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绎最速曲线,冲刺理想高中
2016-09-10孙泽萍
孙泽萍
〔关键词〕心理活动课;考前辅导;最速曲线
【设计意图】
经过课前心理调查发现,学生因较长时间复习备考,出现不同程度的倦怠心理;学校刚进行了难度系数较高的全区初三适应性考试,这场考试或多或少地打击了部分学生的学习信心。针对这一现状,笔者特设计了此次团体心理辅导,从认知调整和学习心理方法指导两个方面进行辅导,让学生领悟:考上重点高中,或高中的实验班,虽是实现理想的捷径,但最短的路线未必是最快的路径;若不能走捷径,可以通过最速曲线来冲刺理想高中。以此减轻学生的中考焦虑,强化迎考信心。
【活动目的】
1.运用认知调整方法,引导学生合理认识中考,减轻焦虑情绪,领悟目标与努力才是实现幸福人生的基石。
2.通过学生感悟自我设限现象,用心理游戏、心理实验的启发,激励学生用心理學方法打破自我设限,树立考试信心。
3.利用激励公式回应学生复习迎考中遇到的学习困境,归纳出改善学习现状,强化中考信心的方法:“行动每1天,继续30天,把握每分钟”。
【活动重难点】
重点:让学生领悟最速曲线的涵义,减轻考试焦虑,树立中考信心。
难点:紧密联系学生复习迎考过程中的心理状态,提供切实有效的心理调节法,鼓舞士气,强化信心。
【活动准备】
1.心理辅导前的学生状态小调查。
2.多媒体素材的收集、制作。
【活动对象】
初三年级
【活动时间】
60分钟
【活动过程】
一、词语联想,了解学生面对中考的情绪状态
师:中考的脚步由远及近,30天后我们即将迎来青春的第一场战役,我们似乎可以听到它清晰的呼吸声和沉重的脚步声,此时此刻的大家如果要选一个词语来描述自己面对中考的心情,你会用哪个词呢?
多媒体呈现:面对中考,现在的我( )
害怕、烦躁、逃避、兴奋、微笑……
首先,学生交流自己的心情,探析心情背后的原因
之后,老师小结,咱们面对同样一件事情——中考,心情却是五花八门,但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趋向于愉快、轻松类的,源于我们看到中考后的快乐等;另一类趋向于担心、焦虑类的,源于我们看到了中考的压力或者担心中考失利。我们都面对着中考,却因为我们的看法或认识不同,便产生了两类完全不同的心情!
正如这幅图一样,选择不同的角度,会看到不同的画面。简而言之,面对中考,你可以选择压力、焦虑,也可以选择淡定从容,关键在于——你怎样看待中考这件事。快乐还是焦虑,全取决于大家对中考的不同认识。大家愿意选择在惶惶不安中等待中考还是轻松自如笑对中考呢?今天,我们就一起踏上笑对中考之旅。
二、认知调整,引导学生合理、正确认识中考
(一)启发学生调整视角,重新看待中考
1.学生开诚布公地交流自己对中考的认识。
师:中考,不过是一次初中毕业性的考试,我们乃至家长为何为它时喜时忧,如此不堪重负呢?
(学生思考,交流自己的想法)
2.呈现当前重视中考背后的思维模式,引导学生分析这种思维模式的谬误之处。
师:我们重视中考,家长重视中考,或许因为我们心目中有这么一个等式:
中考高分 = 好高中 = 好大学 = 好工作 = 幸福人生(多媒体动画呈现)
这种想法貌似合乎逻辑,合理合情,但如果去掉中间的过程,我们得到了这样一个结论:中考高分可以得到幸福人生?你同意吗?幸福如果可以用分数来换得,世间许多事就简单了。幸福的人生怎样才能得到?
(学生回答)幸福的基石是:健康的身心,积极进取的精神、挑战困难的勇气、踏实的行动、真诚和谐的人际关系……这是我们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潜移默化收获的,而不是一次考试就可以得到的。因此,中考,只不过是一次知识和能力的检测,它不能决定我们的未来。
3.创设情境,启发学生领悟“条条道路通罗马”,中考不是唯一的路径。
师:数学上有一条定理:两点之间直线距离最短,试问一下:从一个点到达另一个点,仅仅只有直线距离吗?请看图:
师:A、B两点之间可以有直线也可以有曲线。若将A点设为“学习改变命运”,B点设为“幸福人生”,那么直线这条捷径可以代表学习基础扎实中考如愿考入重点高中的那部分同学。若我目前能力有限,中考仅考上普通中学,或者能力着实欠缺只能考上职中,只要我心中有着“幸福人生”这一梦想,只要我坚定朝这一梦想付诸行动,我们也可以从A点到达B点,只不过是曲线距离罢了。与直线相比,我们看似多走了一些弯路,但弯路不会白走,其间多经历了一些世事,多一份阅历,多一份执着,多积累了人生财富,更懂得奋斗、梦想、矢志不渝的涵义!正所谓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因此,即便中考失利,只要我们有成功的梦想并矢志不渝地行动,你一样会有幸福人生。
(二)创设最速曲线情境,强化认知:起点与目标之间的最快路线不取决于你目前与目标之间的距离,而取决于你的选择与努力
1.创设问题情境,引出物理现象:最速曲线。
师:从起点到终点的两点之间看起来最短的直线距离一定是最快到达的路线吗?
联系现实,启发学生思考:找到实现幸福人生的最快路线是什么?
