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引领学生走进生活学物理

2016-09-10关引绛

中学物理·初中 2016年12期
关键词:物理生活教学

关引绛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2011版)》的修改尽管在知识内容上注重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但在将物理知识联系生活方面却有了一定提高,增加了不少相关的条目.为了进一步落实“从生活走进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程理念,提倡教学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让我们的物理课堂尽可能和学生的生活接近,加强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这就要求我们的物理教师:构建源于生活的知识体系,呈现物理知识;探索贴近生活的教育方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念;落实服务生活的教育目的,感悟学习的物理意义.

1构建源于生活的知识体系

教材是重要的课程资源,但学生的生活经历、生活、生产的大量事实同样是不可缺少的课程资源.我们把教材内容与“生活现实”有机结合起来,提练出相应的物理知识,构建源于生活的知识体系,呈现给学生熟悉的知识,增强学生学好物理的动力,激发起学习物理的浓厚兴趣.

1.1抓住生活中的物理知识

物理离不开生活,生活中处处有物理.老师的关键是要善于结合学习内容去捕捉相应的生活现象,采撷生活物理实例,引领学生感悟其中的物理道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如在教授“探究摩擦力”的时候,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滑冰运动员穿上带冰刀的冰鞋就能在冰面上快速滑行;人穿上装轮子的旱冰鞋能在水泥路面上溜冰;汽车轮胎上有凹凸的花纹;足球守门员总是要戴上手套去接球;登山运动员要穿上防滑鞋才能登山;筷子能夹住食物;人能在地面行走等等.引导学生分析其中的共同点和不同之处,启发学生认识滑动摩擦、滚动摩擦和静摩擦等物理知识.

1.2寻找生活在物理教学中的切入点

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把物理与生活联系起来,把物理知识带入学生生活,使物理知识成为学生看得出、摸得着、听得到的现象,这样物理知识才成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将抽象的、难于理解的物理知识融于生活之中,勾勒出了“生活画面”,不仅便于掌握知识,还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在教授“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内容时,先引导学生探究浮力大小与液体密度及物体排开液体体积有关,接着笔者设计了问题情境:农村地区常有用地窖储藏农作物的习惯,由于植物的呼吸,地窖会不断积蓄CO2气体,当CO2的浓度过高时将威胁到人的安全,为试探CO2的“浓度“,人们常将点燃的蜡烛带到地窖中,如果蜡烛熄灭说明CO2气体的浓度过高,如果蜡烛没熄灭说明浓度不高.这样教学生活气息浓郁,能使学生认识物理知识确实有用,知识不再枯燥,学习不再是一种任务,而是对自己的一种内在要求.

1.3拓展物理中的生活内容

每个物理知识都有一个来源经历,教师要深入挖掘教材,不仅要了解知识结构,还要了解这些知识内容是怎样从实际生活中抽象出来的,又是按怎样的过程归纳为某一知识体系的,找到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载体,如我们进行“物态变化”教学中,先引导学生认识生活中的事例,如学生对湿衣服晾干的事例非常熟悉,教师可组织学生分析讨论衣服晾干的物态变化过程以及如何使湿衣服干得更快,使学生掌握“蒸发”及“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等知识,然后再引导学生利用这些物理知识去认识生活中的“云”“雨”“雪”“雾”“露”“霜”“雹”等自然现象的形成,再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地球上的水在不断蒸发进入大气,而地球上的水却永不枯竭的?”来认识水循环和水资源问题,领略大自然中的美妙和谐,进而认识水污染和水资源的珍贵,培养学生自小树立珍惜、节约和合理利用水资源的意识.这样教学,拓展了物理中的生活内容,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更体验了情感,使学生领悟到自己所学的物理知识就在生活中,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进一步落实课标的三维目标.

