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艺术化心育”在中职心理课堂的尝试

2016-09-10徐倩影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6年19期
关键词:艺术化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

徐倩影

﹝关键词﹞中职学校;艺术化;心理健康教育

目前,中职学校的心理健康课一般以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为主,与普通高中的心育教学模式相近,甚少体现职业教育的特点。其实,中职心理课堂可以结合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时也促进其专业技能的发展。

艺术,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艺术是表达个人内在和外在经验的桥梁。在艺术创作中,个体可以缓和情绪冲突,有助于自我认识和自我成长;此外,借助艺术这种非语言沟通媒介,个体对其创作的作品进行联想和诠释,可以宣泄消极情绪,解开心结。对于中职学校的艺术专业学生,可以尝试将心理健康教育与艺术相结合,打破传统心育课堂中缺乏针对性的普遍化设计,以艺术治疗为基础,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和实际生活设计心育课,实现“艺术化心育”。下面就以音乐情绪管理课“奏响心的旋律”为例,谈谈艺术化心育在心理课堂中的实施。

一、走近音乐,内容艺术化

贝多芬说:“领悟音乐的人,能从一切世俗的烦恼中超脱。”可见,音乐是一种很好的艺术化心育形式。“奏响心的旋律”一课的授课对象就读于中职二年级学前教育班,学生正面临着保育员考证的压力。在前两个课时中,学生已经认识情绪,并初步掌握了合适的情绪调节方法。本课的特色是将音乐情绪管理应用与学前教育专业进行结合,让学生学会用音乐转移注意、适度宣泄和积极暗示。

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活泼好动、能歌善舞、情绪多变。从学生的微博微信以及课前调查发现,面对考证和专业压力,92%的学生心情焦虑紧张。因此本课的三维教学目标是:知识目标——了解音乐的心理疏导作用,掌握音乐情绪管理方法。能力目标——通过体验、探究,学会根据生活实际,运用音乐情绪管理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中职生建立乐观向上的积极心态,培养学生自我调节情绪的能力。

调节情绪关键在于掌握方法。因此,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用音乐调控情绪;而如何让学生学会结合生活实际应用音乐情绪管理法,则是本课的落脚点,也是教学难点。

二、视听奏唱,形式艺术化

教育部关于中职心育课的相关文件明确提出,心育要与学生活动相结合,强调学生的自主参与。而情绪调控本身就是一种“自主”活动,所以“奏响心的旋律”一课尝试运用艺术化即“参与—体验—感悟”的自主心育模式。教学流程就像一首交响曲,分六个环节:前奏曲“心动乐章”,第一乐章“音乐心力量”,第二乐章“聆听心音符”,第三乐章“创造心节奏”,第四乐章“唱出心旋律”,第五乐章“音乐心延续”。

(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前奏曲“心动乐章”。通过热身活动“节奏大师”,让学生自主参与节奏游戏——奥尔夫节奏模仿训练。教师带领全班学生按节拍击掌和合唱,体验音乐带给身心的轻松感,引入音乐情绪管理的主题。然后通过小组讨论进行温故知新,每组写下上节课学习到的以及平时生活中喜欢运用的情绪调控法,写完后放在信封中,进入新课学习。

(二)微课教学,体验音乐力量

第一乐章“音乐心力量”。音乐可以给心灵和身体带来怎样的力量呢?通过微课视频进行教学,从问题“为什么听音乐会起鸡皮疙瘩”引入,结合生动有趣的《麦兜与音乐》的故事,让学生无论在课里还是课外都能通过微课进行学习,自主认识、了解音乐对人身心产生的影响和其心灵治愈效用。在微课的最后,引出音乐情绪管理的三种方法,承上启下。

(三)聆听音符,转移注意

第二乐章“聆听心音符”,介绍“聆听法”。门德尔松说,“在真正的音乐中,充满了一千种心灵的感受”。因此,此环节通过三首不同风格的乐曲片段,让学生自主体验音乐中的情绪,并与大家分享听到乐曲时的感受,学会用音乐转移注意。

【课堂回放一】

教师播放罗西尼的《威廉·退尔》,提问:听到这支旋律,大家有什么感受?

生:紧张、激昂、激情……

师:大家说得很对,这是一首进行曲,具有鼓舞意志、提升自信的作用。

播放久石让的《天空之城》。提问:听到这支旋律,大家有什么感受?

