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程来了,一线教师将如何挑战专业发展?

2016-09-10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6年18期
关键词:教学活动培训专业

对话嘉宾:

王丽珍:山西大同大学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山西大同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副院长。山西省本科学校学士学位验收专家组成员,山西省教育科学规划立项、结题专家组成员,山西省信息化推广与应用工程专家组成员,国家级国培专家库专家。在“基于绩效技术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师培训系统的研究”“区域性农村远程教育的推进对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基于网络的中小学教师培训研究”等项目研究上多有成果。

对话嘉宾:

王爱胜:山东省青州一中信息技术特级教师,教科室主任,山东省教学能手,山东省教育厅新课程培训专家,“爱信息教育”名师工作室导师,《中国信息技术教育》杂志“蓝调解码”栏目主持人,山东信息技术教材主编。著有《网络应用小能手》《趣味动画一点通》等专业图书,主持参加多项国家级课题,获得潍坊市政府教学成果一等奖、创新燎原奖、成长博客年度人物等荣誉。其“深度思维”“半成品加工”“技术核心价值”等理念对课程影响较大。

王爱胜:王教授,我一直想知道一个问题,那就是什么是教师能力,为什么我们一直很难拥有它呢?

王丽珍:教师能力之所以比较难确定是否拥有,或者比较难确定拥有的质量如何,那是因为教育是一种意识教育的活动,而不是物质生产。

教师能力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直接或间接影响教育教学活动质量和完成情况的个性心理特征。教师能力对于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实现教育教学目标、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从20世纪80年代起,我国的专家学者对教师能力这一古老而又现实的命题就进行了不断深入的研究。但是,教师应该具有什么样的能力,理想的教师能力结构是怎样的,始终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

王爱胜:有没有一个相对稳定的能力体系或者模型结构能让教师参照一下,看自己到底有哪些能力,还缺乏哪些能力呢?

王丽珍:你的意思是对应反思、对照补充自己的能力,就可以避免大量重复的学习,重点发展自己的能力吧。这样的想法很好,客观地说,我们现有的教师培训缺乏针对教师个人的专业发展规划的内容,的确存在大量的浪费现象。为此,需要构建并应用教师专业发展能力模型来进行科学规划。

教师专业能力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逐步形成、表现出来并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具有明显职业特点的特殊能力。根据系统分析理论中要素、结构与功能间的辩证关系,我们可以把教师专业能力视为一个系统:教师专业能力是由若干个能力要素,按照一定的构成方式组合而成的具有不同功能的有机整体。

因此,要对教师专业能力进行定位,就必须对教师专业能力的构成要素进行分析。在对教师专业发展能力进行培养时,应注重教师心理品质的不同,强调个体间的差异性和动态、发展的特点。为此,将教师专业发展能力分为教师专业基础能力、教师专业基础发展能力、教师专业协调发展能力和教师专业持续发展能力等要素是一种良好的模型建构基础。

王爱胜:您能针对信息技术教师这一职业,对教师在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能力给一些建议吗?

王丽珍:诚如前面讨论,教师能力是与教学相关的、动态发展的,因此,面对中学新的课程标准必然会有一些具体的变化,但是并不妨碍我们依据基础的能力元素进行剖析,有条理、清晰地做好自己的专业发展规划。做一个相对成熟的教师,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骨干教师需要具备以上所说的“教师专业基础能力”的大部分内容。无论你是教哪个学科,或者面对哪种课程标准,这些起码的基础能力是需要自我发展、锻造的。往往是,新课程出来了,我们过度重视新内容、新技术而忽视了根本。

● “教师专业基础能力”是教师必备的底层能力

教师专业基础能力是指教师从事职业活动必须具有的根本性、专业性能力,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其中又包含基础教学能力和基础教育能力两部分。

基础教学能力指包括相关智力基础能力、一般教学能力和具体学科教学能力在内的、以保障完成特定教学任务、从事相关教学活动时,教师所必须具有的能力。

基础教育能力指为使教师具备育人能力而必须在教学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必要基础。按其实施者可分为班主任担任能力、学科教师教学能力和教师教学过程渗透德育的能力。就内容而言,教师基础教育能力包括组织班级活动能力、选拔培养学生干部能力、正确评价学生能力、全面了解学生能力、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能力;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能力(包括发展学生的需要、动机、情感、意志、性格和习惯等内容);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能力及对学生进行生存教育能力。

王爱胜:面对新课程,如开源设计、大数据、数据结构等多数内容,教师自己学习可能就需要很多的时间,难度也比较大,并且还有新的教学模式等困难在等着我们,您觉得一线教师该如何快速发展自己呢?

