王宇倩
果说有那么一点喜欢是枝裕和的《海街日记》这部影片,大概是从一张海报开始——被蓊郁树木围绕的庭院,古朴的木质二层小楼,四个干净温柔少女,透过充满怀旧感的滤镜定格。这样的感觉可以说既青春又文艺。第一次看这部电影,我在十月的广州,天气渐凉而依旧分辨不出季节,就有些这部电影的色彩,盛夏的背景和深秋的寂静,春日的浪漫和隆冬的纯净。
这是一部故事不被放在轨道上的电影,也可以说是一部生活的电影、日记式的电影。电影伊始是一个平静的清晨,三姐妹原本平常的一天。父亲的葬礼、新来的妹妹,一切顺理成章。导演几乎没有用力去强调任何东西,它们就像雨水一样无声无息地降临。妹妹的到来代表着新生活的展开,同样也是对旧生活的揭示。小铃的出现,让三姐妹原先习以为常的生活被改变了。这座老房子、外祖母、外祖父、老邻居、离家的母亲、远去的父亲被重新放置进四姐妹的生活。由于时间太久,所有曾经的羁绊此刻都蒙上了一层淡淡的释然,生活犹如一本流水账,平铺直叙而太真实,不动声色而太隐忍。
喜欢《海街日记》还因为它丰富的生活背景。它不愿意把关注点放置在矛盾上,它看重生活自身。从大姐幸和已婚医生的感情,到二姐佳乃为了爱情疯狂买醉;从三妹千佳与在登山中受伤的店主的平淡恋情,到四妹和同学风太的青涩萌动,穿插着海猫食堂、医院、足球队,情节正像四姐妹的日记一样,零散琐碎,却丰富真切。
电影尤其注重对食物的表现,有大量的场景设定在餐桌边,既有四姐妹自己的日常饮食,也有周边餐馆的特色菜,还有捕晒银鱼的场景。这样的设置不仅能够帮助情节自然而然地发展,使得电影整体更具有日常感,也表露出饮食背后的文化和情感内涵。不得不说,食物,更像是电影一条隐形的线索。爸爸的银鱼饭连接了姐妹四人,外祖母的酸梅酒则让幸与妈妈冰释前嫌,二宫女士的海猫食堂是她毕生的牵挂,山猫亭的银鱼面包因为机缘巧合成为了特色菜一直延续下来……或许正是因此,尽管对生活有诸多不满,大家依然能积极乐观地迎接新一天的到来。
以上种种都是对《海街日记》最原始的感受:视觉上的怀旧感,情节上的不紧不慢、零零散散,生活背景的丰富有趣。滤过这些感受,重新再看电影的时候,则会发现对它的喜爱不仅停留在这些表层的影像和情境当中。
很多人觉得《海街日记》是一部女性电影,电影里弱化男性形象的倾向十分明显。首先电影的重点人物基本都是女性。再者,电影里出场的男性性格都呈现出较为明显的缺陷。大姐幸的情人在重病的妻子和心爱的女人之间犹豫不决、优柔寡断。二姐佳乃一再被男人欺骗,为爱所伤。即便是影片中形象比较正面的懵懂少年风太,在与小铃的相处中也显得青涩而太过单纯。相比之下,剧中女性更感性也更强韧,无论是幸一意孤行地将同父异母的小铃接到家里,还是佳乃奋不顾身地追求爱情……所以说,这部电影透过女性视角弱化了社会视角,它企图实现的并非道德评价——批判父母的不负责任或是考量婚姻的维持问题,而是从个人情感的角度去思索,如果生活让自己失望了,我们该如何去接纳它。四姐妹就是这样,在对过去的回忆和对未来的向往里,一步步接纳并不完美但是很美好的生活。她们也最终相信,父亲一定是一个温柔的人,而生活也值得温柔相待。
《海街日记》的故事从夏天开始,在夏天终结,伴随着三场葬礼,生生死死,死死生生。一年四季为一个轮回,轮回就是时间,轮回就是延续。所以《海街日记》是一部时间属性很强的电影,同时也充满了传承的意味。院里的老梅子树年年结果,四姐妹摘梅子,酿酸酒,延续着外祖母留下的传统。屋子里的身高记号,每一年都变得更斑驳,每一年也会有新的记号被画上去。爸爸临终前看了樱花,二宫女士重病后看了樱花,小铃和风太也一起看过。小铃穿姐姐的浴衣参加烟火大会,而姐姐穿上有外祖母味道的浴衣放烟花。四姐妹用新的生活延续了上一辈人的生活,而她们也终将在五十年之后都变成老婆婆。时光和衰老,一点也不伤感,反倒充满暖暖的温柔、无尽的感激。
一直记得张晓风的那句感怀——树在。山在。大地在。岁月在。我在。你还要怎样更好的世界?也许到最后樱花落尽,四姐妹也终于发现,父亲留给她们的礼物——彼此——是多么美好的存在。
插图/peipeilee
发稿/庄眉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