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课堂教学最需要激情

2016-09-10张冬梅

文学教育 2016年12期
关键词:激情语文课堂教学

张冬梅

内容摘要:激情是一种高昂的情绪,也是一种炽热的感情。它是教育的渴望。没有激情,课堂就会平平淡淡。有了激情,学生的情绪会受到感染,身心感到振奋;有了激情,课堂才会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了激情,课堂教学中才会不断迸溅出探究的火花;有了激情,教学活动才会生动形象,富有情感,课堂才会学生刻骨铭心。

关键词:语文 课堂教学 激情

最近拜读了《拿什么调动学生——生态课堂的情绪管理》一书,我感觉收获颇多。书中讲述了课堂成功的关键是情绪管理。情绪是人类的基本特性之一,它有好坏之分,好的情绪可以催人向上,坏的情绪可以使人陷入困境无法自拔。作为教师,肩负着教书育人的使命,必须学会驾驭情绪,管理情绪,否则将无法完成教育赋予我们的艰巨任务,而且影响对学生知识的传授、心灵的塑造、人格的培养。我想课堂中情绪管理如此重要,那么课堂教学中我们该如何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情绪呢,这可以说是值得我们教师深思探究的一个问题。然而,我认为教师要想管理好学生的情绪,首先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绪,课堂教学中要充分调动自己的情绪和情感,即教师本身就要具有激情,以饱满的精神状态进行课堂教学工作。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过:“我以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没有兴奋的情绪怎么激励人,没有主动性怎么能唤醒沉睡的人。”美国著名教授理查德·威伍也曾说过:“想要教好的教师可能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志向更高和激情奔放的。伟大至少一部分出自天赋,这是无法传播的。然而,伟大的教师一定是有激情的教师。”可见,课堂教学需要激情。激情是一种高昂的情绪,也是一种炽热的感情。它是教育的渴望。没有激情,课堂就会平平淡淡。有了激情,学生的情绪会受到感染,身心感到振奋;有了激情,课堂才会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了激情,课堂教学中才会不断迸溅出探究的火花;有了激情,教学活动才会生动形象,富有情感,课堂才会学生刻骨铭心。

书中说“语文教学与情感是水乳交融的关系,只有关注语文教学的情感,才能悟到语文教学的真谛。”的确语文教学不单单是认识活动,同时也是情感活动。语文教材是有一篇篇的文章组成的,无论是何种文体的文章,它都是作者对客观事物有感而发,饱含着作者丰富而强烈的情感,甚至凝聚着自己的心血和生命。即使以逻辑推理为主要表达方式的说明文、议论文。如同朱光潜先生说的:“我很相信说理文,如果要写好也还是要动一点感情,要用一点形象思维的”,也同样蕴含着一定程度的感情色彩。例如鲁迅先生写的《拿来主义》,因此文章不是无情物,而且师生是有情人,怀有“喜怒哀惧爱恶欲”七情。课堂中的文章情、师生情、学生情,决定了语文教学突出的情感。教学中,只有这“三情”的交融,和谐统一,才能弹奏教学艺术的美妙乐章。因此,我们应该使语文课堂成为探讨人生真谛、聆听天籁的场所。语文教师将情感教学贯穿于语文教学之中,把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情感披露出来,用自身的激情去感染、激励学生,用情感拨动学生心灵之弦,以情动人,使学生在愉悦的审美满足中接受知识,受到教育。总之,教师重视语文课的情感因素和自身饱满的激情,利用情感控制课堂秩序,以情动情,师生灵犀互通,从而达到语文教学的目的,这是语文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

叶圣陶说过:“我们鉴赏文艺,最大目的是接受美感经验,得到人生的受用。”语文教师要充分认识到情感是语文教学的灵魂,是学生智力的催化剂和学习的原动力。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如果教师不想办法使学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只会带来疲劳。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没有学习的兴趣,学习也就成了负担。”因此,在教学中要摒弃只重视理性分析,而置文理情思意境的美和作者的性灵情趣不顾的教法,应该从自身出发,让自己的情绪去感染学生的情绪,使其双方之间产生共鸣,从而引导学生去感受,即通过充分调动学生的感觉、知觉、表象、联想、情感去触摸内容的整体存在,去品味作者的情味和旨趣。

从现代教育学和心理学的角度看,教师不仅对学生有主导作用,更有情感的感染作用,教师必须通过恰当的途径和方法,激起学生健康积极的情感体验。著名情境教育专家李吉林教授曾说学生之间情感交流的桥梁便是教师的情感,教师一旦用自己的真情点燃学生情感的火苗,我们的语文课堂就会呈现勃勃生机,迸射出生命的活力。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创造语文的激情课堂,点燃教师的激情,用激情的火花燃烧学生的心灵,培养富有激情的人才,从而在课堂上必将闪烁火花,形成情感效应,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作者单位:徐州高等师范学校)

猜你喜欢

激情语文课堂教学
萌动的激情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图志
我们的激情瞬间
户外激情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我的语文书
跨越式跳高课堂教学设计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