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不同的学生获得不同的发展

2016-09-10王斌王晓英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16年10期
关键词:学段数学课程校本

王斌 王晓英

“九年一贯”已成为国家层面重点关注的重要课题,是解决课程改革、择校、教育均衡发展等问题的有力举措。九年一贯制学校使教育更具有连贯性,九年的学校生活,其时间之漫长、形式之多样、内容之丰富、活动之集中,都远远超过其他学制类型的学校;对学生影响之大也绝非其他类型学校所能达到的。九年一贯制实现了小学到初中的平稳衔接,避免教育脱节现象;有利于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有利于教育教学的改革;有利于学校特色的形成;有利于优化课程,开发校本教材;有利于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总之,九年一贯制学校教育更能做到在九年时间里连续不断地对全体学生全面实施品德、学力、身心等方面的素质教育,为培养人才奠定基础。教育改革呼唤小学和初中学段的打通,呼唤减少一些中间环节,呼唤基于学生整体发展、延续学生个性发展的积极探索。

育英学校正在构建以基础课程、修身课程和发展力课程为三大支柱的“育英课程”体系。数学作为基础学科,一直在学习生活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数学对其他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能够培养理性思维,增强思维的逻辑性和严密性。数学学习中获得的知识在日常生活中也得到了很充分的运用。

数学是重要的基础课程之一,因此,我们构建五四学制数学课程体系,为构建九年一贯制的“育英课程”奠基。

我们的课程以《数学课程标准》为纲领,基于学生认知规律、心理特征及数学知识体系,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能够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感悟基本思想、积累基本活动经验,增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数学学习,学生能够达到: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了解数学的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初步的创新意识和科学态度。

课程总目标通过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四方面得以整体实现,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的发展离不开知识技能的学习,知识技能的学习必须有利于其他三个目标的实现。

九年一贯数学课程以《数学课程标准》为蓝本,对义务教育阶段九年的数学课程适度地调整和规划。数学课程建设从国家课程校本化、阅读课程和活动课程三个维度展开。

按照《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学校的生源及师资等具体情况对国家课程进行校本化开发,整合教材,实现内容安排体系化、数学知识网络化、学习内容理性化、数学应用生活化的目标。

阅读课程的开展以数学读物及自编读物《Happy数学阅与读》为载体,使学生在不断的数学阅读中逐步领悟数学语言,提升数学素养,培养敏锐的观察力,在阅读中提高数学表达能力、数学分析、推理能力,提高数学学习的效率,真正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都获得不同的发展。

国家课程、阅读课程和活动课程在九年一贯制数学课程建设中相互补充,相辅相成。国家课程校本化将数学知识进行系统编排,以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但是,它更多地只关注数学的逻辑体系,偏抽象和理性,而阅读课程可以拓展学生课内的学习内容,活动课程能够紧密结合学生生活,直观、感性、生活化,三者相得益彰。

根据学生发展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将九年的学习时间划分为“2-3-4”三个学段:第一学段(1-2年级)、第二学段(3-5年级)、第三学段(6-9年级)。第一学段,每周4课时(每节课35分钟);第二学段,每周5课时(4节大课,每节50分钟,1节小课,每节35分钟);第三学段:6年级每周5课时(每节课40分钟),7-9年级每周6课时(每节课40分钟)。

数学课程建设从国家课程校本化、阅读课程和活动课程三个方面实施。

众所周知,没有任何一套教材适合所有的学校,适合所有的学生,为学生提供适合的课程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认为,适合的课程首先要符合学生的实际;适合的课程要关注学生的差异,包括学生的认知差异、学习方式的差异、学习能力的差异等;适合的课程要让学生有多元的选择。我们有基础、有能力、有条件、有必要进行国家课程校本化的研究,我们的核心工作就是进行教材整合。

为了帮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我们为每一课都设置了学习路径“导航”。“导航”内容层层递进,包括对旧知识的梳理,新知识的自主学习导引,以及不同层次学生的巩固检测,从学习方法及教学方式上连贯渗透,培养了学生温故知新、自主学习的能力。导航配合分层走班的使用,迎合了每个层次学生学习发展的需要,逐步形成适合每一位学生发展的培养方式。我们将秉承着九年一贯制一体化学科建设,数学学科各学段积极沟通,打通教学间隔,使导航的使用更具有针对性,提高它的适用性。

阅读课程主要以数学阅读读物和自编阅读读本《Happy数学阅与读》为载体进行,通过好书推荐、读书沙龙、好书共享手抄报、阅读指导课等形式进行。

以《Happy数学阅与读》“10以内的数”为例,第一个版块是“它从哪里来”,讲了数字的产生、阿拉伯数字的起源;第二个内容是“故事口袋”,介绍了“0”的故事;第三个内容是“趣题游戏”,用小习题发展学生的思维;第四个版块是“欣赏与应用”,讲了这些数字在生活中的应用。一年级学生刚入学,认字少,所以教材画了很多图,就像绘本一样,学生们爱不释手。数学阅读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拓展了学生们的思维,培养了他们的理性阅读。我们还进行了阅读指导课的研究,邀请了高年级的同学给低年级的数学阅读提出修改建议;还让学生们编写自己的数学阅读,光荣地成为小编委。小编委杨致远同学由衷感叹:“编写‘圆’这个内容,我提前了解了有关圆的知识,为我以后的学习打下了基础。我编的作品还被印在了学校出的书里,我感到很自豪。”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人的内心里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总是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综合实践活动以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让学生在“做”“考察”“实验”“探究”“设计”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能力和促进思维。育英课程体系中的发展力课程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此课程的出发点在于激发和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开发学生的潜能,丰富学生的实践经历,给学生的学习提供可选择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学习在复杂的现实问题中做出抉择、学会判断以及进行问题解决,强调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综合应用。

课程建设的受益者是学生,同时教师也是受益者,教师的科研能力在实践中逐渐提升,这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很重要,所以,在课程建设过程中,教师们应不断充实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使课程建设得以顺利进行。

在九年一貫数学课程整体构建中,我们按照《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学校的具体情况对国家课程进行校本化开发,探索小、初、高衔接教育的有效机制,弥补因升学考试等问题所造成的各学段知识点上的遗漏和脱节;通过设计符合学校实际的课程计划和实施多样化教育教学方式,促进学生的多元发展与综合发展;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激发和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开发学生的潜能,丰富学生的实践经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校本课程的开发也为教师搭建了广阔的专业发展平台。在这个平台上,课程建设带动下的教研组成为一个个的研究共同体和立足于解决实际工作问题的项目研究组,广大教师的研究能力得到锻炼与提升。

九年一贯数学课程建设减轻了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提高了教学质量,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了学生数学学习的能力和创新意识,学生数学素养不断提升。

猜你喜欢

学段数学课程校本
基于在线教育技术下的大学数学课程预习
让钟表发展史走进数学课程思政课堂
放缓坡度 因势利导 激发潜能——第二学段自主习作教学的有效尝试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浅谈高中数学课程资源的开发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点校本《史记》中的“曆”字
第二学段数学新授课“学导课堂”的教学范式
如何设计小学语文第一学段的家庭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