王丽珍:你说得非常现实,在上一轮课标实施中,一线教师最大的误会就是“想完全学会,甚至精通课标和教材之后再去进行新的课程教学”。所以,教师的专业发展不理想,新课程的效益也不理想。要打破这个误区,教师需要正确认识、发展自己的能力,即学习进步的能力,有了这个能力,新内容与方法就不再是必须立即掌握的。例如,你谈到的数据结构,教师要善于去寻找一些优秀的教学设计、教学范例、教学资源,或者网络公开课视频等,更重要的是要了解如何构建自己的数据结构的教学体系,从数据存储、检索以及相关算法等由浅入深快速掌握。

● “教师专业基础发展能力”是教师应具有的应变能力

教师专业基础发展能力是指教师为了适应时代需求以及实现自我完善和发展而应具有的能力,主要包括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和教学科研能力。

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能力是指教师利用合适的技术支持教学过程与教学资源设计、开发、利用、管理与评价的能力,以及在信息技术环境下进行教学设计并有效组织与实施教学活动的能力,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体包括系统化教学设计能力、协作性教学能力和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教学科研能力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以探索教育活动规律为目的的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它包括选题能力、搜集处理信息能力、运用科研方法能力、进行教改实验能力和撰写报告、论文能力等。

王爱胜:大多数教师在面对新课改时,受到学校、学生等多种因素的制约,这在信息技术课程方面非常明显。例如,新课程标准中有了开源设计,手机等移动终端编程设备要进课堂,但这真不是教师说了算的,您认为课程之外的体制问题如何解决?

王丽珍:要求教师在体制内的问题解决方面具有相当的能力,这是为难教师。虽然很多教师这方面能力较强,甚至走上了领导岗位。这样说,答案就有了,教师要么具有当领导的能力,要么具有说服领导的能力,当然更重要的还是要有管理学生的能力。这些其实都是领导力,能够领导学生,才能够推进课程发展。例如,手机的问题可以通过“教学实验课”的规则来实施,或者通过“家庭项目学习”的方式来解决,哪种方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教师要具备组织新课程教学的能力。

● “教师专业协调发展能力”是一种发展保障

教师专业协调发展能力是指通过教师的协调发展,体现教师自身的职业价值,体现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自主学习、发展的作用和教师在教学教育活动中起主导地位的能力。按其作用对象可分为教师自我协调能力、师生协调发展能力及教师和学校之间的协调能力三个方面。

教师自我协调能力主要指教师的自我监控能力,即教师对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进行调节、校正和有意识的自我控制。师生协调发展能力主要包括了解学生的能力、研究学生的能力、组织学生的能力、管理学生的能力、评价学生的能力、激励学生的能力、与学生进行沟通的能力,以及对自己的实际教育教学活动进行有意识的监察、评价和反馈。教师和学校之间的协调能力主要指教师参与学校管理的能力,包括教师与同事沟通协作能力、学科领导能力和参与学校政策协调能力(教师对教学活动的事先安排和计划)。

王爱胜:一线教师专业发展中比较受累的还有“培训”。为什么我们很难打破培训与教学的分离现状,往往只是培训更多教育观念而无法达到实践能力的提高呢?换句话说,一线教师很关心“培训何时是个头”。

王丽珍:优良的培训是可以实现培训与教学统一的,虽然这方面我们做得还不够好。至于说培训何时是个头,我很遗憾地告诉你,如果没有国家的强有力的统一改革教育培训规范,甚至立法,那么培训目前是看不到尽头的。因为,很多因素会造成培训是“必要”的。但是,对教师专业发展来说,完全依赖培训当然也是不明智的,教师更需要自我学习提高的能力,才能持续的发展。例如,大数据的理论现在也并不是很成熟,数据挖掘、技术说服、数据安全等也并非是一两个电子表格或数据库操作就可以体会到的,如果教师具有了专业持续发展能力,自己就会重构教材,根据技术发展随时构建自己的教学设计,如此为何非要学通、局限在课标及教材中呢?培训当然也并不会是必然的选择了。

● “教师专业持续发展能力”是源源不断的动力

教师专业持续发展能力是指教师为了适应教师主体素质的全面、和谐、自由、持久发展及教育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而应具备的能力,主要体现在教师自身发展和教师职业发展两个层面,以充分实现教师自身人生价值和展现“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的教师责任,适应教育改革和发展中前瞻性和创造性的特点,适应学习型社会、终身学习和时代的要求,具体包括教师创新能力、教师反思与终身学习能力。

教师创新能力是指教师在具备一般教学能力的基础上,更新教学内容、创造优质高效的新方法、建立符合教学规律的新理论的能力,是教学能力中较高层次的能力要求,主要包括明确创新内涵、培养创新精神、发展创造思维。

教师反思与终身学习能力是指贯穿于教师教育教学活动的始终,为实现有效的教育教学以及对教育教学活动和这些活动背后的理论假设进行深入的思考,并对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积极地寻求多种方法来解决的能力。

王爱胜:新课程将面临很多挑战,也有很多机遇,如开源设计、创客、数字生活、计算思维等,并且很多将来可能是以选修课的方式进行更深度的实施。在这其中,教师个人该如何选择才更好呢?

