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鲁迅纪念地

2016-09-10顾音海

检察风云 2016年15期
关键词:许广平陈列故居

顾音海

上海是鲁迅最后生活的城市。以上海的杂糅,市井百态的丰富,足以折射城市文明进程中种种优劣成败,上海犹如全景式的观察台,是鲁迅观察、思考、解析社会的平台,他通过上海一隅现状,考虑的却是整个民族的历史命运和精神走向。

鲁迅自1927年来上海定居,直至1936年去世,在上海住了9年,期间曾三次迁居、四次避难,有景云里、拉摩斯公寓、花园庄旅店、千爱里等地点都留下了他的足迹。本来他有意再次迁居,房子也已经看好,但因病未果;施高塔路(今山阴路)大陆新村9号,由大陆银行上海信托部投资建造的三层楼房,就成为鲁迅在上海最后的寓所。鲁迅去世后,许广平带着周海婴从大陆新村搬迁至霞飞路霞飞坊64号(今淮海中路925弄淮海坊)。

1950年春,当年的左联负责人、鲁迅学生和挚友,已担任华东军政委员会委员的冯雪峰,和军政委员会文化部文物处副处长唐弢一起商议建立上海鲁迅纪念馆事宜,作为年度工作正式列入计划,得到部长陈望道、副部长黄源和金仲华的肯定。计划中介绍说:“纪念馆拟租赁鲁迅原住山阴路大陆新村9号及邻屋10号为馆址,9号完全按鲁迅先生生前居住时情况布置,10号为管理机构,并陈列有关研究鲁迅之各种资料。”这份计划上报给中央文化部文物局,局长郑振铎、副局长王冶秋批复同意,并致函征询担任政务院副秘书长的许广平意见,周恩来总理批示同意建馆(后题写馆名)。八月,唐弢具体布置并先后完成了大陆新村9号现住户太平洋轮船公司职员宿舍,和10号农林部副部长、著名茶业经济专家吴觉农寓所的租赁转让及搬迁手续。十月,许广平由京来沪,捐赠了一批鲁迅遗物,并指导完成鲁迅故居复原陈列,她说:“我要把一切还给鲁迅。”十一月,部分图书、遗物运北京,后来在北京阜成门内宫门口西三条,鲁迅在北京的故居建立了北京鲁迅博物馆。十二月,淮海坊许广平居所物件运至大陆新村10号,10号内开始布置展品,除了许广平的捐赠外,尚有黄源、唐弢、冯雪峰、巴金等捐赠的鲁迅手迹和编校书籍、照片、书刊等文献资料。9号所在的弄口建起牌坊,横梁中嵌周恩来题“鲁迅纪念馆”五个大字。

1951年1月8日,鲁迅故居及建在故居比邻的陈列室对外开放,这便是最早的上海鲁迅纪念馆。故居进门经小花圃,推开房门便是客厅,桌椅、台式电扇外,尚有许广平用过的缝纫机,和瞿秋白用过、后送给鲁迅的书桌。隔了玻璃门的屋子后半部便是餐厅,一张小小的四方餐桌加上碗柜,很是简朴。二楼前房是卧室兼鲁迅写作处,写字台和转椅、藤制躺椅,体现主人的生活。三楼前房,较明亮也显得宽敞,是周海婴与保姆的卧室。三楼朝北的客房,瞿秋白夫妇,冯雪峰、胡风都来住过。故居的陈列,大致如此。丁景唐曾满怀深情地说:“当1951年春,我同黄源同志等机关干部一起进入鲁迅故居,我仿佛看到丛历史荧屏上再现了萧红笔下的鲁迅一家和友人欢聚谈话的亲切情景——给我以一种春晖下温馨的感觉。”但故居在不同年代,有些物件(比如摆设、张挂的绘画)也曾经有过调整。10号三楼前间设立了木刻陈列室,陈列鲁迅收藏的木刻版画,还有放木刻的橱。二楼辟为第二陈列室,用平面展柜陈列鲁迅遗物,另外也用镜框张挂出一些相关史料。底楼是第三陈列室,陈列鲁迅手稿、著作和有关照片。这些鲁迅纪念馆的早期情形,我们从1950年代的照片,以及由青锋书店出版、顾廷康教授按原貌绘制的连环画册《鲁迅纪念馆》,大致可以了解。这个陈列,虽然还没有系统介绍鲁迅的一生,但通过其手稿、遗物等陈列品,大致可展现鲁迅伟大的人格魅力。

