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光的传播》说课稿

2016-09-10张翠玲

中学物理·初中 2016年12期
关键词:物理探究学生

张翠玲

1教材分析

1.1地位和作用

本节的重要内容有两个:一是光的直线传播;二是光速. 光的直线传播是几何光学的基础,又是后期学习反射、折射的必备知识.其中,建立“光线”这一概念所采用的“模型法”为学生今后在学习物理方面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同时,利用光的直线传播规律解释现象,让学生知道物理现象随处可见,生活中充满了物理知识,学好物理非常有用.教材由简单到复杂,由具体到抽象的规律来按排教材中的教学内容,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1.2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光的直线传播规律及其应用,知道光的传播速度;

(2)过程与方法:观察光的传播的实验现象,了解实验是研究物理问题的主要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原理.通过阅读相关资料,感受我国古代科学的伟大成就,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重点:通过实验探究,使学生知道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难点:如何保证实验现象清晰、明显,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表述问题的能力.

2设计理念

本堂课的设计着重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努力建构一种对话、合作与探究的课程文化,让“研究性学习”走进课堂,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从而引导学生经历完整的科学探究学习.构建“人文·物理·社会”的三维课堂,在引导学生探究物理知识的同时,渗透以人为本的培养理念.释放学生心灵,张扬学生个性,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3说学法、教法

八年级学生对自然界中的很多现象充满好奇,动手能力较强.但刚学习物理不久,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掌握欠缺,且学生的逻辑思维还需要经验支持.光学现象是学生在生活中比较熟悉的,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主要学法有探究式学习、小组合作学习.与此相适应,笔者采用的教法主要是发现法.发现法是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布鲁纳所提倡的,是从学生的好奇、好问、好动的心理特点出发,依据教师所提供的器材,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自己回答和解决这些问题,使他们成为知识的发现者,而不是消极的接受者.

4说教学过程

4.1本课整体设计思路

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出发,以学生的认知规律为基础,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的课程理念,紧抓重点突破难点,具体教学流程如图1所示.

创设情境,从生活走向物理 :

(1)互动游戏, 体验光的重要性.

为了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探究新知,笔者组织学生做互动游戏:“请闭上眼睛,看谁能把橘子送到同伴的嘴里,”并进一步提出问题:“你有什么感触”,这样既拉近了学生与老师的距离,也在玩中体会到盲人的无助,让学生珍惜现在所拥有的健康,同时也知道如何对待有残疾的人;

(2)展示情景,发现生活中的美.

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一组相片,伴随着美妙的音乐,让同学们发现身边的美,是什么将我们的生活装扮得如此迷人呢?在学生的回答中点出课题.

4.2讲授新课

第一环节:光源的引入.

以比赛的形式组织学生举出生活中发光的物体,并有选择地播放篝火、火把、油灯、蜡烛、白炽燈以及各种精美的装饰灯图片.让学生小组讨论这些图片的共同特点,从而得出光源的概念,同时也让学生了解人类改造自然发明人造光源的历史进程,在通过视频进一步展示学生不常见水母、萤火虫、灯笼鱼等,在拓展学生的知识面的同时,也展示自然界的无穷魅力,使学生热爱大自然,并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这两组图片的不同之处,从而深化了对光源的理解,并在讨论思考中意识到光对生活和生产的重要性.

第二环节:光的传播.

(1)提出问题:在以上情景展示中,学生既对光比较熟悉,又感觉还有一些陌生,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出自己想明白的地方, 有关光的知识你想了解哪些内容?这些问题将在我们今后学习中一一解答,这节课我们主要研究“光是沿什么样的路径传播的呢?” 这既了解学生知识状况,及时调整自己的设计,也让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得到锻炼, 因为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2)猜想与假设:演示手拿着一个激光手电射向天花板.提出从激光手电发出的光是沿着怎样的路径传播到天花板上去的?

由前面的情景展示再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教师要鼓励学生说出猜想的根据.

(3)设计、进行实验:

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兴趣,让桌面上的器材得到充分利用,设计更多的探究方案,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笔者给学生设计了实验活动单(表1).

你还有什么发现:

光的直线传播路径不易观察,所以如何引导学生利用转化法把路径展示出来,这是个难点,也是重点得以突破的关键点,所以笔者打算先引导学生探究光在空气中的传播路径:

探究1:光在空气中的传播情况

由于光的径迹看不见摸不到,我们通过什么方法才能看到它的传播的路径呢?

提示: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什么情况下才能看到光的径迹呢?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马上会想到:烟、雾、灰尘.

教师进一步提示:请利用桌上的器材,怎样操作才能制造烟雾使我们看见光在空气中的传播路径?

学生分组动手开始进行实验.