2探索贴近生活的教育方式

根據《物理课程标准》的总体目标:“保持对自然的好奇,发展对科学的探索兴趣,在了解和认识自然的过程中有满足感及兴奋感.”因此,教学中要积极探索贴近生活的教育方式,努力培养学生运用物理思想观察、思考生活中的事物,进而自主建构“源于生活——提练为物理——应用于生活”的物理学习体系.2.1

培养学生积极稳定的学习态度

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同时,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对该知识的相关背景从多种渠道中加以发掘,呈现出该知识在社会生活中的历史与现实背景,知识的产生、发展变化过程,揭示该知识的发展规律和本质,从而增强学生深刻理解相关知识点赋予个人的现实意义,促进学生形成端正、稳定的学习态度,如在大气压一节的教学中,可以展示以下背景历史:阿基米德的“自然界害怕真空”、奥托·格里克的“马德堡半球实验”等,让学生

了解大气压的应用,让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知道学习即生活、学习即科学.

2.2培养学生物理学习的主动性

引导学生从日常所处的校园、家庭、社会等周围生活环境中,有目的地发现和收集与生活密切相关的物理问题,加以认真观察和详细记录,鼓励学生尝试运用物理知识从不同角度加以分析、讨论和解释,引导学生用准确、严格、简练的物理语言或文字表达自己的不同见解,得出不同形式的结论,增强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我们每天离不开的塑料拖鞋,学生发现拖鞋底部有许多花纹,于是引导他们分析、讨论、解释.再如学生观察非常熟悉的载重汽车,发现有以下特点:行驶慢、车轮多、大功率发动机等等,引导学生分析其原因,学生通过调查、收集资料、分析讨论给出了很多合理的答案.行驶慢的原因是惯性大,以防交通事故;质量大,速度小,从而减小动能,以降低事故中的损伤程度;功率一定,行驶慢,增大牵引力;车轮多是因为增大受力面积,减小压强;增大受力面积,增大稳度;分解对车轮的压力,提高车轮的使用寿命;大功率发动机的原因是压力大,摩擦力大,必须提供足够大的牵引力,压力大,摩擦力大,单位时间克服摩擦力做功多等等.由于在生活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了问题,培养了能力,增强了自信心,有了学习兴趣和动力,就会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3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引导学生寻找生活中的物理问题,让学生探索,寻求答案,获得成功,不断得到心理满足,产生全身心的兴奋,这是培养学生学习物理兴趣的最佳途径.

2.3.1教学内容生活化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生活即教育,为生活而教育”.学生日常生活中所接触的物理世界是丰富多彩的,他们目之所见、耳之所闻的大量物理现象都可以成为学习中感性知识的来源,教师要善于寻找生活中的物理因素,让学生把生活体验同物理知识结合起来,并且上升为理性认识.如在“大气的压强”一节的教学中,除了做一些演示实验之外,还应引导学生到生活中去找原型,说出证明大气压存在的有关生活实例,学生们经过回忆可以列举出大量实例,其中仅与“吸盘”有关的常见实例有:带有塑料吸盘的玻璃茶几,能把桌架和桌面紧紧吸附在一起,甚至只抬桌面就能把桌架带起来;有一种尾端带吸盘的羽毛球,球被投过来时,只要用一个光滑的塑料板迎着它,球就能牢牢地吸在板上;疏通下水道用的橡皮吸盘,挤压出空气后,需要用很大力气才能向上提起;有时可以在电视中看到搬运大块玻璃板的工人不是直接用手去抬玻璃,而是用两个橡皮吸盘压在玻璃上,能方便、安全地把玻璃抬起来等等,这样的实例配合课堂上的演示实验,能够让学生切实感受到大气压的存在,学习起来感到亲切,对知识掌握得更牢固.

