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团组织的开放之道

2016-09-10张万盈

当代党员 2016年2期
关键词:方芳渝北团区委

张万盈

让群团干部活力迸发

——要建立适合群团组织特点的干部选拔、任用、交流和考评机制,大力推行群团干部兼职和挂职,实现群团干部队伍有专有兼、有转有留、有进有出,激活“一池春水”。

2014年6月的一天,渝北区木耳镇金刚村养殖大户石元接到一个电话。

“石书记,又有一项重大任务要交给你了。”

电话那头,一个熟悉的声音传来,讲话人是木耳镇团委书记杨玲。

作为镇上有名的致富能手,石元刚刚被选为村党支部书记。

“什么任务?”石元好奇地问。

“到镇上来一趟吧。”杨玲说。

“这个杨书记,卖什么关子。”石元念叨着,出了门。

团区委的烦恼

2013年,27岁的方芳调任共青团渝北区委办公室主任。

在此之前,她在大盛镇担任团支部书记。

能来到团区委工作,她别提多高兴了。

但随后两年里,她真切感受到了团区委工作的不易。

“活太多,人太少。”方芳说。

渝北团区委配备的职数为行政编制5个、事业编制4个。

5个行政编制,除了团区委书记、两个副书记,还剩下一个办公室主任、一个业务代表。

目前,业务代表岗位还暂时空缺。

在渝北区乡镇基层,团干部配置更少,大部分为一人。

而这些干部需要面对的是渝北区繁杂的团务工作。

渝北区幅员面积1452平方公里,辖11个镇19个街道,截至2014年底,全区户籍人口150余万人。

“按比例来算,14—28岁的青少年有数十万人。”方芳说。

而仅有的团干部,人少不说,还不稳定。

“团干部年轻人多,流动性强,可能业务刚上手,人就去其他地方了。”方芳说。

渝北团區委的“人员荒”,仅仅是基层团组织干部队伍管理和培养的一个侧影。

“头重脚轻”,基层缺人干活,这种现象在全市乃至全国团组织队伍中普遍存在。

“充实基层人手,强化一线力量。”方芳说,“这是改革的必然方向。”

渝北,顺势而动。

怎么选

那一天,接到杨玲电话后,石元匆匆赶到镇上。

“杨书记,找我什么事?”石元迫不及待地问。

“镇上想增补你为团委副书记,想听听你的意见。”杨玲微笑着说。

石元顿时心里一惊:这种先例可不多。按照惯例,副书记以上人选都需要由上级团组织任命才行。

石元有些疑惑。

而“杨玲们”却心知肚明。

“要解决干部队伍问题,首先要创新团组织干部的补充机制。”杨玲说。

增加人手,扩充力量。

但怎么选人呢?

近年来,渝北团区委推出对策——

深入基层选能人,把那些“知群众、懂群众、爱群众”的干部用起来,打破年龄、学历、身份、职级壁垒选任基层团组织班子成员。尤其注重兼职队伍建设,兼职成员重点从基层先进模范人物、社会组织带头人中选拔。

石元之所以被“盯上”,就缘于他在金刚村的“鼎鼎大名”,对年轻人具有强大的带动作用。

虽然今年只有30岁,石元却是村里有名的致富能手。

不仅能致富,团委经过了解得知,石元还经常帮助村里人,群众基础良好。

“像你这样人品好又‘灵光’的人才,团委不吸引你怎么行!”杨玲笑着说。

石元也咧着嘴笑了。

怎么用

这几年,渝北团区委主要忙了三件大事——

一是支持青少年创新创业。

二是建设好“市民学校”。

三是利用新媒体聚合青年人的力量,将团的声音传达到位。

根据石元的具体情况,团区委给石元的头一项重要任务是:带领村里年轻人创业就业。

过去,渝北区木耳镇金刚村以养殖业为主,仅土鸡每年就能出栏200万只。

但生产资源趋紧、环境污染、生态退化等问题也随之而来。

“必须改变单一的产业结构。”石元提出了自己的构想:依托金刚村自身资源,打造一个大规模的植物博览园区。

“发展都市休闲农业,打造一个农民富裕、基础设施完善、四季有景的七彩香村,让出去打工的人能回家发展。”石元说。

明确的思路得到区、镇团委一致认可。

可困难也不少,缺资金,缺人脉,缺名气。

关键时刻,团组织挺身而出。

积极争取工商局的支持,帮忙申请小额贷款。

组织创业导师与石元等面对面交流,导师答疑,帮助石元等寻求资源和创业突破口。

给帮助、给平台外,工作方式更是可圈可点。

联席会议制度、定期会商制度——大会一起开,有困难一起想办法。

重大事项集体决定制度——工作大家伙儿说了算。

工作联动机制——协调其他部门来帮忙。

“石元们”干劲更足了。

七彩香村的建设,让不少外出打工的年轻人返乡。

张国明就是其中一位。

“以前我在主城做生意,现在回乡流转50亩地种起了蔬菜。”张国明说。

在渝北,像石元这样有能力、有威信的兼职团干部正不断冒出。

怎么留

石元的所作所为,让渝北团区委领导班子略感释怀。

但方芳的心里却有另一层隐忧。

一次去外地考察时,对方的团干部曾向她打趣。

“在团组织工作,一没权,二没钱,全靠嘴巴甜。”

虽是戏谑之言,却真切反映了团组织的一些工作情况。

在渝北,虽然每个村(社区)都基本上配有兼职团干部,但如何让这些团干部留得住、安下心,却是一道难题。

2015年,木耳镇所有的村(社区)团干部都收到了一份意外之喜。

“每人每月有100元的补贴。”木耳镇团委书记杨玲说。

钱虽不多,却充满了暖意。

2014年,渝北区下发文件,对辖区内村(社区)专兼职团干部提供岗位补贴。

“为了让基层团组织留住干部。”方芳说。

第一是给补贴,提待遇,也是开全市之先河的举措。

第二,实打实做好每年的培训工作。

怎么个实法?两级培训。

先是由团区委每年开设2期团干部培训班,对全区村(社区)团组织负责人轮训一遍。

内容实实在在,均是开展团工作的专业技能。

再是由区里划拨经费到各镇,由团镇委对区域内团组织负责人进行培训。

内容更加具体,针对性极强。

“每次培训,我都能收获很多东西。”龙兴镇迎龙社区团干部吴刚说。

持续不断的“充电”,以增强团干部凝聚力,这是给技能。

第三是给空间,一些团组织的负责人还有机会到团区委来“历练一番”。

“从思维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我一下子豁然开朗了很多。”挂职干部冉富匀说。

三管齐下,团干部队伍稳定壮大了许多。

开放的渝北团组织,正激活着渝北团组织工作的一池春水。

猜你喜欢

方芳渝北团区委
重庆渝北直播带货火热PK 新农人主播共助乡村振兴
重庆渝北直播带货火热PK 新农人主播共助乡村振兴
PANEL AUDIO全宅影院+背景音乐解决方案 重庆渝北影院式住宅
武汉开发区(汉南区)共青团:能抗硬活 善打硬仗
Aging mechanism of GaN-based yellow LEDs with V-pits∗
乐高世界
大团徽下
“反对麻大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