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爱在荒原蔓延时:读《呼啸山庄》

2016-09-10孙杨与月

文学教育 2016年12期
关键词:呼啸山庄文明爱情

内容摘要:英国19世纪著名诗人和小说家艾米莉·勃朗特(Emily Bronte)唯一的小说《呼啸山庄》,被认为是英国文学史上最奇特的一本书,有“文学中的斯芬克斯”“人间情爱的最宏伟史诗”的美誉。它是“一部没有被时间的尘土遮没了光辉的杰出作品”,以其独有的构思和奇特的笔法给我们展现了一幅关于文明与野性的史诗长卷。虽然此书的总体格调是原始、粗犷,但是我们仍不难发现其实它依旧包含的原始和文明两种情感主题。

关键词:爱情 原始 文明

文明和野性是人类最基本的两种形态。一部传世佳作《呼啸山庄》,以其独有的构思和奇特的笔法给我们展现了一幅关于文明与野性的史诗长卷。艾米莉·勃朗特,一位在现实生活中感情未起半点波澜的女作家,却写出了如此具有震撼力和感染力的爱情故事,实在不能不让人为之惊奇和赞叹。

《呼啸山庄》讲述的是一个为爱复仇的故事。主人公希思克利夫是呼啸山庄的主人、乡间绅士恩肖先生带回来的一个身份不明的孩子,并从他一进家门就受到了恩肖先生的无限宠爱,但却也因此遭到恩肖先生的儿子亨德利的妒忌。然而他却与亨德利的妹妹凯瑟林交往甚密,两人青梅竹马。后来凯瑟林摆脱不了世俗影响要嫁给画眉田庄英俊优雅的青年爱德加。希思克利夫得知后愤然出走。三年后他致富还乡,开始了他一系列的报复。凯瑟林内心痛苦不堪最后在生产中死去。十多年后,希思克利夫施计让小凯瑟林嫁给自己即将死去的儿子小林敦。这样一来,爱德加和小林敦死后,希思克利夫最终得到了呼啸山庄和画眉田庄的所有财产。然而这些并没有给他带来复仇之后应有的快感,他依旧无法从对凯瑟林的爱恋中解脱出来,最后不吃不喝苦恋而死。

如果单是从故事情节来看这部作品并非特别出彩,它之所以能够深深打动读者并且成为世界文坛的不朽之作,我个人认为是因为它本身所蕴涵有一种强烈的激情和自始至终贯穿全篇的荒原感。相对于其他作家笔下娓娓道来,波澜不惊的城市文明之爱,比如她姐姐夏洛蒂的《简爱》,艾米莉却用山间荒原的自然色调将一种率直、粗犷的原始之爱呈现给我们。她笔下的爱情充斥着一种人类最原始的本性,感情一旦付出就如同脱缰的野马奔放不羁,爱人一旦背叛就会不计一切后果疯狂报复。在经过渲染的一片狂风呼啸的山村背景下,更使这所有的一切都蒙上了一层荒凉、阴森的色彩。

虽然此书的总体格调是原始、粗犷,但是我们仍不难发现其实它依旧包含的原始和文明两种情感主题,以第一代人即凯瑟林、希思克利夫和第二代人小凯瑟林、林敦和哈里顿为分界,围绕着风暴与宁静的冲突展开叙述。

原始——希思克利夫和凯瑟林的荒原之爱

这一最原始的情感我认为是全书中最能动人心扉的,因为它自始至终都有一种强烈的震撼力。他们爱得那样真挚、那样纯粹,从一开始我们就能感受到这两个人的情感都是那么的热烈、奔放。但真正使他们相爱的并不只是单纯的冲动和热情,就如凯瑟林对女仆内莉说的那短话:“我这么爱他,并不是因为他长得英俊,而是因为他比我更像我自己。不管我们的灵魂是什么做的,他的和我的是完全一样的。……我对林敦的爱,就像林中的树叶。我很清楚,当冬天使树木发生变化时,时光也会使叶子发生变化。而我对希思克利夫的爱,恰似脚下恒久不变的岩石……我就是希思克利夫!……他并不是作为一种乐趣(我对他没有比对我自己更有兴趣),而是作为我自身存在于我的心中”。如此炽烈而透彻的话语,就如山乡的风,凛冽却义无返顾。

在画眉山庄的五个月的调教虽然使凯瑟林由以前的疯丫头摇身一变成为了一个淑女并最终因虚荣嫁给了爱德加,但那隐藏在内心的真实的野性和对荒原的热爱真的就此泯灭了吗?凯瑟林临死仍旧对呼啸山庄惦念不已,最后即使是死也仍要再最后一次投入希思克利夫的怀抱。这足已说明当初一时的浮华并没有给凯瑟林带来她所想要的,那些埋藏在心底的情感没有也不会因时间岁月的消逝而淡然化外,相反积郁的越久,爆发的时候就愈加强烈。

