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教育要引导学生重视人伦亲情
2016-09-10楼宇烈
楼宇烈
孟子是儒家的一位圣贤,被尊称为亚圣,对中国人的精神家园有重大的影响。儒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主体构成部分,而且是一个最主要的主体构成部分。我们的生命是天地、祖先给的,但我们要懂得做人的道理,这就离不开教育。如果人一生下来,就被放在狼群中,他将来就是一个狼孩,不会懂得怎样才是一个人。所以,要真正懂得做人的道理,只有通过教育才能够明白。
一
儒家讲礼有三本,不仅讲生命来源的根本,也讲做人道理的根本。所谓“礼有三本”,即“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类之本也;君师者,治之本也”。前两个是在讲生命本源,即天地和先祖。生命有各种各样的不同的类别,有禽兽,也有人类,每一类有其生命的源头。动物靠天地大自然来管理,人除了受天地大自然管理之外,还要自己管理自己,因为人具有独立性、主体性。懂得自我管理,就需要君师的教育,君是国家、社会,师是师长。这“三本”构成中国传统文化所信仰的天、地与君师。我们总说中国人没有信仰,其实中国人是有信仰的,我们传统的信仰是不忘本的信仰、感恩的信仰和敬畏的信仰。简言之,就是报本、感恩、敬畏,报生命之本,感天地、父母养育之恩,敬畏天地良心。人在做,天在看,做人一定要报本、感恩、敬畏。一切信仰归根结底都是这三点,从这三点出发,最后又落实到这三点。
关于家庭教育,我们不应仅仅理解成家庭中的教育。如果家庭瓦解了,还有没有家庭教育?我认为,学校教育要延伸到家庭,让学生重新树立起家庭观念,重视人伦亲情。如果家庭观念缺失、淡化,我们就没有家庭教育了。传统文化讲君臣、父子、夫妇、长幼、朋友五伦,主张“君臣有义,父子有亲,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在这“五伦”中,有三伦是家庭中的伦理,父子、夫妇、长幼。“君臣有义”是从“父子有亲”延伸出去的,有孝才有忠。中国文化中,家庭亲情是最核心的内容,孟子讲“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也是从亲亲开始的。有亲亲,我们才会去仁民,去爱物。只有构建好家庭关系,才谈得上家庭教育。
现在,学校教育孩子维护主权,如果父母使用了暴力,就要维权。这个意识是对的,但也破坏了一种家庭亲情。我们的权利理念增强了,而义务责任的观念却淡薄了。父子有亲,这个“亲”就表现在父母子女之间的关系上。父母养育子女,最重要的是教育子女。光养不教,没有尽到父母的责任。《三字经》中就提到了“养不教,父之过”,家长的责任是教育子女教育得好。做子女的“亲”表现在能够养育父母,更重要的是孝敬父母,让父母在社会上有面子。大孝尊亲,最大的孝就是让父母得到社会的尊敬。退而言之,至少让父母别受到社会的羞辱。最下的是能够供养父母。
因此,家庭教育首先要树立起家庭观念。习近平总书记曾讲过,家庭是社会最基本的细胞。这是中国人的观念。中国人重视血缘,重视生命一代代延续的体验,我的生命是我父母的延续,我的子女就是我的生命的延续。在家庭教育中,首先要认同这一亲情关系,父子有亲。其次,家庭教育中也要处理好夫妇有别。这是夫妻之间的一种分工,不同的职责但又相互配合、扶持、尊重,一起把家庭构建好,把子女教育好。尤其是母亲教育,母亲的素质不仅关系到下一代素质的养成,甚至对整个社会的素质养成都是极其关键的。有些学者认为,女性素质决定了整个社会的素质。母亲可以影响子女的一生,缺乏母爱的孩子,会缺乏生命的安全感。男主外、女主内的分工与设计,是一个合理的结构。男的负责这个社会的发展进步,女的负责家庭的和谐,相夫教子,为社会培育合格的、优秀的接班人。当然,这是一个相对的说法,这个分工随着时代的变化也会发生变化,但分工要有序、有重点,慈母可以教育,严父可以立规矩。家庭教育是人生的第一个教育场所。
然而,现在社会变化了,家庭教育占了很小的比例。孩子一到年龄就会上学校,从学校开始教育,孩子有了独立的思考能力后,对他影响最大的是社会教育。公众教育迅速地从家庭教育过渡到社会教育。在这种境况下,许多孩子实际上失去了童年,甚至可以说是没有了童年,因为信息化时代已经没有了年龄的界限。许多家长希望孩子早成熟,在襁褓之中希望他们背这个背那个,幼儿园时期希望他跟成人一样明白道理。但早熟不是一个好事情。我们要顺应人的成长规律,让他的智力逐渐成长,而教育的基础不是智商而是情商的开发。家庭教育中最重要的是懂得人情,让他做一个有人情味儿的人,不要做一个冷漠无情的人。
