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二战遗址里的“讲究”
2016-09-10冯玉婧
冯玉婧
针对德国在二战历史中特殊的角色,德国政府对二战遗址的保护也做出了相应的考究,在德国的一些大城市,不少二战遗留废墟并没有得到重建。对此,德国政府背后的考虑是把二战遗留废墟作为残暴战争的见证者保留下来,以警惕世人战争的残酷,其中有“空心牙齿”之称的柏林威廉皇帝纪念教堂就是这样的一个例子。
不再重建的废墟
作为柏林所留不多的二战遗迹之一,威廉皇帝纪念教堂如今坐落于德国柏林市繁华地段布赖特沙伊德广场和选帝侯大街上,新旧对比引人注目。不仅如此,教堂本身也是新旧建筑合二为一。
新浪漫主义风格的威廉皇帝纪念教堂于1895年落成。1945年11月23日,它在盟军的空袭中着火被焚,最终仅有71米高的残缺的主塔作为警醒世人的象征保留了下来。
后来,柏林人最先设想在教堂残骸中新建一座亮丽的教堂,于是在1957年3月的一场为新建威廉皇帝纪念教堂而举办的建筑设计比赛中,来自卡尔斯鲁厄大学的建筑学教授埃贡·艾尔曼的设计脱颖而出,他计划将残骸完全拆除并建造一座现代风格的新教堂。然而这一设计的获奖引起了柏林市民的极大争议和反对,柏林市民希望保留旧教堂的残骸以示纪念。最终双方达成了妥协,68米高的旧教堂钟楼残骸得以保留和保护,以警世战争,残骸周围则依照艾尔曼的方案建造四栋新建筑:八边形的教堂中殿、六边形的钟楼、四边形的礼拜堂以及前厅。1961年,主塔周围的四座新塔楼落成,新老建筑都同属文物保护之列。
如今走进威廉皇帝纪念教堂,参观教堂遗址内部的时候,人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二战在它身上留下的“疤痕”:教堂天顶上的壁画残缺不全;多条裂痕清晰可见。人们在惊叹教堂本身富丽堂皇的细节的同时,也深受战争残酷的震撼。
自1987年,老威廉皇帝纪念教堂的入口大厅变身纪念馆对公众开放,既展出了教堂历史的信息和照片,也对战争发出了警示。
此外,德国不再重建的废墟还包括矗立在科隆老城里的圣奥尔本教堂。这座少了屋顶的教堂现在被用作战争死难者纪念地。而汉堡的圣尼古拉教堂在二战中遭轰炸,并被烧毁,只有塔楼和地窖穹顶保存了下来,迄今都是一个没有愈合的伤口。二战后,汉堡议会决定不重建该教堂,而是将废墟作为“1933年至1945年战争及暴政受害者”的纪念地。
被“遗弃”的地堡
让德国政府采取完全“置之不理”态度,甚至想摧毁的二战遗址则是位于柏林的元首地堡,这里曾经是纳粹德国柏林的总理府庭院的地下掩体。
二战结束前,地堡坐落于帝国总理府东北方,地下五米深处,共有两层。在纳粹政权统治德国仅剩的最后几周内,元首地堡被阿道夫·希特勒当做作战的总部。1945年4月30日,希特勒在该处自杀。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苏联红军企图炸毁地堡,但没成功。1988到1989年期间,由于柏林需要新建大批公寓楼,地堡的钢筋混凝土天花板曾遭到拆除,剩余的地堡洞穴也被填充。
德国政府之所以考虑摧毁元首地堡,是因为他们觉得对于德国人来说,这些地堡的存在是一种不堪回首的耻辱。同时,在新纳粹实力依然猖獗的今天,德国政府担心新纳粹势力把它作为顶礼膜拜的圣地。
但这一计划曾遭到了一些德国老兵的反对。德国老兵克劳斯·舒尔茨认为保存这些地堡可以对未来几代人起到很好的教育作用。他曾表示:“摧毁这些历史见证是不可能忘却德国历史上曾经有过的那么一个黑暗阶段的。这些建筑能够提醒人们永远不要忘记德国在一个失去理智的独裁者操纵下犯下的罪行。”
随着二战的结束,这个地堡逐渐被人们废弃:如今,地堡周围坐落着一个小饭店和一家超市;曾经位于前帝国总理府花园里的地堡紧急出口上面也建成了停车场。
位于柏林市中心的格特鲁德-科玛大街上,人们还可以找到由柏林地下世界协会2006年设立的一个名为“传说和历史见证:元首地堡”的信息板。凭此,来自世界各地的历史迷如今可以定位元首地堡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