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言类课程的德育内容与方法

2016-09-10张鲁静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16年10期
关键词:德育情感内容

张鲁静

小学阶段,学生在生理、心智等方面都处于发展期,因此,各科教学都要强调学科德育。英语课程标准中也就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提出了明确的目标要求。但是,在實际的英语课堂教学中常常出现一种现象——德育目标制定得假、大、空,无法操作和检测;缺少教材中德育点的深度挖掘;缺少德育点与教学活动的设计与整合。

要解决这些问题,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第一,注重常态,语言学习的过程本身就是德育的基本内容。

好的德育首先应当是一种常态的教育,能够和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紧密结合的教育。语言学习的过程同时也是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感受伙伴学习和团队学习的快乐的过程。因此,在英语课上,教师要以教育者的姿态开展教学,而不是以学科教师的姿态开展教学。例如,我们可以在学习语言的同时,不断强化积极的课堂要求,建立class rules,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恰当与人合作。使语言学习本身成为一个自我努力、自我约束,教师和学生共同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

第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生活化的过程就是丰富德育内容的过程。

生活是最好的老师,当我们能够将教材内容和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的时候,我们发现德育内容会更加鲜活和丰富,如一年级“How many apples do you have?”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对话进行延伸,为课文对话增加小伙伴之间进行摘苹果、挖土豆的小竞赛的情节,丰富对话的趣味性,同时补充最后小朋友们把采摘的果实放到一起共同分享劳动成果的情节,让学生们感受到和小伙伴一起劳动的快乐和共享劳动成果的愉悦。

第三,丰富语言实践体验,让德育内容和学生的真实思考发生联系。

以活动激发情感,活动体验的过程就是思考、自我反思、调整的过程。很多时候,有效的方法不是反复地说教,而是通过提问或者任务引发学生的主动思考。

如在“When is your birthday?”的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家庭生日书的制作引发学生对爸爸妈妈生日的关注,从而激发学生主动询问父母生日并主动给予祝福的愿望。

在学习描述不同国家的国旗的时候,我们可以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讨论在升旗仪式上应当如何做,在生活中应该如何看待和保护国旗。

当语言活动不仅仅停留在语言知识的表层重复和模仿上,而是通过语言的交流活动激发起学生新的认知和情感触动的时候,德育才能够真正落到实处。

第四,在信息传递中自悟,积极的影响就是德育内容落实的过程。

任何学习都需要量的积累,积极的情感态度也需要大量的积极信息的传递和积累。如在“How do you go to school?”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将文本自然整合,让德育元素不留痕迹地嵌入到教学活动当中,从而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参考示例如下图所示。

在这个小文段中,“He always waits in line”和“She always looks at the traffic lights”等语言的补充将德育信息和学生正在学习的相关的语言内容恰当整合,通过学生的阅读、理解、讨论等语言活动传递正确的社会行为规范,积极影响学生的社会行为,从而达到德育的目的。

当然,基于学科特点有效挖掘德育内容、开展德育的方法策略还有很多,以上几点仅供教师们参考和借鉴。

总之,从“贴标签”到“润物无声”需要教师更多地分析文本、领悟生活、全面思考、巧妙设计。有效的德育实施不是“教”,而是“导”,是通过教师恰当的德育目标的定位,德育内容的丰富和教学细节的设计,让学生能够在心灵的触动中感悟、领会,从而持续地健康成长!

编辑 付江泓

猜你喜欢

德育情感内容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中国德育》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失落的情感
情感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主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