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培养青少年健康的自我意识

2016-09-10肖铭

基础教育参考 2016年11期
关键词:图式道德青少年

肖铭

自我意识,是意识的一种形式,指主体对自身的意识。即主体的我,意识到客体的我的存在,包括自己的生理、心理状况,自己与他人、环境和社会的关系等。自我意识不是自我,只是自我的一部分,是可以真切感受到的意识现象,对人的个性、行为、品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对自我意识的关注,应当引起教育工作者,特别是德育工作者的重视。当前许多国家的教育组织,在论述二十一世纪青少年核心素养的培养问题上,都将自我意识列入核心素养的范畴,这就说明了培养青少年健康自我意识的重要性。

一、健康自我意识的相关要素

健康的自我意识表现为以下特征:正确的自我认知、客观的自我评价、良好的自我调控、积极的自我提升和不断的自我成长。要成就健康的自我意识,关键在于形成良好的自我认识、自我图式、自我体验、自我调控、自我导向。

自我认识,是自我意识的认知成分,并且是自我意识的首要成分。它是自我感觉、自我图式、自我观察、自我分析和自我评价的综合,其中自我评价是自我认识的结果。

自我图式,是指受经验影响形成的一种成型的对自我的认知习惯和概括方式。它是一种关于自我的有组织的知识结构,来自于过去经验,引导与自我有关的信息加工。这种认知图式既影响着对别人的看法,也左右着对自我的看法。它告诉我们:自我意识是主客观的统一。

自我体验,是伴随自我认识而产生的内心体验,是自我意识在情感上的表现,即主我对客我所持有的一种态度。客我达到主我的要求,便产生积极的自我体验。

自我调控,是指个人对自身的心理与行为的主动掌握,它是人所特有的,以自我意识的发展为基础,以自身为对象的人的高级心理活动。它是通过自我判断、自我要求、自我平衡等机制来对自身的心理与行为进行主动的调节。

自我导向,是对自我发展的方向和目标定位,它是确定自己应该达到的有关自我的标准和目标体系。

在自我意识的发展过程中可以看到上述几个因素的相互关系:自我认识是自我意识发展的重要基础,自我图式是自我意识的重要工作方式,自我体验是重要动力因素,自我调控是一种控制机制,而自我导向是一种发展指南。

二、培养青少年健康自我意识的重要性

健康的人格,必定呈现出一个健康的自我,也必定有一个健康的自我意识。自我意识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自我意识是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基础

人类能够改造客观世界,在于人的意识具有主观能动性。自我意识是主体我对客体我的主观能动反映。自我意识通过对自己思想、行为的反思、评判,来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思想行为,影响自我和人格。正如研究者所说的那样:“自我意识是人的个性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个性结构中的自我调节系统。”这种自我调节,自然会左右和影响人对客观世界的能动作用。

自我意识的主观能动作用,体现了人类理性的杰出能力,当然,自我意识的这种理性能力,是人脑的功能和实践经验结合的产物。

教育培养人,发展人,其重要的一方面就是发展、完善人的主观能动性。因此,教育以关注探索人的自我意识为基础,显得很有必要。

2.自我意识是人的主体性的重要因素

自我意识,让人认识到了自己,确立了主体的我,所以是形成主体性的重要因素。重视人的自我意识,是培养人的主体性的基础。

3.自我意识是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的主要动力

教育的作用,是引导人在正确的方向上自我发展,正所谓“教是为了不教”。教育的目的在于促进人的各项潜能得到充分发展,完成人的最好的自我实现,即成人。而人的自我发展,首先是了解自己的需要,感受需要的迫切;要为自我发展制订规划、寻找路径、确定目标;要评价和感受目标达成度,确定自我实现与否。由于所有这一切,都来自于自我意识的操作、控制,所以,健康的自我意识能够促成良好的自我发展,赋予自我实现以积极的意义。

4.自我意识是道德内化的主要依靠

德育的目标是道德内化,即要让学生将所学的道德知识、道德规范内化成自己的道德修养、个性品德,而这离不开自我意识在其间发挥的重要作用。道德知识,只有经过自我意识的评判,才能决定是否被纳入个人认同范围;道德情感只有经过自我意识的感受,才能成为铭心刻骨的感动;道德意志只有经过自我意识的控制和坚持,才能得到坚守;道德行为也只有在自我意识的驱使下,才能得以实现。所以,要使道德教育内化于心,外显于行,必须抓住自我意识这个关键。

