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师要从学生的角度组织教学

2016-09-10程宪勇

中国教师 2016年11期
关键词:明白公式角度

程宪勇

孩子的想法,你知道吗?

周末,同事带着刚会走的儿子到办公室玩,这孩子还不会说话,非常好玩。我本人非常喜欢孩子,见了总要抱一抱、逗一逗。这次见了这个孩子,自然又是一番逗弄,他也很乐意跟我这个大人玩。小孩子走路摇摇晃晃,还不很稳当,但特别好动。他手里拿着一个小塑料盆走来走去,玩得不亦乐乎。忽然,他好像想到了什么,拿着小塑料盆就朝我走过来。走到我跟前,举起小塑料盆就往我手里递。我不明白孩子的意思,看他很执着的样子,我就把小塑料盆接了过来。孩子拽着我的衣服示意我跟他走,我不明就里,但还是跟着他,我想知道他到底想做什么。当我蹲下身子、顺着孩子眼光看的那一刹那,我发现孩子拽我去的方向和眼睛盯的地方竟然是水池上的水龙头。我突然明白了孩子想让我干什么了,他想让我去水龙头处接水。于是,我就去水池处接了一点水,想递给孩子,但他不要,只是转过身去拽着我继续走,我就继续蹲下身子跟着他走。走到办公室放花盆的地方,孩子停下来,对着我笑。哦,我明白了,闹了半天,孩子是想浇花啊!我把水浇到花盆里,孩子一下子开心地笑了,他知道我明白了他的意思。

学生的思路,你了解吗?

办公室里,数学教师在给一名学生讲题。听那意思是这名学生做错了不少题目,教师有些着急。于是就出现了下面的对话。

教师:这一节的公式,你都会背

了吗?

学生:会背!

教师:那怎么还做错这么多啊?背给我听听!

学生:……(背诵公式)

教师:这不是背得挺熟吗?奇怪了,那怎么做不对题啊!

学生:我也不知道,我就是按公式的意思做的。

教师:不可能,要按公式做,肯定能做对!

学生:我确实是按公式做的,我也纳闷为什么做错。是不是公式不对啊?

教师:瞎说,公式怎么会错呢?一定是你理解不到位!我再给你讲一遍这节内容,这回要记住啊!

学生:好吧!

(这位教师重新给学生讲了一遍课本内容后,要求学生重新做一遍错了的题目。结果学生还是出现了错误,教师终于压制不住,发火了。)

教师:太笨了,又给你讲了一遍,还是做不对。

学生:这节内容我听明白了,我确实是按照您讲的方法做的啊!

教师:不可能,我还能给你讲错吗?荒唐!

学生:我给您说说我做题的思路,您看看哪儿出了问题!

教师:我没时间,你回去重新做,什么时候做对了,什么时候来找我!

学生:……(悻悻地离开办公室)

学生的问题,你理解吗?

试题讲评课时,我让学生自主讨论一下各自的问题。学生自己能解决的自己解决,不能解决的与同桌交流,仍不能解决的交由四人小组讨论。在巡视学生讨论情况时,一名学生站起来问我一个问题,她想问我一个文言句子怎么翻译。我先读了三遍这个句子,然后要求她自己读一遍。我发现她没从句子开头读,而是从中间开始读,很纳闷。我要求她重新读,她还是不从开头读。我又让她读第三遍,她仍想从中间开始读。我就用手指着句子的第一个字示意她从这里开始读。结果,开头几个字她读得含含糊糊,到了句子中间才读得清楚了些。我问她,开头这几个字你不认识吗?她说认识。“那你怎么不读清楚啊?”“我没读清楚吗?读了呀!”“那你再读一遍!”她又读了一遍,还是没读清开头几个字。问她,她也说不明白。我就琢磨,她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我自己又读了几遍这个句子,没觉得有什么问题。我问她:“你一开始想让我帮你解决什么问题?”“想让您给我翻译一下这个句子!”“那你是不是开头这几个字不会翻译?”“是的,后边的字词我会翻译,就这几个字弄不明白!”哦,我终于明白了。她是因为不清楚这几个字怎么翻译,所以不敢读。我问她是不是这样,她说是的。其实那几个字也都是常见字,认识不成问题。不会翻译,心里就有一种生疏感,就不敢放声读,生怕读错了。站在她的角度,就能理解她为什么读得含含糊糊了,也能理解她为什么从句子中间开始读了。

学生的角度,你关注了吗?

这三件小事引发了我的思考,教学中,我们是否是以学生的眼光看教材了?是否做到了从学生角度看问题?教师从学生角度组织教学,学生以教师思维解读文本,这是最有效的教学思维。但这件事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说起来简单是因为这是教学的常识问题,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教师当然需要从学生的角度组织教学,让学生的学更有实效性与针对性;做起来难是因为我们总是有意无意地掩饰自己的“蔽”,习惯于从个人角度看问题,总以为自己站得高看得远,以自己的教学经验肯定能让学生掌握知识。或许,这也是许多教师的“通病”。

既然学习是学生的事,那就要让学习真正发生在学生身上。教师需要做的就是站在学生的立场上研究教材,从学生的角度看问题。不要高高在上,要蹲下身子,当你的眼光与学生的眼光在一条水平线上时,或许你就会脑洞大开,就会明白学生的问题出在哪儿,从而找到解决办法。

有时候,家长给孩子讲题,总也讲不明白,家长着急,孩子也急躁。这时,如果找孩子的同学来给他讲一讲,你会发现,问题很快就解决了。为什么?两个孩子站在同一条线上,看问题的角度差不多,认知水平也差不多。所以,他们之间的交流更有效,更能解决问题。

教师真的需要转变观念,多研究学生是如何学习的。要蹲下身子,顺着学生的眼光看过去;放下尊严,沿着学生的思维走过去;丢下“心蔽”,依照学生的实际做下去。多问问学生是怎么想的,多听听学生是怎么表述的,多看看学生是怎么做题的。教师立场变了,看问题的角度变了,或许就会发现教学的奥秘,进而发现教学的真谛。

(作者单位:山东省临清市第二中学)

责任编辑:赵彩侠

zhaocx@zgjszz.cn

猜你喜欢

明白公式角度
想不明白
组合数与组合数公式
排列数与排列数公式
一个涉及角度和的几何不等式链的改进
角度不同
跳跳兔明白了
人啊
“两两三三”解决天体问题
三角函数式的求值
Understand?(明白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