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实施高位均衡发展战略全面提升教育质量

2016-09-10杨建英

基础教育参考 2016年11期
关键词:校本德育课程

杨建英

江苏省苏州市金阊实验小学位于苏州古城西北隅,依傍着“飞阁跨通波”的古阊门。2500年崇文尚德之风,孕育了这所与共和国同龄的省级实验小学。

学校传承“真”“朴”“信”“勇”的校训,坚持“每位学生都发展,每位教师都成功,每位家长都满意”的办学理念,高举“质量、服务、特色”三面旗帜,倡导以“健康快乐、寓学于乐、乐此不疲”为基本内涵的“三乐”教育文化主张,促进内涵发展、创新发展,各项事业欣欣向荣。

一、实施文化立校战略,培育学校气质

1.明确“三乐”教育的文化使命,统领学校高位发展

“三乐”教育是在追求学校“质”的飞跃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近年来,学校通过追溯历史,寻找地域背景,梳理办学传统,自觉认识自我存在的特点,寻找与其他学校的异同,甄别发展差异,挖掘独特资源,坚守鲜明个性,并通过在新校建设中的适度表达,形成了“三乐”教育的显著特质。

学校提出了以“健康快乐、寓学于乐、乐此不疲”为基本内涵的“三乐”教育文化主张。核心价值是幸福教育,长远目标是培养幸福的儿童,为儿童一生的幸福奠定基础。因此,“三乐”教育不仅仅追求外在的快乐,更重要的是培养儿童拥有稳定的、深刻的幸福观,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让儿童充满阳光,充满幸福,一路有“乐”。

2.架构“三乐”教育的完备体系,促进学校全面发展

学校用文字表述的方式,逐一确立“三乐”教育的具体内涵、理论支撑和操作系统,辨析了一些概念性的用词,以“乐感”文化、认知学习理论、需求层次理论为支撑,完成了“三乐”教育的整体设计。

“健康快乐、寓学于乐、乐此不疲”这三者构成了“三乐”教育的整体,彼此照应。“健康快乐”是目标,“寓学于乐”是方法,“乐此不疲”是过程。目标、方法、过程,涵盖了教育教学理念的基本要素。

将“三乐”教育渗透到课程建设中。通过教学改革、课程资源整合、校本课程开发等手段,为学生创设“环境课程、阅读课程、活动课程、体验课程”这四大实施“三乐”教育的校本课程。

将“三乐”教育渗透到教师的教学行为中。培养教师积极向上且处事平和的心态,组建教师团队,创新“六+”培训模式。

将“三乐”教育渗透到学生的学习过程。用具体的“乐读、乐友、乐行”的方式,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营造尊重、理解、民主、平等的欢欣氛围,唤醒学生自觉成长的品质。

3.开展“三乐”教育的文化活动,推动学校创新发展

在“三乐”教育理念的引领下,学校正践行着“培养幸福儿童”的教育理想。营造“三乐”教育良好氛围,发展“三乐”学生,成就“三乐”教师,构建“三乐”课程,展示着一种独属于金阊实小的幸福的教育表情。

校园环境充盈了“三乐”教育的理念,楼宇、庭院、标识、指向系统、室内软装等,都蕴含着浓浓的“三乐”教育的文化元素。在教师中开展“成如”论坛“言说三乐”的活动,让教师充分展开自己对于这一文化主张的理解。在学生中开展“晶晶昌昌学‘三乐’”的实践活动,尽最大可能让学生去了解那些布置精美的墙面,去读懂校园内一物一品的意蕴。通过“校园小导游团”“校园小广播”和在地方课程中设置单元学习内容等,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接受着“三乐”文化的熏陶。

二、实施专业发展战略,打造骨干队伍

1.“一缕阳光”品牌,铸师魂

开展“一缕阳光”这一师德品牌系列活动,在教师中树立师德优秀是教师首位的认识,通过学习师德典型、评选身边榜样、阅读涵养品德等方式,落实师德建设五项制度。每学年由教师和学生投票评选“感动校园十佳教师”,家长投票评选“最满意教师”,由此开展系列学习活动,形成师德教育品牌。

2.“六+”校本研修模式,促成长

学校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教师培养模式,“师德+业务”“走班+教研”“ 聊天+科研”“读书+言说”“引领+自主”“团队+个性”这六个教师培养的加法题,做得有声有色。

3.骨干教师认定,搭平台

贯彻校骨干教师认定条例。35周岁以下的教师申报发展型教师,侧重于课堂教学技艺的提高;35周岁以上的教师申报实践型教师,侧重于师德修养示范;获区级教坛新秀以上称号的教师申报研究型教师,侧重于教育科研。执行过程中,评审组根据学校工作要求及时修订评比条例,在学期末严格考核,认真认定,大力奖励完成申报任务的教师。

4.团队协作活动,乐交友

学校成立有学术团队、走班团队、管理团队、年级部团队、辅导员团队、班主任团队等十几支教师团队,每个团队都有自己响亮的名字,都有团队的组织愿景、奋斗目标和活动机制,都有骨干教师引领,团队成员交叉分布在学校的各个岗位上,形成了学校独有的交际方式。