鲁迅逝世后,葬在沪西万国公墓(今宋园路宋庆龄陵园),与山阴路故居及纪念馆相距较远。1956年,先生逝世二十周年,中央决定将鲁迅墓迁至虹口公园,并在公园内重新建造鲁迅纪念馆。上海成立“鲁迅先生坟墓迁建委员会”,陈毅任主委;又成立由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毕业的建筑师陈植等九人组成之“鲁迅墓建筑设计委员会”,并责成市文化局、市建筑规划局、市政工程局、同济大学等做公园和墓地、新纪念馆的整体设计。公园由当时的168亩扩至236亩(1959年再向东扩至335亩),设计上开合有致,起伏有序。

鲁迅墓,位于园中北端,居中面南,由草坪广场拾级而上,引入横向平台,两侧有花廊、座椅;墓壁竖于墓后,上镌毛泽东主席所题“鲁迅先生之墓”手迹金字;墓壁东、西各植桧柏,目前两侧有广玉兰;墓则位于正中,常有瞻仰者敬献鲜花。整个墓地体现园中有墓、墓中见园的格调,庄严而高雅。墓前花园内矗立一尊鲁迅雕像,由著名雕塑家萧传玖创作,系鲁迅安坐藤椅上、远眺凝思的形象。1956年9月24日,在万国公墓鲁迅原墓地揭墓起棺,后几日整修棺木,复制盖在灵柩上的“民族魂”旗,新制红缎棺罩。10月14日上午8时,鲁迅灵柩移柩仪式在万国公墓举行,茅盾、许广平等10人扶灵柩上车,车队缓缓驶向虹口公园。上午9时,鲁迅灵柩迁葬仪式在虹口公园鲁迅墓地隆重举行,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共上海市委、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及外国驻沪领事馆,诸多机构、团体,鲁迅生前友好等敬献花圈;宋庆龄、柯庆施、周扬、茅盾、许广平及各界人士两千余人出席仪式。

新的鲁迅纪念馆,坐落在鲁迅墓东南、四川路虹口公园正门进门向右信步之支路尽端,是一幢明快、雅致的江南民居式建筑。纪念馆新馆的陈列方案,由唐弢主持编写。大致从1956年春动笔撰写,于10月上旬完成展览布置,10月19日正式对外开放。新馆展厅有1600多平方米,是原先故居陈列的十几倍,按編年体,分四大部分四十组,全面展现鲁迅从出生到定居上海后的创作活动及逝世后的纪念活动。

然而,对鲁迅纪念馆的陈列,后来也作过几次调整。1961年鲁迅诞辰80周年,陈列内容改版为27组,上海生活占19组。1967至1975年因“文革”而闭馆,1975年后恢复陈列。目前的陈列,是以“人之子”为主题,呈现鲁迅研究的最新成果,让观众看到真实、鲜活的鲁迅。

编辑:沈海晨 haichenwowo@163.com

猜你喜欢

许广平陈列故居
鲁迅批阅许广平的“模范文”
中国货币通史陈列
中国货币通史陈列
卫立煌故居
毓庆宫惇本殿明间原状陈列的复原
民国时期北平古物陈列所的陈列展览
许广平:红玫瑰与饭黏子之间隔着流年
魂兮归来返故居
瞻仰胡适故居 见其未知一面
鲁迅自编教材,教夫人学日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