5.自我意识是形成社会角色的重要基础

自我意识是对自我的认识,包括认识自己、认识自己与他人的关系、认识自己与社会的关系。而一个人的社会化过程,是个人的交往从自己向他人乃至社会扩大的过程。只有认识自己与他人、与社会的关系,才能定位人与人的关系、定位自己的社会角色。因此,一个善于处理人际关系、合理承担自己社会角色的人,一定是一个有健康自我意识的人。若非如此,人与社会的适应就会存在问题,给个人和社会都会造成不和谐的困境。有人说,和谐社会包括三个方面,即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及人与自己的和谐。其中人与自己的和谐,靠的就是健康的自我意识。没有人与自己的和谐,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就难以保证。所以,自我意识关乎个人也关乎社会。

三、在学校中培养青少年健康的自我意识

由于人的经验、实践对形成自我意识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所以,教育对自我意识的形成可以发挥一定的影响。那么,如何发挥学校教育在培养青少年健康的自我意识方面的作用呢?对此,可采取如下策略。

1.要明确学校在培养青少年健康自我意识方面的责任

心理学家普遍认为,青春期是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二个飞跃期,而此后的青年时期,又是自我意识的成形期。所以,青少年时期是自我意识形成的关键期。抓住这一阶段,培养学生健康的自我意识是为其一生幸福奠定良好基础的关键。因此,教师要把培养青少年健康的自我意识,作为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加以落实,全面承担起教书育人的责职。

2.认清青少年自我意识的发展规律,做好教育培养工作

青少年时期自我意识的发展具有一定的规律。初中学生,成人感的自主意识爆发,渴望获得平等、尊重的成人体验,关注自己的外在形象,关注同龄人的评价,关注自己的权利,独立甚至逆反心理随之而起;高中学生逐步形成自我概念,关注自己在他人眼中的形象,自我同一性确立,成为自我意识的困惑问题。作为学校教育,要深入把握青少年自我意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有效地开展教育活动;要把握规律,制订系统完整的教育计划。如确立健康的自我意识教育目标,不同年龄段,根据成长的发展规律,制订相应目标,安排相应的教育内容。初中阶段要侧重帮助学生认识逆反期的心理,进行自我认识教育,帮助他们理性认识自己的个人形象,认识同伴关系,引导他们确立人生榜样;高中阶段要侧重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自我概念、自我接纳,较好地确立自我同一性,引导他们思考生涯规划、潜质开发、自我效能,帮助形成自我引导能力、自我发展能力。

3.发挥学校教育的优势,营造良好交往环境

培养青少年健康的自我意识,学校既负有教育责任,又具备教育优势。首先,学校是教育的专门场所,拥有专业的优势和文化的优势。其次,学校具有独特的交往环境,所提供的同学交往、师生交往的学习生活是最好的培养自我意识的实践活动,是家庭教育环境无法替代的。最后,学校教育提供知识学习、实践活动等,除了发挥着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功能外,还为学习者提供了心理发展历程。学生通过参与学校的学习活动、交往活动、实践活动,可以感受到自我认知、自我体验、自我调控,从而推进自我意识发展。这是进入社会前的必要的心理预备期,必要的自我意识发展期。学校教育这种模式,已经历几百年的历史,有一定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现在教育工作者需要做的,应该是针对培养健康自我意识的主题,进行专门的探索,总结规律,以进一步更精准地发挥学校教育在这方面的作用。要探索营造学校良好的交往环境,弘扬正气、追求真理,形成良好的学风、教风、校风。

4.将培养健康的自我意识列为学校的德育重要内容

学校德育的目标是完成立德树人的使命,而德育要想产生效果,要立足于活生生的个体,必须直面自我、个性、私我、小我。只有这样,才能使德育面对真人,解决真问题,取得实效。当代德育研究者也公认:道德的关键在于内化。道德行为必须根植于内心的判断、评价、感受,最终形成行为习惯。这一切都整合在自我意识之中。

因此,开展德育从关注自我意识开始,把培养健康的自我意识作为其主要内容,就显得很重要。当教师通过科学的方式、理性的要求、道德的规范、人性的需要,帮助年轻一代建立起健康的自我意识,就是学校德育工作为个人发展、为社会和谐所做出的最大贡献。

参考文献(编者略)

(责任编辑 张慧籽)

猜你喜欢

图式道德青少年
思维图式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蔬果能让青少年的心理更健康
透过“图式”读懂儿童
跟踪导练(五)(2)
道德
重载交通沥青路面荷载图式探讨
中日青少年体质PK
道德认同感提高≠道德包容度提高
道德
青少年打篮球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