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种扎根教师教育实践的科研方式

2016-09-10杜卫斌严星林

中国教师 2016年18期
关键词:海淀区片区研修

杜卫斌 严星林

在教育形势不断变化的今天,教师的综合素养成为关注焦点。我们希望通过海淀区“教育科研种子教师”研修活动的探索,为提高教师综合素养,增强教师育人能力提供一条可借鉴的途径,最终让学生受益。

今天的教育正发生着深刻的变革,教师必须基于自身的实践研究不断做出各种合理的决定,不能充当某种抽象理论的简单执行者。北京师范大学朱旭东教授认为,研究是提升教育品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师自身专业素养的一个组成部分。鉴于此,北京市海淀区顺势而为,于2014年建立了教育科研种子教师团队(以下简称种子教师团队),定期进行基于教师教育实践的主题研修活动。确定种子教师研修活动主题的基本原则是,把我们身边的问题拿出来研究,把我们研究的成果拿出来交流与分享。这种研修注重行动,注重实践,它行走在海淀区各中小学校,贴近一线教师。因此,我们将其称为一种“行走在教师身边的科研”。

一、如何发现种子教师

北京市海淀区有教职工2万余人,其中8年以上教龄的教师占70%以上。研究表明,在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的过程中,职业生涯发展中期阶段(8~23年教龄)的教师在专业发展水平上会出现分化现象:一部分教师成长为“发展教育思想型”教师,一部分发展为“发展教学风格型”教师,还有很大一部分教师则未能形成自己教学风格和特色。前两类教师无疑是成功型教师,究其原因,是他们在做研究,但多少有一些自发行为在里边。如何才能促使教师由自发向自觉转化,从而保持教师队伍的高水平发展呢?对此,北京市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吴颖惠认为,突破高原期促进教师继续发展的关键因素是教师的研究力,教育科学研究有责任也有能力为进入职业中期的教师搭建一个平台,让进入这个阶段的教师更好地发展为研究型教师。

为此,2013年12月,北京市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院出台了《海淀区教育科研“种子教师”评选与管理办法》文件,旨在发现教科研骨干分子,形成教科研的种子教师团队,带动更多教师走上教科研道路,不断提升教师群体的学术能力和专业化水平。文件提出“种子教师”的五个标准:一是立德树人,热爱科研;二是热爱读书,乐于学习;三是注重提炼,勤于笔耕;四是善于思考,勇于创新;五是精于管理,服务他人。按此标准经过评选,全区产生了284位种子教师,形成教科研种子教师研修团队。

二、如何搭建种子教师研修框架

在种子教师集中研修过程中,我们重点突破以往研修活动中的薄弱环节—— 研讨,改变只“听”而少“研讨”的研修模式。作为成年人的教师学习群体,尤其是具有一定教育教学经验的种子教师的研修活动,应该更多的是让研修者积极参与其中,与自身既有知识经验内化整合,以及触及研修者教育行为和理念深刻变化的学习过程。

据此,我们提出种子教师研修活动三年要经历的三个阶段:感知、体验和领导力建设。在感知阶段,我们的主要目标是让种子教师了解各校的研究特色,在研讨中了解教师是如何进行课题研究、如何落实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并指导教育教学实践工作。在体验阶段,则注重通过在感知的基础上,增加科研讲座、科研方法培训,使种子教师了解科研的基本方法,重点在通过研讨,实现科研方法与感知经验的有机结合。在领导力建设阶段,则希望种子教师可以独立承担课题研究,并在课题研究中应用研究方法、组建研究团队,成为研究型教师。当其研究产生一定成果之后,经过评审可以纳入成果推广的项目中去,使其有更高的发展平台相对应。

三、种子教师研修活动有哪些特色

1.基于实践的研修活动主题

每次研修活动都有比较明确的主题,而这些主题无一不是来自教师教育教学实践(见下表)。考虑到种子教师的群体特性,研修主题的设置,一方面要具有较强的包容性,让不同学科、不同学段的教师都能够参与进来;另一方面要结合当前教育改革的热点问题。比如,随着中高考改革的不断深入,阅读变得越来越重要,为此,二里沟片区组织了“阅读,让我们成为‘有思想的教育者’”主题研修活动。针对《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中关于中小学实践课程开展,海淀片区进行了“实践课程培养学生什么素养”主题研修活动。

2.打通学科、学段、学校的融通研修方式

科研种子教师的研修活动是一种打破学校、学科、学段界限的跨界综合研修。种子教师不分学科,中、小、幼结伴研讨,教师也有很多机会走出学校,观察、体验各种特色的学校。在研修中逐步形成自己的特色,形成以片区为单位的研修共同体;保持中、小、幼学段、学科的打通,探寻教育的本质;关注课堂教学,眼中有学生,与学生发展相结合;关注教师研究与学校发展的结合;通过对学校承办研修活动,了解各校的发展和研究特色,使种子教师有机会走出自己所在学校的圈子,拓宽种子教师的视野;研修中注重教师的专业阅读与写作,提倡教师通过自我修炼提升专业发展。这种开放融通的研修方式,突破传统研修相对单一的局限,综合提升教师育人能力,帮助教师形成教育性思想而非仅仅是学科性思维。

