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手拈来,“拈”出写作课堂的精彩
2016-09-10许丽娜
许丽娜
【摘要】在写作中少不了引用他人的文字,进行借鉴和模仿,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帮助学生从单纯的引用中脱离出来,从借鉴引文开始,融入自己的创意,起到推陈出新的效果,让引用借鉴也变得多姿多彩,让学生的写作能力能够得到全面提高。
【关键词】高中语文;写作;引用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对于很多高中生来说,写作都是语文学习中的一个难点,为了更好地促使学生写出课题的精彩,我让学生从引用开始做起,从引用词句到借鉴引文的构思,再到突破引文的限制进行探索创新,一步步学会如何写作。但是如果通篇都是引用的话就无法写出自己的观点,写作无法进步,所以教会学生如何信手拈来,巧妙引用,是写作教学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模仿起步,准备写作
(一)浓缩凝练,借鉴拟题
一篇文章要写得精彩,有一个好的题目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很多学生在拟题的时候往往会头痛,不知道该如何写才好。我让学生从名人名言、诗词名句中寻找能够表达话题的句子,或者直接引用,或者浓缩凝练。
我经常鼓励学生直接引用经典诗文作为自己的题目,这样能够更好地吸引读者。在写作之前先确定主题,然后从相关的诗文中寻找和主题相关的诗句。例如有一个学生写到了改革开放对自己家乡带来的改变时,就借用了“春风又绿江南岸”作为题目,用了诗词的引申义,同时“江南”也正好点明了地点。有的时候学生所选择引用的诗句太长,作为题目使用可能不太合适,我便让他们将引文浓缩凝练,找出关键句,如想以“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为题,最后他将此引文凝练成了《淡泊明志》简明扼要地点明了主题。
浓缩凝练,借鉴拟题,这个方法简单易学,而且还很容易就能够让作者写出自己的思想和情感,由于引用的句子都脍炙人口,所以文章从题目开始就能够抓住读者的眼球。
(二)移花接木,借鉴材料
叶圣陶说过:“写作靠平时的积累”,我经常鼓励学生在阅读文章的时候注意分析文章所用的材料,可以将其摘录整理下来,在写文章的时候如果遇到类似的课题就能够借鉴这些引文的内容,移花接木,写出自己的创意。
名人名言、诗文佳句、典故传说等收集是写作引文的主要内容。有的时候学生会直接借鉴引文的内容,有的时候引文是一整个故事,如果直接引用太过累赘,此时我会让学生或摘取其中的关键句,或浓缩其故事精华。如有学生在《我的梦想》一文中就引用了课文《我有一个梦想》中的句子,该学生没有直接引用原文中的句子,而是先将文章浓缩成了写作素材,写到2003年某一天数千人聚拢在美国华盛顿林肯纪念碑前,缅怀一位伟人,虽然作者本人并没有去,但是他却同样也被马丁·路德·金的演讲而感动,于是也在心中播撒下了自己的梦想。这样的引用更具有灵活性,同时也能够看出该学生驾驭文字的能力。
引用并不是简单地全文照抄,而是要借助引文来增加文章的说服力,让自己的文章在引文的帮助下增色。
(三)条理清楚,借鉴构思
唐朝僧人皎然提出过,为诗有三偷,“其上偷势,其次偷意,最下偷语”,这其中的“偷势”指的其实就是诗文的结构布局,我在教学的时候让学生从引文出发,理清楚文章脉络,与其寻章摘句,不如模仿其结构构思一篇条理清晰的新文。
例如在进行记叙文的描写之前,我让学生先阅读《一滴眼泪换一滴水》,并且让学生注意使用该文章中的语言材料作为引文。学生们都感到十分困惑,记叙文每一篇的内容都是不一样的,怎么可能原封不动地引用呢?这时候我便告诉学生,引文并不只是单纯抄录而已,而要通过对引文的学习来搞清楚文章的写法,文章的构思。我让学生阅读《一滴眼泪换一滴水》,并且思考一下哪些部分能够引用到自己的写作之中。有的学生提出可以学文章的结构,模仿文章中推动事物发展的顺序;也有的说这篇文章的文字十分细腻,有人物的外貌描写,有人物的心理描写,都写得生动逼真,这些也都是我们写作的时候可以参考并引用的。我让他们分门别类地整理,以便在写作的时候可以使用。
可供引用的材料有很多,引用的方法也有很多,只要仔细寻找的话,就能够有所收获。
二、博采众长,尝试写作
(一)激发思路,借鉴立意
《新课标》提出要鼓励学生自由表达,要有个性、有创意的表达。我在教学的时候总是让学生从引文入手,领悟其中的深层次哲理,然后再用于写作中,这样往往能够让文章的立意得到升华,起到更好的引用效果。
