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筹发展融和创新
2016-09-10邓云锋
邓云锋
青岛教育信息化工作作为推动实现教育现代化的两翼之一,受到青岛市政府、青岛市教育局的高度重视。我们以教育信息化作为引领,以“三通两平台”建设为重点,走出了一条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和应用,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推动实现青岛教育现代化进程的发展路子。2015年5月,青岛成功承办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会议发表《青岛宣言》。2015年10月27日,《青岛市“互联网+教育”行动计划(2016—2018年)》以市政府名义印发,文件贯彻刘延东副总理在全国第二次教育信息化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精神,强调顶层设计和全域统筹,从技术、规划和制度不同维度引领青岛教育信息化工作。
一、坚持机制创新,
推进教育信息化发展模式变革
第一,构建政府主导的工作推进机制。青岛市将教育信息化建设作为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纳入全市“智慧城市”建设的整体框架,统筹规划实施。构建了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制度体系、专家指导体系和考核体系;成立了青岛市教育信息化建设专家指导委员会和青岛市教育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专家指导委员会;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并将教育信息化建设重点项目推进情况纳入对区市政府教育重点工作和现代化学校建设的考核指标,市、区、学校三级联动,全面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步伐。
第二,构建多方参与的设施建设机制。青岛市坚持以政府投入为主体,先后投入资金10余亿元,推动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向全市覆盖。全市中小学全部实现光纤接入青岛教育城域网,教育城域网骨干带宽从1G升级到40G,实现了“网络宽带校校通”;中小学教室全部配备“交互式电子白板”,实现“优质资源班班通”。青岛还探索企业参与机制,与高新技术企业开展合作,开展公共资源服务平台建设,逐步实现“网络空间人人通”,目前资源平台已经注册学校空间969个、教师空间54821个、学生空间27708个、聚合各类教学信息、教学资源和教育应用,不断推动教育信息技术应用领域的创新。
第三,构建以应用为驱动的资源共享机制。青岛市加快构建优质数字资源开发、应用与服务的机制,通过“同步课堂”“名师课堂”和“名校网络课堂”等方式实现资源共享。全面推进“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2016年全市十万教师全部实现网上晒课,评出市级优课2181节。目前,全市汇聚各级各类教育资源10T,其中92%全市免费共享,成立“网络条件下农村小学生能读会写”等课题协作体5个,汇聚全市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典型应用模式34个,通过典型带动,有效推动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青岛获批成立中国教育电视台山东记者站,依托记者站将成立青岛校园网络电视台,打造一个资源汇集、开放学习、成果共享的网络平台。
第四,构建以平台为引领的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建成“创新教育”公共服务平台,探索“3D打印创新教育进校园”。成立中小学创客教育联盟和导师团,建立普通高中与高校联合培养机制,为“小创客”们创新创业提供平台,推进创新型人才培养改革。在第28届中国头脑奥林匹克创新大赛中,青岛市中小学代表队荣获24个一等奖,占全国一等奖奖项数量的34%,一等奖获奖比率再居全国第一。在世界第36届头脑奥林匹克创新大赛中取得两金两银的优异成绩。中央电教馆授权青岛市电化教育馆作为“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青岛组织委员会”。
二、坚持全面布局,
深入推进教育信息化的整体提升
青岛市建立了以信息化手段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机制,确保本市教育信息化走在全国前列,让信息化成为本市高水平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统筹规划,区市联动,加大投入,齐头并进,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努力推动工作有突破性进展。具体从五个方面深入推进教育信息化的整体提升。
第一,注重教育信息化在教育现代化推进过程中的带动作用。坚持统筹谋划,统筹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职业教育和终身教育信息化工作,加强教育信息化重大项目的顶层设计,以信息化手段解决教育教学的突出问题。充分发挥互联网在推进教育综合改革、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的积极作用。市教育局下发《关于做好校园网升级工作的通知》,进一步明确网络基础设施配备要求,2016年全市100%幼儿园将实现光纤入园,2017年各区市教育(体)局接入带宽升级至40G,区市所辖学校接入带宽升级至10G,2018年全市100%中小学将实现无线网络覆盖。持续加强对广大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的信息化支持力度,2016年至2018年,每年支持100所农村薄弱学校加强信息化建设及应用。
