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好国家课程基础 培养终身锻炼能力
2016-09-10齐宝海刘嫣
齐宝海 刘嫣
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立足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化;本着从实际出发的原则,结合学校具体情况,充分利用学校一切可利用的資源,选择符合学生生活实际和基本能力发展需求的运动项目构建教学模块,增大学生对教学内容的选择性。改革教学方式和教学行为,使教学过程更趋于科学化、合理化。在教学评价上,建立发展性评价体系,突出过程评价,完善教学评价体系、优化教学管理。
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习,增强体能,掌握和运用基本体育与健康知识和运动技能;培养运动兴趣和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表现出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与合作精神;提高对个人健康与群体健康的责任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发扬体育精神,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
根据中小学生的身心发育特点,学校将体育课内容分为基础类体育课程和终身体育锻炼课程。基础类体育课程主要指国家体育课程,终身体育锻炼课程主要指学生有兴趣的、可以终身锻炼的体育项目,如篮球、羽毛球、游泳等。
学校将1-9年级划分为“5-4”两个学段,1-5年级为第一学段,6-9年级为第二学段。每个学段集中学习一项体育技能,通过学习培养兴趣,提高基本技术学习,培养学生掌握三项基本技能。技巧运动校本课程通过2年的兴趣培养,2年的基本知识、技术学习,1年的综合技术、技能学习,不断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学生身体素质。6年级的教学内容参照7年级的教学内容及评价方式。7-8年级继续深化终身体育课程,以游泳和篮球为主要衔接项目,拿出1课时和1节课外活动的时间,采用选项教学模式。9年级以任务为驱动,全面提升学生身体素质。
体育课程的实施:抓住两个重点(常规管理、课程改革);注重三个方向整合(体育教学与体育活动整合、体育教学与体育科研整合、体育教学与体育竞赛整合)。
1.积极探索和开发校本项目,以“自主选项”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2004年,针对学生体质逐年下降的问题,教研组积极调研,并请同行专家及医学专家会诊,我们把“手倒立”作为校本教材,并把体操项目中横叉、竖叉、下腰等作为辅助教材在各个学段进行推广,起到良好效果。
2.体育学科活动与体育课相结合
学校体育活动包括课间操、大课间、课外活动、选修课、兴趣班、社团等,多年来,学校始终坚持把体育学科活动与体育课相结合,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锻炼氛围。
3.打造“一专多能”的教师队伍
结合学生发展需求及体育学科独特的育人功效,主管领导外聘专家对教师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研修活动,提高教师的学科专业素质和课堂实施能力。
4.成立体育竞赛项目组、整体规划体育竞赛项目
成立体育竞赛项目组,实行主教练负责制,以“游泳”项目为龙头,确立学校体育竞赛发展的项目,以普及与提高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的方式,打造学校竞技体育的发展之路。
实践证明,教师的引导与参与、学生的合作、探究与自主,是努力实现普及与提高的关键,三个阶段的学习使学生不仅掌握了3项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技能,还提高了学生上课的兴趣和技术水平。例如,篮球项目我们将课时集中使用后,学生不仅在小学阶段完成双手胸前传接球、反弹传球、单双手投篮等国家课程目标,还能完成三步上篮,能够进行分组比赛等,为学生的终身体育锻炼奠定了强有力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