例如在学习《六国论》的时候,我让学生背诵文章中的名句,在读到“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这句的时候,却提出了疑问,他们认为这篇文章讲述的是国家之间的问题,这样的题材是作文中较少遇到的。我便告诉学生其实引文的使用不必严格按照原文的意思,可以从其立意中凝炼出其中的深层次内涵,然后在引用的时候进行化用,随后我便让学生小组讨论,看看《六国论》中的名句可以用在什么话题上,在经过讨论后,学生们发现如果在作文中谈及与恶势力做斗争的时候,也可以引用这个句子,来形容如果向恶势力低头的话,反而会助长恶势力,让其越来越嚣张。
通过这样的讨论,学生激发了思路,明白了在使用引文的时候可以更加灵活,同时在记录好词好句的时候也要多思考其深层次立意。
(二)点石成金,借鉴语言
宋朝诗人黄庭坚说过好的引用不是照单全抄,而是借鉴化用,“如灵丹一粒,点铁成金也。”也就是说,在进行引用的时候除了照单全收以外,作者还要对引用的句子进行升华,可以借鉴其语言的特点自造一句,也可以稍作改动,化腐朽为神奇。
例如有一位学生在一篇作文中写了自己如何从一开始的不认真完成作业到后来的努力完成,一丝不苟,在写作的时候他便引用了《报任安书》中的若干名句,但是却并非纯粹为了引用而引用,而是用自己的方法加以改进,写出了自己的特点。他在写到自己的作业本在一开始的时候到处都是错误答案的时候,引用了《报任安书》中的名句,“司马迁说过:‘《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而我在做作业的时候,满纸错误,大底我犯困之所为作也。”这样的句子生动幽默,不仅引用了经典名作之中的句子,还在修改之后写出了自己的特色,堪称引用中的精品。
在引用中写出自己的风格,借鉴引文的语言来进行创造性的发挥,这样的写作使得学生能够在写作中借鉴,在借鉴中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让学生能够文采飞扬。
三、推陈出新,探索创新
(一)逆向思维,反向选材
陶行知先生号召说:“解放儿童的创造性,以从事创造之作。”从引文出发,促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进行思索,进行反向选材,这其实也是一个很好的方法。
我在教学的时候经常让学生在选择引文的时候从逆向思维的角度来进行思考,让引文的使用能够起到反语、反衬等效果,这样的话,写作的效果也会很好。正所谓“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如果换一个方向来思索的话,或许就会有其他的创意了。如有学生在写作《完美的一天》的时候,就从反向来进行写作,先写了这一天如何“不完美”,如上学的时候摔了一跤,作业很多,结果想早点回去做作业却遇见了一个摔跤的老奶奶,他搀扶老奶奶回家,反而被误会是他撞了人。在这个时候,作者引用了《海燕》《论厄运》等名篇中的句子,表达了自己不会像困难低头的强大勇气,最后老奶奶向家人解释了事情的经过,表扬了作者,还请作者一起吃晚饭。作者最后表示,虽然今天有很多不顺利的事情,但是自己帮助了人,思想上升华了,所以还是“完美的一天”。这篇文章中的引用就是出于逆向思维,没有直接引用有关“完美”的句子,而是引用了和“厄运”有关的句子,反而让文章更加出彩。
逆向思维往往能让引文的选择更加出人意料,同时也更加能够反映出作者的写作才能。
(二)角度多样,发散联想
“始于学步,终于创新”,借鉴引用虽然很重要,但是更重要的却是有所创新,引导学生从多种不同的角度来思考引文的内涵。
进行发散思维,从多角度来进行联想,这样往往能够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很多学生都将“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这样的引文用在描写艰苦奋斗,奋勇直前等的事例上,而且用于形容人的比较多。但是有的学生却从多种角度来进行思索,将这句句子用于形容动物,他描写了自己家养的大黄狗,帮助主人抓住了偷东西的小偷,用拟人的手法来描写这只狗,写出了狗的心理活动,他用“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等句子来形容“狗”的发奋报主,写得很有自然之趣,同时也写出了新意。
人云亦云的引用不能够让文章增添特殊的光彩,如果能够从其他角度来思索问题的话,那么反而能够写出与众不同之处。
“寻章摘句老雕虫”,如果只是单纯引用好词好句而不懂得融会贯通的话,那么最终还是不可能写出好文章的,从学会引用开始到从引文中突破出去,发散联想,有所创新,写作水平才会有所提高。训练学生在信手拈来的同时写出自己的创意,张扬自己的个性,这是语文教师需要研究和探讨的内容。
(编辑:龙贤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