而希思克利夫这一人物形象塑造无疑比凯瑟林更具野性,他是一个真正具有荒原感并代表着荒原感的人。“荒原”永远都是和“荒芜”“辽漠”相伴随的。它可能带给人的是寂寞、孤独、苍茫;但对于热爱它的人来说,它是壮美、逍遥、自由的象征。希思克利夫是个孤儿,也许是出生使然,他的性情,他的人生观念,他的追求,就如同那旷野上迎风生长的野草般叛逆、坚韧。他自始至终都没有放弃对凯瑟林的爱,哪怕是以报复的形式来表达也在所不惜。在凯瑟林死后,他甚至挖开凯瑟林的坟墓,撬开她棺材的一角,期盼着凯瑟林的灵魂可以出来与他相聚,期盼着在他死后他们的灵魂也可以相通。而在他们死后,人们也确实时常看到有一男一女两个身影在那萧瑟的荒野中流连徘徊。作者给他们加上了这么一个具有神秘和诡异色彩的结局,更加突出的表现了他们灵魂的爱远远超越了人世间那种简单的肉体之爱。他们已经是一个整体,活着的时候如此,死后亦然。

文明——哈里顿和小凯瑟林的田园之爱

这一个爱情故事写的显然不如他们上一辈的爱情故事,但却依然有着它独特的意义和价值。小凯瑟林和哈里顿的爱情显然是一种现代人类文明的象征。相比他们的父辈,他们表现得更多的则是鲜活、明净,整体的情感色调也较为明朗。小凯瑟林成长在画眉田庄,自然是受到了良好的教育,有着一定的修养,虽然有时仍会流露出一些与她母亲相似的任性的地方。而哈里顿,也就是老恩肖的孙子、凯瑟林的侄子,由于出生后家境每况愈下,不久家产就全被希思克利夫所占有,从小便过着寄人篱下的苦难生活,像仆人一样被希思克利夫压迫着,行为粗野,思想愚昧。然而在最后却被小凯瑟林所改变,在跟着小凯瑟林学习文化的时候两人产生了爱情,最后回到画眉田庄安了家。显而易见文明在这其中占据了主导地位,文明最终超越了原始的野性,并给小凯瑟林和哈里顿带来了崭新的生活。也在最后给整部小说增添了一笔亮色。虽然这也许并不是作者的本意。

在感受了前一个如同狂风暴雨般的爱情之后,他们的这段感情无疑就像是一股田园里的轻柔之风拂过脸颊,其风格与形式都和第一段爱情形成鲜明的对比。其实这种对比在两个山庄的名字当中就已经显现出来了,“呼啸”与“画眉”,一个壮丽恢弘,一个清新甜美;凯瑟林与希思克利夫的梦想在呼啸山庄,小凯瑟林与哈里顿的理想归宿则在画眉田庄,一动一静,两代人轮回在这两个具有不同涵义和象征的地方,孰是孰非,谁对谁错对他们来说都不重要;世间浮华,人生百态也不是他们所关注的。他们认为重要的、想要得到的,就是终其一生去找寻着自己内心真正的精神家园。

“皈依的时刻早已过去,仁慈受尽轻蔑和挑衅;为了最终倾吐出愤怒,抛却因高傲而冷酷的魂灵……”这是作者艾米莉的诗歌,对于她自己的这部小说却也有着极为巧妙的契合和概括。这部被称为“唯一一部没有被时间的尘土遮没了光辉的杰出作品”,它的苍凉,它的神秘,它其中那永远难为世人琢磨透彻的爱情以及它本身蕴涵的无尽的感慨与思索,都焕发着无穷的魅力,使它永远在文坛上闪耀,在读者心中流连。就像那故事的主人公的爱情一样,在荒原上永不消逝,持久蔓延……

(作者介绍:孙杨与月,湖北襄阳五中学生)

猜你喜欢

呼啸山庄文明爱情
《甜蜜蜜》:触碰爱情的生存之歌
漫说文明
文明过春节
从审美角度剖析《呼啸山庄》中悲剧的崇高性
对不文明说“不”
Analyses of the Roots of Protagonists’ Tragic Love in Wuthering Heights
女性主义批评和女性主义叙学事视角下解读《呼啸山庄》
浅谈《呼啸山庄》叙述形式的革新
文明歌
爱情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