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银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可持续发展问题探讨
2016-09-10史安玲
摘要:白银市作为兰白经济区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和兰白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的核心城市,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意义重大。虽然“十二五”以来白银市战略新兴产业发展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然存在问题。
关键词:战略新兴产业 可持续发展 协同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指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有重大引领作用,代表产业未来发展方向,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经济发展中起战略性作用的产业部门。白银市是一个资源型城市,其发展必然要经历建设、繁荣、衰退、转型振兴或者消亡几个阶段,白银市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资源递减与产业经济增长之间的矛盾已难以协调。在此背景下,借助兰白经济区和兰白科技创新实验区的构建和发展,白银市战略新兴产业转型势在必行,也奠定了其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白银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现状
“十二五”以来,白银市不断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着力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已经初步形成以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为重点,节能环保、先进装备制造及信息技术为补充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体系。
一是产业集聚初步形成,近年来白银市形成了有色金属深加工及新材料、化工、能源和先进高载能3个千亿元产业链以及先进装备制造、陶瓷建材、农畜产品深加工、生物医药4个百亿元产业链,全力构建“3+4”产业集群,形成了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基础条件。
二是筑建其牢靠的产业发展平台,形成了以白银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龙头的“一区六园”白银工业集中区空间格局,搭建了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平台载体。兰白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建设全面推进,加快科技孵化器建设。白银高新区科技孵化器一期入孵企业82家,开发项目106项,拥有专利93项。
三是产业创新要素不断增强,白银市依靠科技进步,不断推动创新型城市建设,科技创新要素条件逐步提升,形成了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内在动力。首先,科技创新服务平台不断丰富,建成白银公司、西北矿冶研究院、稀土公司等3家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其次,科技联盟逐渐形成。与兰州理工大学合作共建了“白银市新材料技术研究院”,并构建“一院八联盟多中心”科技创新平台。再次,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加强,以中科院化物所、近物所、电工所白银中试基地为平台,开展中试研究,成果就地转化,为园区企业提供技术支撑和创新服务。
二、进一步推进白银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白银市战略新兴产业发展虽已初具规模,在一些重点领域、重点项目方面取得一定突破,但大部分战略性新兴产业尚处于培育发展阶段,仍面临矛盾和困难:一是未能形成规模化产业群,新兴产业对经济发展贡献率不高。白银市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有限,战略新兴企业数量较少且规模不大,发展尚属于初期阶段,承接产业转移和引进的企业及项目质量不高,不能较快带动当地结构优化、产业升级。二是人才供给结构不合理,企业缺乏技术创新支撑。
白银市战略新兴产业发展应以省政府《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总体攻坚战实施方案》为依据,充分借鉴先进地区的经验,结合白银实际,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高新区为平台,加快推进兰白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建设,实现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规模化、高端化、集聚化发展。
一是明确产业发展重点,首先要依托科技企业孵化器生物医药中间体园区建设抢先发展生物医药产业;其次,立足产业基础和资源原材料优势大力发展新材料产业;第三,全力打造能源和先进高载能千亿元产业链,深度开发新能源产业。第四,把生产性服务业作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一项重要内容进行专项部署,着力发展以工业物流、金融服务、科技服务、信息和软件服务等为主体的生产性服务业。
二是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协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协同发展要求我们在遵循产业系统中各企业之间相互依存关系的基础上,实现产业间共享知识外溢以及吸引相关第三产业协同集聚。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要求企业间要分工协同,即产业链上的各企业之间实现分工合作,达到协同效应;其次,要实现创新协同,将全部创新资源和创新要素高效聚合,实现创新主体之间的人才、信息、技术等全部要素的深度融合;第三,要求实现资本协同,即通过企业和金融机构之间的投融资机制,多形式促进资本存量积累,弥补新兴产业发展对资本量上的需求。
三是建立战略新兴产业发展的制度创新机制。首先,建立生产要素制度创新。既包括资本要素创新也包括劳动力要素创新。资本要素方面,要着力构建多种渠道相互配合的融资机制创新,在劳动力要素方面要加快产学研结合,构建高校和战略新兴产业共生发展的互动机制。
四是引导培育企业主体。发挥白银市在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等方面的比较优势,加快发展潜力巨大的产业,促进资本、能源、劳动力等各类要素向战略性新兴产业优势企业集中,逐步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新兴产业链。引导高新技术由传统产业向新兴产业转型升级。选择1—2个规模优势大、科技水平高、辐射带动强的龙头骨干企业进行重点培育,并在研发、金融、项目申报等方面予以政策倾斜扶持。
五是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利用国家各项支持政策,发挥政策叠加效应,吸引更多优秀战略性新兴企业落户白银,确保在资金、土地等各方面予以支持。
参考文献:
[1]王颖.共生视阈下高效与区域战略新兴产业发展[J].教育与职业,2014(12)
[2]郑联盛.国外战略新兴产业投资基金的经验与启示[J].中国学术期刊,2014(8)
[3]王玉梅.发展战略新兴产业的问题探讨[J]. 经济研究导刊,2012(4)
[4]詹绍维.创新金融服务,支撑战略新兴产业发展[J]. 江西科学,2014(2)
[5]周春华.济南市战略新兴产业协同发展研究[J]. 中国证券期货,2012(11)
〔本文系“甘肃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及资本运作问题研究”项目(课题编号:甘肃省教育厅2014A—151)研究成果〕
(史安玲,1978年生,陕西渭南市人,兰州商学院陇桥学院财政金融系副教授。研究方向:金融理论与实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