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暴力沟通倾听孩子,创造无限可能性
2016-09-10李恩华
李恩华
我是一名信息技术教师,从2008年第十八届计算机表演赛开始每届都会带领学生参加。非暴力沟通是我学习的一种深化联系的对话方法,在与学生交流时这种方法非常简洁、适用。下面我以自己的一次经历为例,向大家分享非暴力沟通的经验。
记得有一年的威盛中国芯HTC青少年计算机表演赛后期,我已经组织学生参与并进入分赛区冲刺阶段,并完成了3D创意搭建比赛软件的讲解和涂鸦赛的工具分享,同时也为学生进行了搜索赛的训练。另外,在六年级的信息技术课上我也完成了网页制作软件Front Page的讲解与练习。我认为自己已经做得足够多了,而有一天一位学生来机房找我:
“老师,我想自己参加绘画比赛,要画山西的民居,因为我看到过那里的房子,而且比赛的主题也是未来的建筑。”
“老师,那电子音乐制作呢?”
“老师,我还想参加创新挑战赛。”
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我查看了比赛文件,发现创新挑战赛没有年龄限制,范围也是已经讲过的内容,并了解到必须是团队参加,我回答:“如果你很想参加,那就要再找两名同学,因为这个赛项要求三个人和一个指导教师。我可以做你们的指导教师。”学生听了我的回答,高高兴兴地走了。
第二天,她带来了两位同学。
“你们的主题是什么?”
三位学生开始讨论。(这时我开启倾听模式:倾听她们的话语,观察她们的感觉,发现她们的期望)
之后,三位学生给了我一个主题。(我发现学生们越来越认真了)
……
学生走后,我心存很多顾虑:一是这位学生主动要求参加多个赛项,而参加基础赛又要学习很长时间。二是除了基础赛、绘画与搭建,还要准备挑战赛,还有10~15天就要截止提交比赛作品了,学生哪有这么多的时间?
然而,交流中,学生的情绪是那么高涨,表达是那么有自信。我决定不表达我的疑虑,全力地支持她们。接下来的准备中,各项任务都完成得很顺利,从来没有催交作业的现象发生。最终,学生们的作品入选,拿到证书时,她们特别地高兴。
这次比赛经历对我特别重要,因为它验证了“非暴力沟通”的对话方法,并为我后来的工作带来了无限的可能。创客是新事物,每次我倾听学生的观点,跟随着他们的心意组织活动,都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成绩。也从那时开始,我意识到计算机表演赛的主旨是“分享·创造·连接”,教师要从学生的角度体会他们所看到的广阔的世界。
另外,这次经历也给了我一份礼物,就是恰当地运用“非暴力沟通”。在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有些教师习惯把已经有的记忆作为关注点,也就是说,当学生提出一个想法和内容时,教师会搜索相关的记忆,如学生已经学了什么、会什么、擅长什么等。而这时,教师的注意力就已经偏离了学生现有的需求,虽然看起来是与学生交流,但其实是在与自己的记忆部分交流。这种交流忽略了学生的兴趣,阻碍了学生的发展。因此,教师在与学生交流时,一定要关注他们的言语、兴趣及期望,同时还要有像镜子一样的回应,不掺杂自己有限的记忆,这才是真正的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