2.3.2教学过程生活化

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直观语言、實物演示、游戏活动、多媒体教学、实践活动等方法和手段来模拟、再现和创设生活情境,寓生活中的物理问题于教学全过程,沟通物理与生活的联系,建立一种开放的、与生活相结合的、生动的课堂教学方式.如在导入“力”的新课时,让一名男生到讲台上蹲下、起来数十次,然后问他有何感觉;再请其他学生用手托起书包水平伸直或轻推桌椅,让学生谈感觉,然后教师指出:人类对力的最早认识就是从肌肉紧张感觉中得到的.再如学习了热学知识后,教师可提出这样的问题:烧水的铝壶壶底有凹凸不平的同心圆,这样的同心圆起什么作用?油炸食品时,油锅中水滴会发生爆裂,并把热油溅起.沸水中滴入油滴却没有类似的现象,这是为什么?夏天,自来水上常有水珠,这是因为水管漏水吗?为什么许多电冰箱的后背涂成黑色等等,让学生讨论,使教学过程生活化.

2.3.3作业形式生活化

如果说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主阵地,那么学生的作业应该是学生学习的“助推器”,是学生成长的生长点,通过设置开放性、实践性作业,使学生及时将物理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并将此过程中再次积累的新经验反复验证于课堂与生活之中.如学生学过电学后,笔者布置的作业题是:同学们知道家中电器的电功率吗?还有,学习热学及大气压后,布置的作业题是:有人想买一个腌菜的坛子,要求密闭性好,不然里面的菜容易变质,怎么样帮妈妈快速选出一个不漏气的坛子?

这些来自生活中的作业都能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3实现服务生活的教育目的

生活离不开物理,物理离不开生活,物理知识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在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实践的机会,引导学生自觉运用物理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生活问题物理化.

3.1组织实践活动,培养应用能力

实践出真知,有目的地开展与生活实际联系的实践活动,既能深化知识,又能培养能力,使学生形成:“生活经验(积累)——物理问题(发现)——物理知识(应用)——实际问题(解决)——生活经验(验证)”的教学模式.如在关于“太阳能热水器”相关科技创新教学活动中,先带学生到卖太阳能热水器的商店去观察各类太阳能热水器,了解它们的工作流程和原理,引导学生观察各类上水阀是如何旋转而实现上水的,普通进水管为什么存有水而在冬天结冰而胀破等缺陷,从而发现问题,然后分析用怎样的物理知识解决此类问题,引导学生搜索资料,展开联想,设计方案,进而制作和组装,再进行实验,验证现实方案的可靠性、稳定性、应用的可行性等等,在这样的实践活动中,学生不仅掌握了知识,还培养了各种能力.

3.2运用物理知识,解决生活问题

常言道,“学以致用”.物理也不例外,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是学习物理的最终目的,物理教学不仅仅是提出物理问题,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和己有的认知水平,在生活实际情境中体验物理问题,并能把所学到的物理知识运用到各种具体的生活实际问题中,实现物理知识的生活化,从而提高学生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如在学习浮力知识后,笔者布置这样一个任务:回家调试马桶的水箱,在不影响冲水效果的前提下让它减少冲水量(要求用较多的方法),这样学生必须先研究水箱的冲水原理:杠杆与浮力知识的结合,当水位达到一定高度浮球得到足够的浮力,从而破坏杠杆的平衡,进水停止.要节水必须降低浮球的动作高度,这样就要降低支点的高度,在一些水箱中这一高度可通过调节螺丝来调节,但也有一些水箱里没有调节的装置或该装置锈死了,那怎么办呢,换水箱吗?这不现实,只有另想办法:减少水箱蓄水的容积,于是想到了在水箱内放大小适中的石块、放大小适中的盛满水的饮料瓶……这样的教学,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了所学知识,解决了生活问题,真正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

总之,生活中处处有物理,也处处用到物理.用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思想和新课程理念来指导我们的物理教学实践,不仅可以克服传统物理教学中注重知识传授的弊端,而且能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教会学生热爱生活、创造生活,从而真正把以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猜你喜欢

物理生活教学
留言板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生活感悟
计算教学要做到“五个重视”
物理必修1、必修2第一轮复习检测题
无厘头生活
教育教学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