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标准

2016-09-10杜芳

时代报告 2016年10期
关键词:国际标准消费品高铁

杜芳

近日,于北京举行的第39届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大会(以下简称“ISO大会”)再次将中国标准工作聚焦在世界舞台中央。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国在世界贸易格局中也正经历着从“中国制造”向“中国标准”的角色转变。

高铁标准成为世界标准

作为覆盖世界国民总收入98%和全球人口97%的标准化组织,ISO被称作“技术联合国”。而作为ISO的最高权力机构,ISO大会是世界标准领域最重要的会议之一。

“得标准者得天下。”这句话揭示了标准举足轻重的影响力。而在中国企业“走出去”的过程中,输出“中国标准”一直都被视为最高追求。

“国外高铁距离一般只有1000公里左右,中国高铁则一般在2000公里以上,适应中国这种国情、路情的动车标准当然与众不同。”当谈到高铁制造的“中国标准”,中国铁路总公司总工程师何华武这样表示。

从2012年开始,中国铁路总公司在中国开展了“中国标准”动车组研制工作。中国幅员辽阔,地形复杂,气候多变,被极寒、雾霾、柳絮、风沙“淬炼”出的“中国标准”正逐渐超越过去的“欧标”与“日标”,被越来越多的国家采用。

时代在前进,中国高铁如其运行速度般飞快发展,而在中国高铁速度与安全性的背后,是一个国家用短短14年时间所实现的从模仿到超越,从超越到卓越,并以高标准屹立在世界舞台中央。今年,中国标准动车组“蓝海豚”和“金凤凰”完成了420公里对开交会实验,中国标准让世界惊叹。我们将中国标准带向了世界,非洲铁路、中老铁路、中蒙铁路、雅万铁路都采用的是中国标准。

如今,中国在国际标准制定方面的影响力和话语权日益增强,由中国提出和主导制定的国际标准数量逐年增加。截至今年5月,中国已有189项标准提案成为ISO的国际标准,特别是在高铁、核电、通信、汽车等领域,中国在国际标准上实现了从跟随到引领的跨越。

根据《标准联通“一带一路”行动计划(2015-2017)》,中国将加快制定和实施中国标准“走出去”工作专项规划,助推国际装备和产能制造合作。在电力、铁路等基础设施领域,高端装备制造、生物、新能源等新兴产业领域以及中医药、烟花爆竹、茶叶等传统产业领域,推动共同制定国际标准;同时,在设施联通、能源资源合作等方面,组织翻译500项急需的中国国家、行业标准外文版,促进“中国标准”的对外传播。

消费品领域的提质升级

为了以先进标准引领消费品质量提升,倒逼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改善供给质量激活消费需求,《消费品标准和质量提升规划(2016-2020年)》日前通过审议。

近年来,我国消费品标准化和质量工作加快推进,现有消费品国家标准和已经备案的行业标准近6000项,消费品标准体系逐步建立,其中家用电器、纺织服装、家具、玩具、鞋类产品等行业的国际标准转化率达到80%以上,消费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合格率“十二五”期间增长了1.8个百分点。

然而,从整体来看,我国在一些消费品领域与国外标准还有差异。“比如在一些化学物质的限量安全要求方面,国外更多是通过技术法规重点建立跨领域或者全产业链的通用技术要求,而我国还聚焦在具体产品的化学安全要求上,领域性的、产业链标准相对不足,需要向国际看齐。”田世宏说。

为此,《规划》设置了7个工程专栏,其中首要一条便是消费品国内外标准接轨工程,提出要开展中国标准与国际标准和出口标准的比对、关键指标验证,提高中国标准与国际标准一致性水平。

田世宏表示,要加快国内外标准的接轨,既要积极鼓励采用或者转化国际标准,又要开展国内外标准的比对分析,大力推进中国企业、中国的技术专家实质性参与到国际标准化活动中,更重要的是参与到国际标准制修订的工作中去。

“以后标准实施没有内销、外销产品的区分,生产线、标准、质量都是一样的。”田世宏说,“要力争到2020年实现重点领域主要消费品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提升到95%以上,消费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合格率稳定在90%以上,消费品质量竞争力指数稳定在84以上。”

企业是标准化和提升质量的主体,标准的执行和质量的提升最终要靠激发企业的内生动力。为此,《规划》在制定过程中,着力研究了怎样引导和鼓励企业把握市场的需求提升产品质量,并设计了一些具体的激励性措施。

据田世宏介绍,《规划》推出“标准+金融”的合作创新模式,探索建立标准创新融资征信制度。“今后企业标准化能力将作为一种无形资产,可以增加企业在银行的授信额度。这对一些轻资产、无抵押的高新技术企业,包括创新型的科技中小企业来说,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为标准化能力强的优势企业和金融机构之间形成一种互动和融合共生的环境。”《规划》还致力于进一步放开、搞活企业标准化工作,建立企业标准的领跑者制度。

放管结合优化服务

侧重设计一些制度上的创新和机制上的创新是此次《规划》的又一亮点,这使得政府在定标准、抓质量的大局中,始终坚持“放管服”协同推进的节奏,从容地处理好和市场的关系。

市场准入将进一步放开。“政府将建立消费品生产经营负面清单制度。这个制度建立以后,除强制性标准,以及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3C强制认证等法律法规明确规定的市场准入之外,取消消费品生产经营中有关标准和质量的其它市场准入限制。” 田世宏说。

为了减轻企业的负担,监督抽查制度也将进一步统一规范。据田世宏介绍,监督检查过程中要实施“三随机”,即“随机抽查企业、随机抽检产品、随机选择检测机构”。要推行消费品质量监督抽查结果信息的共享和互认,各方面、各部门、各地方对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的信息都要公开,公开后达到共享和互认。

该放的放开,该管的也要管住。田世宏表示,今后检验认证结果将建立责任追究制度,要完善检验认证机构承担产品质量的连带责任的约束机制,更好地规范检验认证的行为。此外,还将建立消费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控体系,建立主要消费品质量安全的追溯体系,强调消费维权,推进缺陷产品召回常态化。在消费品质量安全风险的管理、风险防控、消费维权和缺陷产品召回常态化方面做出相应的规定。

为了进一步优化服务,政府将推出质量技术基础的“一站式”服务工程,在服务过程中运用“互联网+质量技术基础”的模式,整合资源,形成一个全链条的“标准-计量-检验检测-认证认可”整体技术解决方案,真正为企业、为产业聚集区或者区域的发展提供全方位、全过程、集中式的精准服务。

猜你喜欢

国际标准消费品高铁
中国高铁再创世界纪录
1—5月,餐饮收入实现17789亿元,保持稳定恢复
2020年8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正增长
首个中文版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国际标准发布
山上有座高铁站
法兰克福春季消费品展开幕
中国电信4G与5G互操作项目获3GPP立项
物联网安全关键技术成为ISO/IEC 29167—16:2015国际标准
第一次坐高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