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改视野下的信息技术课程优化

2016-09-10罗志龙

基础教育参考 2016年2期
关键词:统整学科信息技术

罗志龙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应用技术的日益普及,“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更加突显出综合实践课程和研究型课程的特点。鉴于此,2012年,江苏省溧阳市实验小学进行了前所未有的课程改革,“信息技术”首先尝试与其他学科实现课程整合,即信息技术目前的所有教学内容都被整合到其他学科中,而“信息技术”课程则退出了学校的课表——走向“消失”。

一、“消失”原因分析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信息技术课程也应该与时俱进地进行自身的角色定位。该课程从我校课表上“消失”,有其历史的必然和现实的必需。

其一,基于课程的价值追问而“消失”。

为什么要开设信息技术课程?这就是信息技术课程的价值追问。从《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中,我们不难找到答案:一是要培养学生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二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学生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而现在的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则过分地强调了信息技术的工具性,淡化了它作为能力提升和终身发展的支持性作用,未能体现信息技术的价值追求(至少未能充分体现出其价值追求)。

比如,信息技术教材中安排了WORD课程的学习,在一般情况下,教师只会照本宣科,至于学生能否利用WORD来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课程能否满足学生成长的需求,则一律不问。可等到将来学生想用WORD解决问题时,他们还得从头再学。那么,《纲要》中的“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的要求也就名存实亡了。反之,如果将WORD课程的学习与三年级的作文教学整合起来,由语文教师来教学,其结果就完全不一样了。学生不但能够学到技术,更能学以致用,为将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基础,同时还能培养自己利用信息技术对其他课程进行学习和探索的能力。当然,这就要求所有的教师都必须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以得心应手地开展教学工作。

同时,随着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信息技术操作的难度大幅降低,信息技术工具的简易化、设备的大众化,使得人们比以前更加容易在课堂之外接触到信息技术,从而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操作要领。所以,当学生已经很熟练地掌握了操作技能和技巧的时候,教师再在课堂中按照教材教其学技术,就失去了学习的本来意义。

如教材中安排了下载图片、文字、音乐、视频的内容,按照我校学生的家庭条件,基本上人人家中都有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一、二年级的学生甚至是入学前的孩子,都已学会了下载的技术,且下载的信息也更为丰富。这时,如果我们还是按老路子、老办法去框定学生,其学习兴趣与学习效果也就可想再知了。

在新的时代、新的技术、新的终端面前,信息技术是一门不同于传统教学的崭新课程,它的存在和发展必须符合时代的要求,必须紧跟学生的成长需求,必须依赖于与其他学科的“整合”。只有如此,信息技术课程的价值才能最大化。

其二,基于课程统整的要求而“消失”。

从我校提出课程改革、实施课程统整开始,信息技术课程也就结束了它作为一门单独学科的历史。所谓课程的统整,就是从学生的学习经验、社会议题出发,将课程与生活密切结合,而学生则要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因此,课程内容对学生而言就不再陌生了,其学习兴趣亦得到了提升。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丢弃了信息技术的教学,相反,信息技术的重要性却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强化。

比如,我们在教学“朋友”这一统整课程时,在它的众多教学目标里,我们就非常明确地标出了两条。一是初步掌握拍摄视频与编辑视频的能力,并提高审美能力。二是熟练掌握下载音乐与欣赏音乐的能力,能够与微电影的主题相匹配。在进行课程统整时,我们将小学阶段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所要求的教学目标,根据统整内容进行整体安排。这样的安排,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信息素养,更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学生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实践证明,把信息技术和其他学科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针对“消失”进行的实践探索

为了深化信息技术课程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探究整合新模式,完善和充实教学资源库,培养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整合的骨干教师,并突出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工具性、支持性,培养具有个j生、终身学习能力的未来公民,我们将信息技术课程的原有内容进行了以下整合。

将“信息技术初步”“操作系统简单介绍”与一年级语文课程整合。语文教师可根据具体的班级情况,带领学生走进机房,让学生认识计算机,了解计算机的基本构造,熟悉键盘和鼠标的基本操作(游戏方式),并在学生学完拼音后,通过先认读后书写的教学步骤,巩固拼音学习,渗透打字教学。

将“用计算机画画”与二年级美术课程整合。美术教师结合传统美术课进行“画图”的教学,这在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方面,是以往普通信息技术教师所无法比拟的。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中,不仅学到了技术,更是大幅提升了艺术审美能力。

将“用计算机作文”与三年级的语文、美术课程整合。在学生开始作文和阅读时,由语文教师带领学生进入机房进行阅读和作文,并由美术教师带领学生制作电子小报等。这也体现了大纲的要求:学习是为了应用,是为将来的终身发展打下基础。

将“网络的简单应用”与四年级各学科进行整合。我们根据各个学科的需要,由其他学科教师结合相应的学科内容,带领学生进入机房进行资料查阅、下载、整理,以及邮件收发、博客和论坛的使用学习等。

将“用计算机制作多媒体作品”与五年级语文、美术学科整合,语文教师可结合班会、作文等内容进行教学,美术教师则可结合小报的制作等进行教学。

当然,我们在整合时,除了将原有的信息技术目标进行了统一安排外,还在课程统整的过程中,根据需要进行了目标的拓展,如在教学“朋友”时,我们就安排了视频拍摄与编辑的目标,体现了因需而教的原则。

事实证明,通过整合,信息技术课程好像是“消失”了,但实际上它比原来更为重要了。它在渗透的过程中,工具性和支持性功能进一步得到了强化。通过整合,信息技术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得到了拓展,由其他各学科的任课教师根据需要,自由安排教学内容与教学时间;教师的教学方式更生动、更有效,教师不再是死搬硬套地根据教材来实施教学,而是根据学生学习的需要,采用灵活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学生的学习方式也更加灵活多样,学习的兴趣与效果也更好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编辑 刘泽刚)

猜你喜欢

统整学科信息技术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教改实践
科学构建超学科STEAM课程
巧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统整经典细品析 多维阅读提素养
深入学科本质的深度学习——以“表内除法”为例
以课程统整促进学习效能的提升
课程统整中存在的问题与应对
“超学科”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