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低龄老人帮助高龄老人社区志愿服务可行性研究

2016-09-10靳鸿红

决策探索 2016年18期
关键词:低龄高龄志愿

靳鸿红

一、低龄老人和高龄老人的涵义及现状分析

1982年维也纳老年问题世界大会,将60岁作为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老年人口起点年龄,在此基础上,按照生命阶段将老年人划分为低龄老年人(60岁~70岁)、中龄老年人(70岁~80岁)、高龄老年人(80岁以上)。按此标准,目前我国80岁以上高龄老人已近2000万,预计到2050年,80岁以上高龄老人有可能会超过1亿。面对严重社会老龄化突出的问题,笔者认为,在实际志愿服务过程中,低龄和高龄的定义应更加灵活和实际,不能仅界定于生理年龄,而更多的应以老人自身的健康状况和参与意愿为参考因素。

二、低龄老人帮助高龄老人社区志愿服务的可行性

全国老龄办副主任吴玉韶在2013年年底曾表示,全国各级老龄机构要鼓励更多的老年人加入志愿服务队伍;通过结对帮扶、志愿服务等形式,鼓励低龄老年人服务高龄老年人、健康老年人帮助失能老年人,组织老年互助队,为老年人提供志愿服务,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作出贡献。

从表面上看,吴玉韶提出的建议和观点势必会引发公众质疑。但是,如果我们能换个角度来看待“老年人服务老年人”的问题,也许就能得出不一样的结论。

第一,吴玉韶提出的建议,并没有独立于国家的养老保障制度之外,也就是说,只有在社会做好老年人基本养老保障的情况下,才能去谈“老年人服务老年人”。

第二,低龄老年人服务高龄老年人、健康老年人帮助失能老年人,未必就是为了金钱。对于低龄老年人而言,参与有利于社会和自身的活动,丰富自己的时间即是“积极老龄化”。无论如何实现老年人的健康发展,都是通过有所为来实现,而其中重要的途径就是社区参与,社区志愿服务队是社区参与的重要表现。“低龄助高龄”社区志愿服务,实行老年人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和自我监督,一方面能使老年人在参与过程中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另一方面也有利于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实现社会和谐。

第三,广泛的社会支持。制度和政策的制定和实施,离不开社会的广泛支持,缺乏了社会支持的政策制度是站不住脚的。除宏观政策的支持和鼓励赋予“低龄助高龄”一定的合理性之外,在微观上,低龄和高龄家庭的广泛支持使得“低龄助高龄”更具有现实性。

随着空巢家庭的增多导致家庭中照顾人手的缺少,以及重物质轻精神的养老态度,单一依靠家庭或亲属成员的照顾,很难保证居家养老的质量。时下最普遍的弥补方法便是雇佣钟点工和保姆,这一方面需要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另一方面存在信任和安全问题。所以,安全、可心和低成本的服务是低龄老人和享受服务的高龄老人和老年家庭共同的渴求。而“低龄助高龄”因地缘性和稳定性,即参加志愿服务的低龄老人和享受服务的高龄老人,大多数是生活在同一个社区,相对比较熟悉以及服务对象、服务时间和服务内容具有相对的稳定性,这样既能保证安全又能稳定社区志愿者服务队伍,符合子女和老人的期待。另外,对于低龄老人家庭而言,由于自身参加社区志愿服务,既充实了自己的闲暇生活又愉悦了身心,继而减少了对子女的依赖,使得低龄老人的子女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中,有利于社会和家庭的和谐。再就是,“低龄助高龄”本身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无形中督促子女尊老敬老,有利于孝文化的弘扬。

三、低龄老人帮助高龄老人社区志愿服务的优势

通过“低龄助高龄志愿服务的可行性”的阐述,得出无论是出于“积极老龄化”的要求还是老人自身的活动需求,都为“低龄助高龄”社区服务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持和现实依据。政策上的鼓励和实际上的需求,都可转化为低龄老人参加社区志愿服务照顾高龄老人的外部优势。而作为供方的低龄老人是否有能力提供和满足这项需求值得探讨,下面将从低龄老人群体自身在参加“低龄助高龄”社区志愿服务所具备的优势和可操作性进行论证。

第一,身体素质良好。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养生保健意识的增强以及休闲娱乐设施的普及,人们的身体素质有了很明显的提高。以华北石油局第四物探大队离退休职工和家属为例,低龄老人认为自身健康状况非常健康和比较健康的人数占到35%左右,认为健康在一般水平之上的占65%左右。多数老年人认为自身健康状况能够适应生活的需要。由此可见,低龄老人有为社区志愿服务作贡献的身体条件。

