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欧、驱王及三人行
2016-09-10袁石
袁石
经济寒冬下,我们更需抱团,而在这次反全球化的分裂浪潮中,尤其在小股势力借机怂恿下,你我都难成为袖手旁观者。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全球化浪潮尚未云涌,经济寒冬之下却早早退潮。露出贸易壁垒、地方保护、民粹主义的暗礁。正如有人心就有江湖,人类族群也似乎一直伴随着各式的离合聚散、相爱相杀,个人如是、群体如是、国度亦如是,唯领域范围不同而已。
闹得风风火火的退欧大戏,未想宣布退欧公投结果六小时后,英国人搜索的第二大热门问题竟然是“欧盟是什么”,续而又有人在英国议会请愿网站上发起要求重新公投,半月内人数累积竟超400万。反转之快有如过山车……
同样吸引人眼球的是“万宝之争”。华润和宝能联手发动“驱王运动”,让驱王、保王乃至王的女人都成为财经频道的热点话题,当守业情怀遭遇野蛮掠夺、当实体经济遇见资本运营,系列碰撞背后尽显沧桑——自由经济未必喜爱情怀,而市场也从不相信眼泪,只因我的追逐是你心中利剑,而你的情怀却是我眼中壁垒。
种种纷争恰如近期电影《三人行》,警、匪、医,不同的角色,不同的领域,却有着同样的倔强、类似的偏执。当执念超过理智,当冲突、欲望吞噬平和,原本自己的职业道德也好、黑道规矩也罢,最终都置于脑后,不免陷入一场你死我活的纷争,而我等局外者却如剧中配乐《之乎者也》的一句“袖手旁观者,你我是也”。
反讽的是,无论是退欧、驱王还是三人行,出于无知、刁蛮还是偏执的感性,爆发的路径、渠道都借助于被人们视为理性结晶的规则与机制,退欧的辩论及公投机制、股东大会的表决机制以及被钟汉良所饰悍匪背出的通话、会见等各种权利保障机制。
究其原因,机制本是用于保护大多数人的利益,然而历史多次印证名著《乌合之众》中的一句名言:“个人一旦成为群体的一员,他所作所为就不会再承担责任,这时每个人都会暴露出自己未受到的约束的一面。群体追求和相信的从来不是什么真相和理性,而是盲从、残忍、偏执和狂热,只知道简单而极端的感情。”此刻用于保护大多数人利益的机制,却成为了借助来发泄情感与无知的渠道,而少数人的、理智的声音,却总是那么容易被埋没。
这就像每逢国际冲突时,我们朋友圈总是被“不转不是中国人”之类的语言所霸屏,狂热的激情总是极其容易被煽动的,尤其当其披上了道德的外衣;而盲从与跟随总是更容易的,因为此刻作为群体他无需承担个体责任,逆流则需要太大的勇气。这似乎印证人群最简单却又最极端的思维模式——非友即敌,你必须选择且呼应,否则就非我族类。
在经济寒冬之下,人性的趋利效应更容易导致短视、分离、割裂、自保抑或是掠夺,这些声音日益获得更多人的响应;恐怖袭击、国际摩擦,这些又无疑强化了人们心理的近期效应,这无关乎种族、人群与国度。即便全球化依旧是一种信仰,世界大同的地球村依旧是很多人畅想的蓝图,但英国脱欧似乎更像是一个标志,法国、荷兰、奥地利、意大利、波兰等国右翼力量都在崛起,分离、不信任乃至敌对的声音也日益泛起。
作为大国,此番我们鲜难独善其身。但我们必须看到,要在经济寒冬下让民众财产更具安全感,就必须更客观地直视、修正我们的各项机制,防止短视、割裂、掠夺的功利思想冲破限制的牢笼,即便这种声音被放大,即便它们极容易被误解为民众底层意志的表现。
这意味着,我们不能像《三人行》中那超长的慢镜头一般,一边群情激昂、呼喊着道义,一边却任由无辜者成为牺牲品,任意、残暴、碾压的欲望释放之后,只能剩下一地鸡毛。须知,选择即要担责,脱欧显然不是过家家的儿戏,暴力掠夺显然也不应得到市场机制的鼓励与肯定,基本规则和底线精神若破,再上一层的限制机制也就随之会化为乌有。
对我们民众更为重要的,还需多一些深阅读,少一些瞎起哄;多一丝深思索,少一份盲从;多一份理性的发声,少一点偏执的歇斯底里;多一点机制建设的积极参与,少一份破坏的无知狂热。经济寒冬下,我们更需抱团,而在这次反全球化的分裂浪潮中,尤其在小股势力借机怂恿下,你我都难成为袖手旁观者。
栏目主持人:成韵 chengyunpipi@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