3.基于学习型组织理念的研修团队

学习型组织能够持续开发创造未来的能力。在学习型组织中,学习成为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团队学习从原来的适应性学习向生成性学习,成员有学习研讨获得进步的渴望,他们希望在研修中活动研究方法、如何更加有效的学习等。从组织形态上来看,它没有行政性组织的特性,它是类似自发组织形式的团体。种子教师团队是涉及138所学校的一个群体,是海淀区目前涉及面最广的一支教师研究团队,能够切实有效地为种子教师提供帮助。

为了便于组织管理,我们对研修种子教师进行了片区划分,以地理位置为主要依据,划分为八个片区。片区研修可以使用片区内的学校资源、物质资源和研究资源,从而充分地利用了海淀教育高地的资源,海淀区教科院为研修活动提供专家资源,通过研修活动进行交流研讨而产生的思想盛宴,都成为种子研修共享资源。每个片区由一位学校科研主任作为负责人,种子教师有什么要求可以直接与片区负责人进行协商沟通。学习渗透到研修团队的各个环节和全过程,种子教师追求不断学习,在研讨交流中实现自我发展和超越。2016年,在片区负责人制度下,进一步衍生出来以课题组、项目组为单位的新的组织形式,不定期开展研修活动,展示交流分享,将有同样需求和研究兴趣的老师联系起来,共同进行研修。这种蜂窝式的组织形式,将会进一步弱化层级,突出扁平化。

4.注重学术引领与分享的研修论坛

每次论坛活动都有比较明确的主题,邀请专家参与。借用论坛的方式分享智慧,同时用团队的力量成就种子教师个体。2015年,在北京实验学校成功举办了以“科研促发展”为主题的科研种子教师论坛。来自海淀区各校的科研种子教师和学校教科室主任350多人参加了论坛的活动。2016年第二届论坛进一步将其形式“草根化”,论坛分片进行,突出人人参与研讨体验,各片区开展主题不一、形式不同的五月系列论坛活动。目前,两届论坛形成了一批优秀科研成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借此平台,打造和形成优秀的教育科研成果,形成种子教师的影响力和领导力。

四、种子教师研修活动取得哪些效果

随着科研种子教师研修活动不断地开展进行,种子教师研修活动也越来越被各校关注,影响和效果正在形成和产生之中。这种被称为“行走在教师身边的科研”的研修方式,抓住了海淀区学校科研特色,展示了学校科研成果。

(一)初步形成固化研修课程模块

1.研修课程内容

研修课程内容主要包括阅读、写作、观课、研讨、论坛、科研讲座。阅读模块采取专家推荐图书与教师个人研究领域书籍相结合的思路,确定阅读交流的主题。写作模块包括课后反思、教育随笔、研究论文等形式。观课模块的设计与集中研修活动主题结合,主要是了解围绕课题研究下的课堂,发现研究状态下的课堂,进而形成专业视角下的观课。研讨模块,围绕研究内容的研讨,进行真研讨、真碰撞,这个过程也是课题研究深入和推广的过程。论坛模块的设计,主要针对教育实践,相互交流教育教学中遭遇到的实际问题和处理的方式,通过分享交流,相互启发,拓宽视野,交流成果,点燃思想,增强友情。科研讲座模块设计,一是录制系列科研微讲座,通过微信平台发布;二是利用集中研修的时间,安排科研讲座。

2.研修课程形式

研修课程形式分为集中研修与自主研修两种,前者又分为片区集中和全体集中两种形式,后者主要通过“网络+自主阅读+具体问题”的自主研究。每学期12课时:集中研修6课时,自主研修6课时。

(二)取得较好的影响

种子教师研修作为培养中青年优秀教师的新方式,在市、区、校等不同层面,引起了良好反响。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的綦春霞老师认为,海淀区种子教师研修活动,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较强的实践价值。北京师范大学第三附属中学教师韩丽君说,这种跨界研修,使我们有机会了解到不同阶段的教育有不同阶段的鲜明特点,使我们对孩子教育成长的过程有了更加全面系统的思考。

(三)搭建优秀教师成长的平台

北京市海淀区教委主任陆云泉认为,优秀教师是海淀教育的宝贵财富,要建立起层级的、立体的优秀教师成长计划。科研种子教师是一群有进取心、有一定研究素养、影响力和教育情怀的思想者。北京市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院科研种子教师研修活动以及相应的政策支持,为年轻教师的成长搭建了平台。从2015年开始,海淀区区级规划课题中专门开设了种子教师的专项课题,当年就有18项课题立项,其中,重点关注课题8项。区教科院与北京师范大学合作的“海淀区中小学科研骨干教师研究能力提升项目”中也有了种子教师的身影。这些平台对教师发展的助推作用也正在日益显现,正如人民大学附属小学教授张宏光所言,种子教师研修活动让教师打开了眼界,研修活动为教师搭建了一个展示、交流、学习的平台,有利于教师树立新的教育思想、新的教育理念。

在教育形势不断变化的今天,教师的综合素养成为关注焦点。我们希望通过海淀区教育科研种子教师研修活动的探索,为提高教师综合素养,增强教师育人能力提供一条可借鉴的途径,最终让学生受益。

(作者单位:北京市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院)

责任编辑:江丽莉

猜你喜欢

海淀区片区研修
一主六维:深度卷入的研修模式
创新又贴心
官宣:临港新片区管理49条
上海自贸区新片区“新”在哪里,“特”在何处 ?
“研训导一体化”教师研修方式的实践与探索
科技筑梦,创新成长
“过程设计”提升校本研修品质
校本研修应避免“四重”“四轻”
秋收:胭脂米重回京城
蓝光TOP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