现在,许多家庭纠纷给孩子造成极大的伤害。有的城市,特别是大城市,离婚率近50%。在这种情况下,家庭教育应该怎么做?西方有这种经验,20世纪60年代提倡性解放,许多家庭瓦解了,到了80年代发现单亲子女是许多社会问题的根源,开始逐步重视家庭构建和家庭教育。可我们恰恰是在这个时候开始越来越瓦解家庭,拿家丑到公众场合去暴露。所以,家庭教育首先要重构家庭,尤其是家庭中的亲情。
二
我曾经给许多学生做过结婚典礼的致辞,就讲到我们先人的婚礼,为了爱情可以抛头颅洒热血。世界上人与人之间有三种情,一种是亲情,一种是爱情,一种是友情。爱情其实是最不稳定的,总会告一段落,不是永恒的。两个人有了爱情,之后会有个结果,分手会把爱情转化成友情,结合就要把爱情转变成亲情。现在许多年轻人,只认为爱情重要,没有爱情就分手,从来不考虑亲情之间的相互责任、义务。一旦由爱情转变成亲情,责任义务会发生很大的变化。结婚之后,我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不仅要为自己负责,还要对对方负责,这是爱情转变成亲情以后的第一个变化;第二个变化是不仅要为对方,还要为对方的家庭和父母负责;第三个变化是要为子女负责。因此,亲情加大了我们做人的责任。家庭教育要认识到这一身份的变化。学校教育就是要考虑如何能够让学生重新树立起家庭观念,而亲情教育是将来开展家庭教育的一个
基础。
清代有个著名的书法家叫邓钟岳,也是一位很出色的官员。有一次,朝廷派他到各地巡视,到四川时发现一个案子,沈家两兄弟争财产,当地的官员都判不了。沈家在当地是很有名的家族,而且都是读书人,学问很高。邓钟岳来审这个案子,他写了个判词读给两兄弟听,两兄弟听后惭愧得不得了,就不打官司了。这个判词是这样写的:鹁鸪呼雏,乌鸦反哺,仁也;鹿得草而鸣其群,蜂见花而集其众,义也;羊羔跪乳,马不欺母,礼也;蜘蛛罗网以求食,蝼蚁塞穴而避水,智也;鸡非晓而不鸣,燕非社而不至,信也。禽兽尚有五常,人为万物之灵,岂无一得乎!以祖宗遗产之小争,而伤弟兄骨肉之大情。兄通万卷应具教弟之才,弟掌六科岂有伤兄之理?沈仲仁,仁而不仁,沈仲义,义而不义!有过必改,再思可矣!兄弟同胞一母生,祖宗遗业何须争?一番相见一番老,能得几时为弟兄?
这段判词的大意如下:鹁鸪看到有吃的就把孩子叫过来吃,等老乌鸦老了,小乌鸦也会反过来喂养它,这就是仁。梅花鹿看到了一片草地就会把同伴们叫来,蜜蜂发现蜜源也会把同伴叫来,这叫义。羊羔跪着吃母乳,马从来不会欺负它的母亲,这是懂得礼。蜘蛛织网来捕食,蚂蚁把洞堵住不让水流进去,这是智慧。鸡不到天快亮了不会叫,燕子不到春天不回来,这是信。禽兽尚有仁义礼智信这五常,人作为万物之灵,难道一种品德都不具备吗?为争祖宗遗产而伤兄弟骨肉之情。兄长读了那么多书,应该具备教育弟弟的才能,却没把弟弟教育好。弟弟也通晓各种学问,哪里有伤害兄长的道理?沈忠仁仁而不仁,沈忠义义而不义。有过没关系,只要能改,好好地想一想!兄弟同胞一母所生,每见一次都看到对方又老了,还有多长时间能够成为兄弟?亲情感动了这俩人,之后就不打官司了。这是一篇奇文。
因此,家庭教育要凝聚亲情。中小学教师要能够教育好学生,让他们珍惜亲情,重视亲情,让他们与父母、兄弟姐妹、亲戚朋友都能有很好的情感,然后由此延伸出去,亲亲而仁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再延伸到爱万物。宋代大哲学家张载说,民胞物与,所有的人民都是天地一母所生,而万物跟我同类,要推己及人,爱屋及乌。因此,我相信,一个人如果在家不能尊老爱幼,到社会上也不可能尊老爱幼。如果在社会上尊老爱幼,在家里面自然会尊老爱幼,否则只是呈现给人看的虚假的情感。家庭教育是人生的基础,亲情是人生最宝贵的情感。因此,家庭教育的核心就是对亲情的
认识。
(作者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
责任编辑:孙建辉
sunjh@zgjszz.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