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科技教学探究路上的风景
2016-09-10于莲花
于莲花
2015年,泰山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术教材全面改版,不但内容时尚、温馨,编写风格实用、创新,而且以科学技术为核心,借鉴计算思维、信息需求、技术价值等先进理念与方法,在倡导项目式学习的基础上为学生构建深度思维的空间,希望他们在学习、思考、创新中不断改善思维方法,提高技术应用能力并形成良好的信息素养。新教材倡导项目式学习,主要是通过一个长期任务促使学生在完成作品和执行任务的学习中进行质询和求证,从而获得知识和技能,并产生作品。这比以前的“任务驱动”多一个特点,就是“体系引领”。但是,面对新内容、新方式,很多教师仍然有些迷茫,都在努力摸索着,希望能尽快找到最佳的授课角度与思路,改变以往单纯的任务式教学模式,尽早掌握项目式教学的技巧。笔者执教了初中信息技术第一册最后一个微项目——《开发微信自媒体》,虽然开始教学时感觉很痛苦,但完成这节课后,成就感爆棚,由此也深刻感受到:只要用心,就没有达不到的目标。下面,笔者就和大家分享一下《开发微信自媒体》这一课教学设计的探究过程以及课后的感悟与思考,供各位同行参考。
● 微信公众号的技术探究
微信公众号对笔者来说是一个全新的领域,当笔者尝试注册公众号并制作第一份期刊时,感觉摸不着头脑。自觉信息素养还可以的教师,在第一次接触公众号时都觉得这么难,给学生上课,能上得好吗?学生能掌握得了吗?另外,想要注册公众号必须绑定银行卡,还必须把手机带到教室,学生怎么注册呢?家长能同意吗?想到这些困难,笔者甚至想到了放弃。但出于教师的本能,笔者最终决定迎接挑战。
只要抱定必须“拿下”的决心,方法肯定比困难多。经过全组信息技术教师的共同研讨,我们慢慢探索出微信公众号应用的小技巧:一个微信号可以同时注册5个公众号,每个公众号可以同时实现6个人同时操控。于是,笔者用自己的银行卡和微信号注册了5个公众号,自己用一个,剩下的给学生分组使用。微信公众号的技术难题总算攻克了,下面就是具体的教学设计。
● 授课环境的选取
因为这节课是基于微信平台,所以笔者首先想到的就是利用电子书包教室上课,把学校最先进的技术设备运用到最先进的学科中,让学生使用平板电脑开展课堂活动。于是,笔者选择了以制作小组个人介绍为主题的海报期刊,目的就是利用平板的优势,让学生自拍、互拍,然后加入个人介绍形成一份完整期刊。但是试课之后,笔者却发现:第一,学校的平板电脑根本登录不了学生的微信,必须使用手机验证,也就是说学生还得带手机到学校;第二,浏览器登录不了公众号。经过探索,笔者发现火狐浏览器能登录,但却只能登一次,下一次就得重新卸载安装;随后,笔者又发现了一个更大的弊端,那就是查阅公众号用手机方便,但真正编辑期刊使用计算机操作更方便;最后,笔者放弃了电子书包教室的“诱惑”,改为利用普通信息技术教室上课。
● 授课对象分析
课前,笔者利用问卷星在班级进行问卷调查,发现一个班拥有微信的学生约有20人。正好,笔者有4个公众号,所以就确定了24人的授课对象,并给这些学生的家长发了意见征求单,希望他们允许孩子带手机到学校开展学习活动。
其实,让家长兴奋的技术更具有吸引力。首先,上课的同学都表现出了极大的荣耀感和兴奋,甚至有的家长在意见栏里写下这样的话:“信息技术就应该教点最新的技术,但请把握好度。”这样的建议也为笔者的课堂指明了方向。其次,当初一(11)班的学生学完这节课后,一位家长在班级群里说,孩子回家后特别兴奋,并告诉我说他会发布公众号了,我很欣慰。这段话在班级群里引发起骚动,家长纷纷对这节课表示肯定。这让笔者受到极大的鼓舞,虽然课堂并不完善,但学生和家长已感受到新技术带来的愉悦,这也许就是新技术的魅力所在。
对于班级的其他学生,笔者则安排了其他课堂时间,让参与了公众号学习的学生当课堂导师,带着其他同学一起了解相关的操作,把教师的课堂指导变为学生对学生的指导,这样不但极大地提升了这24位学生的认知度,更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虽然过程复杂曲折,但最终达成了教学目标,笔者觉得这是一种全新的授课思路与心境。
● 教学目标的确定
关于教学目标的确定,笔者也在一次次的探索与试讲中不断修改完善,本单元的微项目参考选题如下表所示。
根据课堂实践以及学生的接受能力,笔者最终把下表中前两个选题确定为必选,又把这两个选题中的插入图片、文字、视频、投票作为课堂探究任务,把插入音频作为分层任务。笔者考虑到课堂的容量,决定将数据统计、关键字回复,以及拓展部分的自定义菜单等知识点融入到教师的公众号中,让学生通过关键字回复以及菜单操作来查阅公众号里的相关知识和课堂指导,不但体会了新技术的魅力,更借此了解微信公众号的相关知识点,进而产生继续探究的欲望。最终,笔者确定的学习目标是:①学会使用公众号创作图文消息;②探究利用视频、投票等多媒体手段丰富期刊内容的技能;③体验使用微信公众号进行信息推送。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期刊创作,教学难点为期刊推送。
● 课堂难点的突破
为了突出课堂重点,培养学生寻找支架构建学习体系的习惯,对本节课的技术操作笔者采用了“坑”技术,也就是没有对教学环节中的一些难点和疑点设置提前预警,而是直接让学生跳进坑里,然后再自寻出路。例如,为了让学生了解一个公众号一天只能发布一份期刊,而且还需注册者的手机扫码验证,笔者一开始就设置好了“坑”,让小组的6个学生每人都制作一份期刊,并让他们将期刊群发出去。当学生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扫码界面时,有的学生拿自己的手机尝试扫描,有的学生尝试用其他方法登录验证,现场一片“嘈杂”,而有一位学生站起来说:“老师,又得扫码,是不是还得您来呀!”于是,“群发的安全防护”“一天只能群发一次信息”等问题自然而然地就引了出来。而面对每个小组都有6个期刊的现状,笔者引入下一个主题——“择优群发”,就顺理成章了。
● 结束语
这堂课结束后,笔者认识到:教师不应该在意学生掌握了多少技术操作,而应该在意学生拿到了教材、聆听了这些内容后是否提高了技术素养,是否跟得上科技时代的步伐。这让笔者想到了课堂总结时一个学生说的话:“本来以为公众号多么高大深,原来研究起来这么简单,谢谢老师。”“谢谢”两个字让笔者感觉肩上承载了太多的责任与使命,要想让学生学会,就得在不断摸索的过程中找到捷径,找到不一样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