第二,思想素质优势。当代的老年人大多数经历了新中国成立、社会主义建设以及改革开放的重重考验,不仅见证了国家的风云变幻和兴旺发展,也在革命和建设过程中磨砺了坚强的意志。受时代的影响和号召,大多数老同志具有奉献的精神和习惯,在现实生活中,乐意为人民群众服务而且自愿无偿地奉献力量,希望继续在社会上发光发热。

第三,知识经验丰富。科学研究表明,老人的智力和体力的衰退是不可避免的,而衰老并非全面的,认知、记忆力和推理能力最先衰退。但智慧可以在官能衰退的一定程度内继续发展,低龄老人拥有丰富的生活经验和工作经验,而且可以理性驾驭自己的智慧和才干,继续为家庭和社会服务。

第四,闲暇时间充足。老年闲暇是特指个体自60岁到临终前的全部活动时间。随着人类平均寿命的延长,现代化的生活方式使花费在家庭生活中的时间较少,加之我国规定的法定退休年龄较早,老年人的闲暇空余时间较充足。而由于市场就业压力的增大,很难满足一部分健康、低龄老人的再就业愿望。在某种程度上是人力资本的浪费。

第五,同辈群体的优势。同辈群体又称同伴群体或同龄群体,是非正式的首属群体或初级群体,主要是指在相同年龄层次上,地位大体相似的人组成的关系亲密的群体,其成员一般是在有某些共同经历、共同情感、共同爱好、共同观点或共同心理的基础上而结合起来的。低龄老人和高龄老人同属老年人群体,在应对衰老的过程中,共同的生理和心理变化经历使其在情感上更易接近。在理解高龄老人需求和提供适合的服务方面,感同身受更能提高服务质量。

由此可见,作为服务提供方的低龄老人,有能力、有优势向高龄老人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

四、低龄老人帮助高龄老人社区志愿服务的可操作性

有了“低龄助高龄”可行性的保障,开展“低龄助高龄”社区志愿服务已然具备了开展活动的可操作性,但如何开展好活动,就要考虑其服务内容的适宜性和明确性,老年人群可以在社区志愿服务的许多方面大有作为,如通过培训或组织有特长的老人开展社区矫正、科普宣传、法律援助、防灾救灾、社会监督和道德教育等活动。“低龄助高龄”社区志愿服务的内容既要体现出服务内容的针对性,又要保证服务的可操作性。为此,“低龄助高龄”社区志愿服务可包括以下内容:

第一,生活照料方面。“低龄助高龄”社区志愿服务具体的项目可包括送餐上门、上门做饭、打扫卫生、洗衣晒被、个人清洁、上门助浴、外出助浴、陪诊服务、陪同购物和代理代办等。

第二,精神慰藉方面。随着空巢家庭和空巢老人的增多,加之大多数高龄老人行动不便、自我修养不高,对精神慰藉和情感交流十分渴求。“低龄助高龄”社区志愿服务可开展上门聊天、讲书读报以及组织“谈古论今”“追忆往昔”等集体演讲活动。

第三,休闲助乐方面。一方面由于高龄老人的身体素质较差,另一方面高龄老人自身的知识水平较低以及对现代科学技术熟练掌握较少,在休闲娱乐方面想做而不能做的太少,低龄老人可发挥自身的优势利用自己的特长,帮助高龄老人实现“实心计划”,比如,书法绘画、养花鱼鸟、插花茶艺、垂钓棋艺、踏青散步等等。

以上多方面论证说明,很多老年人的物质生活虽然丰富,但精神生活在一定程度上却相当贫乏。如果让其加入老年人组织或和其他老年人结成帮扶对子,就可以让他们寻找到精神慰藉。当然,我们急需要做的就是要对老年人加以引导,帮助他们改变“侍候人不光彩”的传统观念。

(作者单位:郑州社区管理服务中心离退站)

猜你喜欢

低龄高龄志愿
高考志愿被篡改,考生该何去何从?
低龄未成年人案件核准追诉问题研究
我志愿……
高龄女性助孕难在哪里
如何防止高考志愿再遭篡改
超高龄瘙痒症1例
因爱汇聚,志愿同行
显微外科技术治疗低龄儿先天性并指
低龄未婚先孕者人工流产负压吸引术后心理健康教育干预的研究
低龄晚孕穿透性胎盘植入1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