第二,注重教育信息化在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的基础作用。坚持改革创新,通过拓展青岛教育数字资源开发中心覆盖面,扩大汇聚全市各级各类学校优质教育资源能力,丰富大数据分析系统功能。2016年青岛市将建成中小学信息化学科工具及应用系统,整合共享1000门优质网络课程及配套资源,满足学习者多元化学习和发展的需要,中小学基本实现“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落实《青岛宣言》精神,以终身学习需求为导向,改进教育服务提供方式,推动开展学历教育在线课程资源共享,推广MOOC、大数据等应用,为学习者的个性化学习提供支持。
第三,注重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以互联网为支撑创新中小学课堂教学环境,变革传统教与学的关系,形成和推广新型教学模式。2016年至2018年建立各类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应用课题协作体30个,逐步推广“生学为本、自主探究、师教为要、点拨升华”的“线上线下”新型教育教学模式,构建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的“处处可用,时时能用、事事适用”的信息化教学新常态。全部中小学实施3D打印技术等内容的创新教育活动,提高“三创”教育实效性。
第四,注重信息化在构建现代教育治理体系中的支撑作用。积极推进政府治理方式变革,建立政府引导、多方参与、奖励推动、优胜劣汰的资源共建机制,拓展资源应用主体的选择空间,促进数字教育资源整合汇聚,形成有效的优质资源共享机制,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加快学校管理信息化进程,完善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和配套服务机制建设,建立覆盖全体学生与教职工的电子档案管理系统和电子校务系统。加大智慧校园建设力度和质量,在2015年全市建成631所智慧校园(占61.6%)的基础上,2016年青岛市将扩展智慧校园中心管理平台功能,通过云服务模式加强科学治理,推进智慧教育、校园服务、综合数据分析等深入应用。
市教育局、公安局联合下发《关于加强网络信息安全的通知》,厘清区市及直属学校信息安全主体责任,强化校园网络信息安全,建立定期通报制度,保障网络高效稳定运行。
第五,注重以应用为驱动的信息化推进机制建设。加强组织领导和政策保障,将教育信息化重大项目和战略重点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制定保障教育信息化优先发展的配套政策措施,建立组织、个人及社会团体参与激励机制和知识产权保护长效机制,整合各方力量推动教育信息化持续健康发展。青岛市已经与山东省版权协会达成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建立教师资源版权保护机制,并试点基础资源免费使用,个性资源通过“资源券”等形式付费使用的资源汇聚共享模式。
三、坚持统筹思维,
推进教育信息化管理模式创新
青岛市坚持统筹思维,通过拓展青岛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青岛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青岛智慧教育中心管理平台等的功能,以大数据收集、汇聚、分析、共享的方式,实现了教育管理、资源汇聚、学校管理等模式创新。
第一,教育管理模式创新。坚持统筹谋划。统筹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职业教育和终身教育信息化工作,加强教育信息化重大项目的顶层设计,以信息化手段解决教育教学突出问题,提高教育质量。通过PPP模式建设青岛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功能,并实现与区(市)、中小学各类系统的互联互通。管理平台为各个平台和各区市学校提供教育管理基础数据,充分发挥互联网在推进教育综合改革、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的积极作用。
第二,资源汇聚模式创新。坚持改革创新,拓展青岛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功能,扩大汇聚全市各级各类学校优质教育资源能力,丰富大数据分析系统功能,依托青岛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网络学习空间实现优课晒课、微课评选、NOC创新大赛评选、电脑作品评选等,并通过对资源平台教师上传资源进行免费版权确权和保护,建立了政府引导、多方参与、奖励推动、优胜劣汰的资源共建共享机制。
第三,学校管理模式创新。通过“第三方”支付模式,建设青岛智慧教育中心管理平台。通过智慧教育管理系统、平行智慧教育服务系统、掌上校园服务系统、校园创新能力建设服务系统、综合数据分析系统等的深入应用,推进学校科学治理。通过对全市1089所学校的师生生活、学习大数据收集与分析,加快推进学校管理信息化进程,推进学校管理和教学科学决策的制订。
四、坚持典型引领,
带动教育信息化管理应用不断提高
青岛市坚持典型引领,通过不断培育各区市和各级各类学校涌现出的典型案例,引领青岛教育信息化管理和教学应用,并不断得到学习和推广。
市教育局下发《关于实施青岛市中小学师生信息素养能力提升工程的通知》,强化信息技术素养提升,构建师生基础信息素养提升的基础平台和高端展示平台,对区市教育信息化培训、师生信息素养等各项工作进行量化考核,作为各区市教育信息素养督察指标纳入全市教育督导评估。建立“市、区(市)、校”三级网上研训一体化应用系统。开展全员培训,到2018年培养100个教育信息化创新教师团队,建成100所教育信息化应用示范学校,全面提升信息化应用水平。
在青岛,部分相对偏远的农村学校可以通过智能教室连线课堂,让农村的学生享受优质教育。在第八届全国中小学互动课堂教学实践观摩活动中,青岛市获全国一等奖20个,市教育局获“优秀组织奖”。启动青岛市首届NOC裁判员考录和竞赛活动,全市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创新,支持学生个性化学习探索,逐步形成了“课堂用、经常用、普遍用”的信息化教学常态应用模式。
(责任编辑 甘 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