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今日青少年的听力早衰
2016-09-10郭向和
郭向和
青少年耳鸣越来越普遍
耳鸣是一个医学术语,特指在没有外部声源刺激的情况下仍然能够听到的声音。一项来自巴西的研究表明,青少年正越来越多地受到耳鸣的困扰,这常是耳聋的一种症状,导致这种结果的原因包括:每天用耳机长时间地听音乐,经常进入非常吵闹的舞厅、摇滚音乐会等。
在该研究中,研究者用耳镜检查了170名11到17岁的学生,并让他们完成一份调查问卷,内容包括是否在近12个月内有过耳鸣,如果有过,音量、持续时间、发生频率如何。调查结果显示,超过一半(54.7%)的人报告了此前经历过耳鸣。
圣保罗大学医学院副教授、该研究的主导者塔尼特·甘兹·桑切斯(Tanit Ganz Sanchez)说:“我们发现青少年耳鸣有非常高的普遍性,这种情况应被视为一种早期警告,这些青少年正面临失聪的危险。”
青少年长时间处于高水平的噪音环境会加重耳鸣
報告有过耳鸣经历的学生(有49名)之后接受了心理声学测验来进一步评估其听觉功能。在这项心理声学测验中,28.8%的受试者在听觉箱里识别出了耳鸣的声音,这些在听觉箱里测出的耳鸣的心理声学特征与那些成年患者中的慢性耳鸣症状一致。此外,参加此项调查的大部分青少年都报告了有风险的听觉习惯,比如长时间用耳机,暴露于非常吵闹的环境。尽管如此,报告有过耳鸣的人却显示出对响亮声音的听觉范围缩小了(对较小声音不敏感了)。在报告近12个月中有过耳鸣的93名学生中,有51人说他们在听过嘈杂的音乐后出现了这种情况。
耳鸣是由暂时性或永久性的耳蜗毛细胞损伤造成的。位于内耳(耳蜗)的毛细胞通过反复伸缩来响应声音所引起的振动,而当它们受到非常大的声音刺激,如爆炸声、爆竹声、现场流行音乐会中的声音,或者用耳机听音乐并且将音量调大时,就会超负荷并受到暂时或永久的损伤。内耳的相邻区域必须更努力、更迅速地工作以补偿毛细胞受损或死亡所造成的功能缺失,因此增加了耳鸣,桑切斯解释道。由神经学家最近开展的动物实验研究也表明,因暴露在高水平噪音中而导致的毛细胞与耳蜗神经联结的突触(神经通路)损伤不只会引起听力损伤,还会引起听觉通路的神经发生改变,使青少年所能听到的声音范围缩小。
桑切斯认为,参加调查的青少年所出现的耳鸣和听觉范围缩小的情况,可能是听觉测验无法查出的毛细胞神经突触受损的迹象,需要引起重视,否则这种情况会转变成慢性疾病。如果这些青少年继续频繁地使用耳机并长时间处于非常吵闹的环境直到二十或二十五岁,他们的内耳毛细胞神经突触所受损害将进一步加深,这将使得他们在比较年轻的时候就变聋。
资料来源:www.sciencedaily.com/releases/2016/07/160713101623.htm
(责任编辑 张慧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