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隐之敢饮“贪泉”
2016-09-10左连璧
左连璧
“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是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滕王阁序》中的佳句,意思是说即使喝了贪泉的水也觉得清爽可口,并不滋生贪心;即使像鲋鱼处于即将干涸的车辙中,也还是高高兴兴。“贪泉”确实有。北宋的乐史《太平寰宇记·岭南道一》载,地处广州的南海县,也就是番禺县,有“石门水,一名贪泉。源出南海县西三十里平地”。“酌贪泉而觉爽”,说的是东晋著名廉吏吴隐之。《晋书·吴隐之传》载,“吴隐酌水以厉清,晋代良能,此焉为最”。
《吴隐之传》载,广州环围山海,出产珍品异物,一匣宝物,足够几代费用,但这里瘴疫流行,一般人视为畏途。只有家境贫寒在内地无法登上官阶的人,才求补此地长官,所以前后刺史皆多贪贿。朝廷打算革除岭南弊端,便任用吴隐之为龙骧将军、广州刺史、假节,兼平越中郎将。距广州二十里一个叫石门的地方,有水称为“贪泉”,据说喝了此泉水就会贪得无厌。吴隐之不信这个邪,到了这里,对亲人说:“若心中没有贪念,便不会乱了分寸。越过五岭丧失廉洁,我知道其中的原因了。”他特意来到泉水所在处,舀取泉水喝了,并赋诗明志:“古人云此水,一歃怀千金。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即:古人有言称此水,举杯一尝思千金。试让伯夷叔齐饮,始终不变廉洁心。吴隐之到广州以后,崇尚廉洁的品行有增无减,日常吃饭不过是蔬菜和干鱼罢了,官备的帷帐器用服装,皆交给仓库。有人认为他是故意做作,然而他始终不改变自己的做法。元兴初年,晋安帝司马德宗下诏表扬吴隐之孝友胜于他人,俸禄均给九族,衣食菲薄廉洁纯贞,俭约限于食鱼;置身于可满足私欲之地,却不更改他的情操,享有攫取财富的权力,而举家不换旧服;革除奢望追求节俭,南疆旧貌有很大改观。
吴隐之还有两件事也很感人。一件是,冷冷清清为女儿办婚事。吴隐之早年曾任卫将军谢石的主簿。谢石为人贪婪无比,吴却丝毫没受熏染。他的女儿将要出嫁,谢石派人送来各类物品,吴隐之坚辞不要,让下人牵着狗去卖,得点资费为女儿办婚事,此外毫无其他物件。另一件是,官越做越大,妻室子女没沾着一点光。吴隐之被调到朝廷,一家人乘船从番禺回来,船上没有多余资财。他的妻子携带沉香一斤,吴隐之发现了,便投到水中去了。吴隐之的清廉是一贯的。他家里只有数亩小宅第,篱笆墙倾斜败坏,内外茅屋六间,室内以苇席作屏风,座位无衬垫,清苦节约仍旧如常。每月领取俸禄,取部分留作自身用,其余的全部分散救济亲族,家人搓麻纺纱供日用。有时困难到极点,竟将一天的粮食匀成两天吃。
吴隐之所处的晋代,可以说整个官场相当浑浊,贿赂公行贪腐遍地,何曾父子日食万钱,石崇与王恺比阔斗富,都发生在那个时代。如前所述,官员贪腐又尤以广州地区为甚。广州是一块肥得流油的地方,掌权者只要随便“捞一把”,便可大发横财。在这种环境和条件下,吴隐之能够清廉自律,守住清贫,着实让人崇敬。看来真正的清廉之士,不管处在何种环境和条件下,也不管手中有权还是无权,都不会改变其廉洁的操守。
也许有人会说,吴隐之是个个案,说明不了什么问题,官场环境一旦不好,贪官就会层出不穷,连好官也会变坏的。这不免有些片面。外部环境固然对人产生重要影响,但内因才是决定个人发展的主导因素。从组织的层面看,一定要抓官场环境的治理和整顿,强化纪律约束和惩处机制,以铲除贪官赖以生存的土壤和条件。从个人内在因素着眼,自当官那一天起,就应下定“为人民服务”的决心,把廉洁为官不贪不占作为底线,而不论条件和环境如何,坚定不移不改初衷,抵制诱惑不破底线,像吴隐之那样“酌贪泉而觉爽”,达到“不想腐”的高度自觉。真心希望吴隐之式的好官越来越多地出现在这个社会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