王丽珍:这仍然是专业发展的路径问题。的确,我们不可能成为全才,甚至在新课标的内容框架下,短期内让教师全面精通这些新技术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是,具体如何选择选修模块这是教学组织的问题,这个要看未来的教学实施方案的制定。我在这里给大家介绍一下如何建构教师专业发展能力的路径。教师可以针对实际情况客观面对自我,按下面的顺序去实践,以突出个性化专业发展。

第一,做专业型教师。突出强化教师全面的基础能力,以教师自身为对象,以协调教师自身的知识结构、教育观念、职业道德等为目的,实现对教师自身专业发展提出的要求。

第二,做双向监控型教师。突出教师专业的协调能力,主要以学生为对象,协调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教师与教师间的关系。在有效的激励和管理机制下,优化教育教学活动,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

第三,做自主领导型教师。在具备以上两种类型教师能力的基础上,能够从教师这个集体的根本利益出发,主动协调、解决和预见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和矛盾,配合学校和国家制定科学的教育发展策略,以此来引导教育和带领教师向正确的、持续性的方向发展。

王爱胜:再次感谢王教授给我们带来的理论结合实践的教师能力专业发展的模型,并针对新课标的情况进行的建议。关于具体如何做到培训与能力的统一,我们将推荐大家阅读本期文章《基于微信平台的教师混合研训模式设计》,在此祝大家乘着新课标的东风,科学规划,择优发展,成就课程,也成就自我。

对话印象

王丽珍教授作为一位教育技术领域的资深学者,给我最大的印象就是和蔼、朴素,并无各种专家那样的玄奥理论,总是基于实践范例与我耐心地探讨。她非常注重教师与学生发展的过程观察,表现出不急不慢、稳步前行的学术姿态,对教育模式、教育技术等元素的有效度都是放置在实践数据的模型下观察与调整的。这样的治学态度,让我们一下转变了在做翻转课堂、微课以及各种素养研究中经常走入的误区——以口号和崇拜为准则,而不是以课堂实效为标准。

结识王丽珍教授一年多了,这一年多也正是高中课程在总结、修订的一年,全国教育的各个领域都在总结并尝试新的发展方向。所涉及的领域,既有教育理念方面的“核心素养”的内容,也有国家课程纲领文件“课程标准”修订的问题,还有STEAM、翻转课堂等教学方式的反思与推进等。而王教授作为教育技术领域的研究者,正在研究的两大方向是基于“大数据”下的课堂评价与基于“互联网+”环境下的教师专业成长。因此,我从在鄂尔多斯和西宁两次培训会议上遇见王教授都及时访谈了这两个领域,意在寻找未来新一轮课程改革中我们一线教师如何面对、如何进步的关键。

众所周知,在上一轮新课程实践中,一线教师出现的最大问题是一直在学习,学习课标、教材、技术,甚至学习如何才能提高我们的学习效益。虽然我们也取得了很多的成绩,但是在历经高考、会考、学业水平考试等一系列课程评价的发展过程中仍然有很多纠结。因此,面对新一轮课改,我们将如何树立正确的观念,并寻找科学的发展之路,这已经是迫在眉睫的事情了。为此,我个人并不太担心新课标的内容与理念,因为那一定是要不断去学习的。我更关心影响学习效度的方式,也更关心影响教学实施的课堂模式构建。这两大问题,我一直在向王教授请教。而这次访谈正是与王教授关于教师专业发展成果的一次探讨。

根据对王教授的深度访谈,我们不仅可以收获到专业发展的模式架构、可持续性特征以及能力的分解、对照、弥补和提高,还可以清楚地把握发展哪些能力才能够有针对性地提高自我。

最后,再次感谢王教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专业成长的建议,由此我们至少能够做到“手中有粮,心中不慌”。

——王爱胜

猜你喜欢

教学活动培训专业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培优辅差小组教学活动的实践研究
基于核心素养之自主发展的教学活动设计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会议·培训
广东省校外培训风险防范提示
会议·培训
部分专业介绍
以数学类绘本为载体的幼儿园教学活动探究
专业修脚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