生:悲伤、忧郁……

师:对了,平时我们什么时候会听这样的曲子呢?

生:心情不好的时候。

师:是的,这样的曲子能帮助我们排遣内心的悲伤。

播放莫扎特的《G大调小夜曲》,教师提问同样的问题。

生:欢庆、开心、喜悦、兴奋……

师:这是一首明快的曲子,可以帮助我们缓解紧张焦虑的心情。

(四)随心创作,适度宣泄

第三乐章“创造心节奏”,学习“创作法”。通过小组合作法,让学生根据当下的心情,利用身边的瓶子、文具等物品,利用敲、打、拍、刮等方式,创作与表达4个八拍的节奏,并分享创作心得。让心育课堂回归现实,结合学生当下的心情,通过自主合作进行适度宣泄,并在课堂上展示成果,以此突破教学重点。

【课堂回放二】

第四组学生的创作:学生每人手拿一支笔,在桌上尽情敲打,发出“哒哒”声。节奏先慢后快,最后加上跺脚,以表示越来越紧张的焦虑心情。

学生分享创作心得:“感觉这个作品节奏紧张,富有激情,可以很好地帮助我们宣泄情绪,使心情从紧张焦虑转化为轻松愉悦。”

(五)唱出心声,积极暗示

第四乐章“唱出心旋律”,教授“歌唱法”。教师亲自示范歌唱法中的歌词改编,以学生耳熟能详的《春田花花幼稚园》一曲为旋律,为学生谱写考证加油的歌词,全班齐唱,师生共同参与。然后让学生们分组自主创作,自由表达,每组改编一句,用歌词进行积极心理暗示,最后汇总成一段完整的属于她们自己的《加油考证歌》,全班齐唱。学生通过自主表达,学会了利用歌唱展望未来,利用歌词积极暗示。

【课堂回放三】

教师改编的歌词:“我们是快乐的好学生,我们天天一起上课。我们在学习,我们在成长,保育员考证要加油!”

学生共同创造的歌词:“我们誓要通过保育员考试。为了我们的保育员证,我们在努力,我们在奋斗。保育员证书抱回家!”学生用国语和家乡语各唱一遍,全情投入,激情澎湃,最后热烈鼓掌,对未来充满期待。

从创作环节到歌唱环节,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参与,掌握音乐情绪管理法,让知识回归到现实生活中,学以致用;并通过思考感悟,把内心情感、希望以音乐的形式抒发表达、展望未来生活。如此便攻克了教学难点,做到了将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技能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应用音乐调控情绪。

紧接着,通过课堂实验“笑的传递”,以发自内心的歌声、笑声,传播快乐。引导学生自主思考、感悟,让学生明白,其实运用歌唱法调节情绪并不复杂,快乐就在我们身边。以此强化教学难点,开阔寻找幸福的思路,延伸快乐。

(六)巩固升华,课堂延伸

第五乐章“音乐心延续”。总结音乐情绪管理法,进行课堂延伸。让学生打开第一环节中装满情绪调节法的信封,引导学生重新审视自己的情绪调节方法,划掉消极方法,并结合自身情况进行思考,写出“我的音乐心灵妙方”,实现自主发展。

三、心育延续,课后艺术化

在上完“奏响心的旋律”一课之后,学生确实更积极地在生活中运用音乐情绪管理法,在课余活动中参加各种校园文艺活动,在课下交流中与同伴、老师讨论音乐作品,在艺术治疗中得到更多的自我成长,在课后也延续着积极情绪,乐观地面对未来生活。

在实践过程中发现,“艺术化心育”课堂更强调学生的充分参与、亲身体验和感悟成长,因此,心理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对学生有更多的、更深入的引导和反馈。

正如音乐家海顿所说:“艺术的真正意义在于使人幸福,使人得到鼓舞和力量。”艺术带给心灵的力量不可估量,而音乐也只是“艺术化心育”中的一个教学模块,在未来的教学实践中还可以有更多内容上、形式上的尝试。我们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也应该与时俱进、新益求新、精益求精。

(作者单位:广东省中山市中等专业学校,中山,528458)

编辑/张 帆 终校/于 洪

猜你喜欢

艺术化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
浅谈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
不规则抽象
玩味型格
高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德育工作浅谈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
利用微信做好班级管理工作的实践研究
大学生心理问题应对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