学生分享感受,老师小结:我知道咱们班有些同学已直升重点高中,离自己的理想近了一步;还有更多的同学需要经过中考的磨砺,相对来说,似乎离自己的目标要远一些。但是最速曲线的存在告诉我们,目标实现的可能性不是由你是否走捷径或者看起来更易成功的路径来决定的,而是取决于你在向目标进发的过程中,你是否能够顺势而为,不怨天尤人,朝着自己的目标坚持保持着加速前进!因为,目标实现的可能性的大小不取决于你所走的路线,而是取决于你的方向与努力。对于面对中考的我们,即将面对中考,你想要什么?你能做什么?
三、引导学生通过心理学方法打破自我设限,强化信心。
1.分享跳蚤实验,让学生了解自我设限现象。
2.心理游戏:“一分钟拍手”,用游戏体验激发学生产生打破自我设限的心理需求。
(1)学生估计一分钟拍手的次数
(2)学生限时一分钟记数自己拍手的次数
(3)活动分享,老师小结:事实胜于雄辩,我们都拥有比我们所知还要强大的能力,我们能够挣脱自我设限的束缚。
3.通过心理实验分享,启发学生找到打破自我设限的心理方法。
(1)心理实验分享:小白鼠的实验。
(2)学生分享感受,老师小结:拯救小白鼠的木棍我们也有,那就是常记成功经验!
老师小结:“每一个人心中都有一头雄狮”,大家运用常记自我成功经验的方法,打破自我设限,树立自己应有的目标,这便是你选择最速曲线路径的指南针。
四、联系学生当前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探讨笑对中考的具体方法
(一)行动每一天
学习困境1:有同学埋怨,只有30天了,各科都还有好多没有复习,望着一叠又一叠的复习资料,看看一张又一张的试卷,不知何时是尽头。于是着急、焦虑,要么寝食难安,要么重压之下不知所措。我们该怎么办?
1.分享故事:三千二百万次与每秒一次
一只新组装好的小钟放在两只旧钟中间。两个旧钟一分一秒地走着。其中一只旧钟对小钟说:“来吧,你也该工作了,可是我有点担心,你走完3200万次后恐怕吃不消的。”“天哪,3200万次!”小钟吃惊不已,“这我肯定做不到。”另一只旧钟说:“别听他胡说八道。你不用害怕,你只要每秒走一步就行了。”“天下哪有这样简单的事?”小钟将信将疑,“好吧,让我试试看。”小钟认真地从每一步走起。不知不觉中一年过去了,小钟走了3200万步。
2.学生交流故事寓意,老师小结
师:我们不要被堆积成山的复习资料所吓倒,只需要学习小钟的做法“每秒摆一次”,做好每天应做的事,如同蚂蚁噬堤,再多的复习点也会被一一消化。记住:X+0=X,空想不执行,青春只能在原地停留。
(二)继续30天
学习困境2:有同学说,好累哟,做不完的试卷答不尽的题,反正大局已定,可不可以松懈一下下?还有的同学说,只有30天了,再努力又能怎么样呢?30天能改变什么呢?
励志公式1:
1.013 ×0.992<1.01
师生小结:已经坚持了1065天,再坚持30天,便大功告成;放弃,则意味着前功尽弃,惟有选择:继续!
励志公式2:
0.9930 =0.74
1.0130 =1.35
1.0230 =1.81
学生分享感受,老师小结:最后这30天,你保持原有的努力,那么你在中考中可以维持现有水平;如果你每天松懈0.01的努力,30天之后,你的中考成绩将是原有成绩的74%;如果你每天多努力0.01,那么30天后的中考成绩将是现有成绩的135%;如果每天再努力0.01,那么,30天后你将收获的中考成绩是你现有成绩的181%。
(三)把握每分钟
学习困境3:有同学感叹:面对中考,自己制订了N次复习计划,可又放弃了N+1次,坚持太难了!坚持,真的那么难吗?我们来问问比人类低级许多的小昆虫:苍蝇。
(1)播放视频:《一分钟飞行》
(2)学生归纳视频中苍蝇运用的管理时间的方法,老师提炼、小结(罗列清单、限期完成、完成标注……)
五、心理仪式化活动结束本课
1.老师总结本课:笑对中考,请选择你的最速曲线,用打破自我设限的方法锁定你迈向中考的方向,用“行动每一天、继续30天、把握每分钟”的姿态进一步努力,那么,你就行走在迈向中考的最速曲线之上!
2.心理仪式化活动,学生用简洁的句子表达自己对中考的誓言,活动内容:中考,我想对你说。
3.结束语,播放《年轻的战場》音频及歌词。
师:我的梦想,在每个失败时刻,迎来祝福目光。懂得幸福就是彼此,依靠的肩膀。我的梦想,在每次付出汗水,创造生命绽放。告诉世界我们这一代,自信的力量。怀揣着梦想的同学们,对于中考,面对它!接受它!处理它!放下它!祝你超越自我,挑战成功!(在歌声中结束本次心理辅导)
【活动反思】
在团体心理辅导过程中,认知调整这一部分做得相对充实、深入,“一句话心情”活动反馈环节显示,学生领悟效果较好。在谈及复习应考冲刺阶段的心理调节法时,故事、实验引出方法,通过现场活动使用方法,进行强化训练,这一思路收到了不错的实际效果。略有遗憾的是对复习过程中存在的学习策略问题,因与本次活动目标的不一致而少有涉及。在以后的团辅过程中,可设立两课时,先辅导复习应考过程中的心理困境,第2课时进行复习的学习策略、考试技巧辅导,这样便可以形成从心理支持到方法指导的系统性心理辅导。
(作者单位:四川省成都市温江中学实验学校,成都,611130。该学校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社理事单位。)
编辑/张 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