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科教学中的德育内容与方法
2016-09-10黄冬芳
黄冬芳
本文主要针对理科教学中德育目标不清和内容单一的问题进行研讨,借化学教学案例给予说明。
第一,理科教学中的德育目标体现在哪些方面?
理科课程共同的教育教学目标可归纳为:获取数学、科学知识和技能,促进认识发展;体验数学和科学研究过程,训练数学和科学的研究和学习方法,促进理性思维能力发展;促进科学态度与科学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等三个维度。德育目标则主要体现在科学态度和价值观方面,即在学科课程标准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维度。
理科课程的德育目标以数学、科学教学为载体,重点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尊重事实,包括基于实证的思想方法、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客观公正的处事原则;第二,和谐发展,即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认识人与社会、自然、环境的关系,形成和发展科学发展观;第三,实践创新,包括勇于实践、探索发现、追求真理、主动创新。
化学学科课程的德育范畴在以上基础上,结合课程标准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进行了细化,具体包括学习情感、爱国主义情感、科学态度、辩证唯物主义观念、科学价值观等五个方面(摘自《北京市中小学各学科德育指导纲要》)。教师可从以上五个方面分析每课时教学内容所承载的德育目标。
例如,初中化学的重点内容《二氧化碳性质》一课,依据以上五个方面进行分析,我们制订出以下德育目标:
1.通过认识含碳物质及其主要性质,引领学生从化学的角度认识和理解人与自然、国家的关系,树立和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2.通过关注碳排放的环境问题,让学生树立环保意识,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3.通过讨论二氧化碳在碳循环中的关键作用,引导学生学会“一分为二”地辩证地认识事物,发展全面、科学的物质观。
第二,理科教学中的德育内容蕴含在哪些课程内容之中?
明确了德育目标后,我们继续讨论理科教学中的德育内容问题。理科教学的德育实施特点可概括成四个关键词:情境,即需要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丰富素材;体验,即需要学生主动深入情境或活动中;内隐,即不易外显、不易评价;长效,即需要长时间的坚持培养。针对以上特点,理科教学的德育内容需要大量丰富的联系实际的素材、体现学生主体的探究或发现活动,并将内隐的目标和内容外显,这些内容要有整体规划并系统地融入到每节课堂教学中。
贴近学生、联系实际的素材包括科学史实、最新科学技术成果、社会大课堂实践基地内容等。这些素材可通过视频、图片、文本、动画、网页等多媒体形式表达。
例如,《二氧化碳性质》教学中,可应用CCTV-9的纪录片《碳排放》,引导学生在分析纪录片的过程中,应用所学知识、发展问题解决能力,达成德育目标。
学生主体参与的合作、探究活动包括观察、实验和调研等实践活动,小组研讨交流活动等。这些活动是培养学生合作责任意识、实践创新精神和事实求是态度的主要情境,也是理科教学德育内容的重点。
第三,在理科教学中如何有效利用德育内容以达成教育目标?
经过多年大量的课例研究,有专家提出德育内容要注意“小”“近”“实”“序”“趣”五个字。
德育内容要具体,强调一个“小”字。有些德育内容比较抽象,可以具体化,把它分解成具体的细目。例如,环境保护是一个内容丰富的德育内容,可以具体化到净化水、保护水等更细致的部分。
德育内容要贴近实际,讲究一个“近”字。德育内容既要贴近学科发展实际,又要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这样才能突出学科特色,对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例如,燕山前进中学的学生在学习《水的净化》时,教师讲解了她作为一名燕山人在80年代發生的一件真实的事,并介绍了燕化公司引进的一套先进的污水处理技术,使学生认识到要保护身边的水资源。
德育内容要注意知行统一,注重一个“实”字。教师要避免空谈道理,要加强对学生行为的指引和检查反馈。例如,一位教师讲白色污染的防治问题之前,布置作业让学生到社区去调查,而此时,教室内外都有塑料袋乱扔的现象。这样的教育就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德育内容要讲究层次,落实一个“序”字。德育是一个由浅入深、由近及远、循序渐进的过程。就同一类型的德育内容,也会依据学生接触的先后顺序提出不同水平的目标。例如,身边的物质和科学探究是培养学生科学态度的主要德育内容,学生学习空气和氧气时,主要培养探究的兴趣;学习到碳、二氧化碳时,要通过一些简单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学习到酸、碱、盐时,可通过大量联系生活的实例,让学生感受到化学知识在解决生活问题中的重要价值,从而开始形成科学价值观。
德育内容呈现方式要生动活泼,突出一个“趣”字。教师在确定了适宜的德育内容后,要采用多媒体的手段,以最吸引学生注意的方式呈现,才能提高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