5.“细水长流读好书”,提品味

“读书沙龙”“好书演绎”“品读聊天”“晒书会友”等活动丰富多彩。学校精选《给我一个班,我就心满意足了》《宝贝宝贝》《回到每个人的生命化教育》《国学引导工作》等书籍在年级部中进行漂流。“点灯人讲读书故事”系列活动得到了大家的喜爱。

6.“成如”论坛“言说”活动,勤表达

学校设有“成如”论坛,鼓励骨干教师通过言说的方式与大家分享感想。本学期以“三乐教育”和“我眼中的儿童文化”为主题的言说活动更是精彩纷呈。通过言说,把别人的感受变成自己的感受;通过言说,把别人的思想化为自己的思想;通过言说,形成金阊实小教师独有的话语系统。

三、实施以德为先战略,提升学生素养

1.“德育导师制”重构德育管理网络

构成“德育领导—政教处—年级部—班主任—任课教师—校外人士”六级梯队。其一,做好“班主任专业化发展”的课题研究,举办班主任培训讲座,组织德育导师工作经验交流会,召开德育创新专题研讨会。其二,树立任课老师也是“德育导师”的思想,让全体教职员工共同承担学生德育工作。其三,通过家长义教、家长督导、家长义工、家长义导等形式,开创以学校教育为主渠道,家庭、社会各方参与德育教育的工作格局。

2.“善小德育”有计划地培养小公民素质

学校制定的“善小德育”素养要求,包含“礼貌、卫生、节约、守时、守秩序”五个方面,逐条分学期具体落实。每学期开学的第一周为素质养成教育宣传周。学期中,按月细化《金阊实小“晶晶昌昌”德育素养目标》,通过“自评—生评—师评”的方式,开展“晶晶昌昌”德育素养评比活动,期末总结评出德育特长生。

3.三大仪式教育引领德育特色活动

每学年开展一年级“授砚立志”仪式、三年级“生日成长”仪式和六年级“毕业感恩”仪式,让学生体会成长的过程。不断创新“在感恩中成长”这一德育系列活动的内容、方法与形式,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和“我们的节日”主题系列活动。

4.社团活动引导学生自主能力不断提高

“成长树”社团是学校一大教育品牌,至今已拥有各类专业社团46个。每个社团都从学校文化建设的角度去设定目标,积极创意,开展活动。“金实杯”艺术展示活动,体育节、乐读节、高士其科技节活动,经典诵读活动,感恩教育活动,“新蕾”“小荷”“蒲公英”三大作文大赛等校园文化活动,丰富学生在校生活,让学生在一次次的实践锻炼中自觉成长。

5.改革三好生评比条例激发学生特长发展

学校修订三好学生评比条例,细化德育、智育、艺术、体育特长生的评比条例,将特长生作为竞争三好学生的重要条件之一。德育特长生与每月“晶晶昌昌”德育素养评比挂钩,采用考级制评出智育和艺术特长生,而体育特长生则在校级以上的各类体育竞赛获奖者中产生。

四、实施教学研究战略,开创课改格局

1.多项教学策略研究改变教与学方式

进行“基于学生学习经验的差异性教学实验”,进行学生自助—互助学习活动设计的研究。实施差异教学策略,照顾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和速度,尝试分层作业,分层练习。实施效度策略,“精讲精练”,科学合理地分配讲、练、做的时间。实施教师服务行动策略,将教师的服务意识转化为服务行动,指导教师明确补差不等于补作业,补差要从实际出发,从学生的基础出发。

2.“磨课”行动计划提升课堂教学水平

实施以“创新教学理念,提炼课堂特质”为主题的“磨课”行动计划。近年来,开展了“评头论足谈备课”活动、“潜心推敲上好课”系列活动、“我眼中的精彩课堂”系列活动、“独立备课,同题研讨,选出好课”活动、“同课异构”教学研究活动、“常态教学也精彩”系列教研活动、“信息技术展风采”活动、“电子白板走进常态课堂”和“超大IPAD,我的课堂我做主”系列活动,努力实现“目标达成,手段优化,细节完善”的研究目标。

3.“草根化、平民性”的科研模式初见成效

“走班+教研”“聊天+科研”是学校近年来总结运用的行之有效的教育科研模式。全体教师运用课堂观察、案例分析、叙事研究、经验交流、沙龙研讨等方法,实质性地开展与课题相关的各项校本研修活动,形成“学习—探索—交流—创新”的科研研讨氛围。学校还开展以“名著导读、名师引路、名坛献艺、名刊立说”为主要内容的“四名工程”,组织“希望杯”论文大赛,强化理念浸润和学术言语,培养骨干教师中的科研精英梯队,逐步涌现有影响力的学术成果。

4.校本课程和教材开发融汇教学资源

学校开设集科学教育、环保教育、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吴文化教育、校史教育等诸多内容在内的校本课程,逐年开发数学校本教材《走进数学王国》、英语校本教材《乐读英语》全六册、健康教育校本教材《健康读本》、社团校本教材《印心》和《古韵》、校史教材等。

学校牢牢把握发展机遇,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努力成长为一所高质量、高品质的品牌学校。

(责任编辑 甘 璐)

猜你喜欢

校本德育课程
《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价值导向的校本课程建设——以“兰质教育”校本课程为例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追求“四合” 洋溢“四味”——二十四节气语文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策略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