教师深入学生之中,有意识地帮助动手能力较差的,或实验有困难的小组,如提示:蚊香是起什么作用的?学生会想到产生烟.大油桶是干什么的呢?学生又会想到罩烟.到这里同学们都能够顺利地看到光在空气中的传播路径了,而且会导常兴奋,有的用空气清新剂,也有的用喷水壶,得出结论:光在空气中的传播路径是直的.

探究2:光在水和玻璃中的传播情况

此环节放开手让学生根据提供的器材,自主选择合适器材,自行探究,并提出看哪一组的实验现象明显,设计方案多.同时提出:怎样把传播的路径在白纸上画出来,从而让学生学会画光路图,为后面的教学做好铺垫.

在学生设计和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及时深入学生中,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给与引导,如学生在研究光在液体中传播情况时,大部分选择滴有牛奶的液体,不会想到用玻璃板放入水槽加以显示光路,给与提示,在玻璃板传播时,学生不会想到在玻璃下面衬上白纸增加可见度,这样尽量让学生的设计方案多样性并加以完善.并提醒学生仔细认真观察,看看有没有不一样的发现,这样可以激发学生认真观察,从而培养学生严谨科学态度,敏越的观察力.

学生成果展示:为了增加可见度,笔者通过摄像头把学生的操作同步展示给大家,并且为了体现从最后一名学困生抓起的教学思想,使这部分学生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激起学习热情,找

动手能力较差的同学先展示,其余同学仔细观察,在欣赏别人的智慧的同时,思考有没有改进的地方,并进一步上台展示,把富于挑战的任务交给动手能力强的同学,从而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体会到探究带来的快乐,找到自己的价值.同时对方案与众不同的给与激励性的评价.如有的学生会想到用大油桶罩住盛水的烧杯,并用喷水壶或空气清新剂对着油桶口喷雾,从而把在空气中和水中光的路径清晰地展示给大家,还有同学用软玻璃通过改变玻璃的曲直,只有光线垂直玻璃入射,光才能传播过.通过这一角度来说明光在玻璃中是沿直线传播,放在水面上,这样不同的设计给与及时的激励,让他们感受到创新带来的快乐.更好的投入教学中去.

在展示光的路径时,可以引导:如何说明光向哪个方向传播,从而意识到要标上箭头,并指出实际光线不存在,为了描述方便而引出光线,让学生在活动中能自然领悟到光线的作用和为什么这样设置,让其不仅知其然而更知其所以然,领悟物理研究的方法.

同时通过展示出光的传播路径,会发现,学生往往只展示在一种物质中的传播路径,此时可以追问,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

让学生很快明白,光在两种物质的分界面处要发生偏折,从而意识到光只有在同种物质中才沿直线传播,通过视频播放:海市蜃楼,并对其成因作简要介绍.让学生明白光在同种不均匀的介质中的传播路径是曲线.从而让光的直线传播这个结论更加严谨科学.

第三环节:光沿直线传播的应用,从物理走向社会.

(1)解释现象.播放皮影戏,并进行特制配音,同时也让学生上台进行手影游戏,让学生在愉悦中解释影子是怎么形成的,并進一步启发学生:生活中有哪些现象可以证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通过多媒体课件进行辅助教学.组织学生就日食、月食的成因进行简单解释.对学生进行反对迷信、崇尚科学的思想教育,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通过对我国古代小孔成像研究

实例,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严谨的科学态度教育.

(2)学以致用.接着向学生提出:学习物理的基本思想是注重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

你能利用所学知识把四根大头钉插在泡沫中并呈直线,看谁的方法多,谁的方案新颖,并思考这样做的理由,在展示的时候,有的学生会用激光笔照,从而迁移到生活中利用激光瞄准隧道,有的同学会想到用三点一线的方法来取直,从而点出生活中射击的“三点一线”和排队看齐实例,让学生感受到物理与生活的零距离,从而消除了科技的神秘感,同时也意识到自己的了不起,增加学习物理的内动力.

第四环节:光的传播速度.

教师媒体展示雷电影像.提问:打雷时,雷声和闪电同时同地发出,但是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为什么?

教师进一步提问:光速到底有多大呢?组织学生阅读教材.

学生自学这部分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自学能力)

自学后教师组织成果展示,再由幻灯展示教材图片,突出真空中光速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使学生产生深刻印象,便于识记.

5师生小结

首先引导学生从知识、能力、情感三方面谈本节课的收获,教师予以补充和肯定,并给以鼓励.

6作业

(1)让学生自制针孔照相机,并研究小孔成像性质(倒正、大小、实虚)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激发学生潜在的发明意识.

(2)阅读科学世界:我们看见了古老的光.了解科技之美,从而更加热爱物理,积极探究.

猜你喜欢

物理探究学生
留言板
设问引导探究
赶不走的学生
一类特殊不等式的解法探究
学生写话
物理必修1、必修2第一轮复习检测题
聪明的学生等
相似图形中的探究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