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常态下船舶行业高校本科毕业生的培养现状及其对策

2016-09-10翟纯纯李金泰

决策探索 2016年18期
关键词:船厂毕业生船舶

翟纯纯 李金泰

一、 问题的提出

2008年下半年以来,受金融危机影响,国际航运市场急剧下滑,造船市场受到很大冲击,新船订单大幅减少,企业融资困难,履约交船风险加大,我国船舶工业发展面临严峻形势。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后,航运业也随之进入“运力过剩”和“需求放缓”的新常态。2011年,中国年造船总量为7665万载重吨,比2001年增长近20倍。但市场需求严重不对称,2015年,中国年造船总量为4184万载重吨。由此可见,中国造船产能严重过剩,中国船企转型迫在眉睫。

基于国内船企面临的困境和急需转型发展的现状,国家对船舶制造业高度重视并给予政策帮扶,2013年8月国务院出台的《船舶工业加快结构调整,促进转型升级实施方案(2013—2015年)》,为危机中的造船工业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和经济增长模式指明了方向。

面对船运市场的“新常态”,船厂对人才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2008年金融危机开始,各大船厂招聘本科生的人数直线下降,对毕业生的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培养出船厂急需的人才已经成为船舶行业高校重要而紧迫的问题。本文在对船舶行业高校本科毕业生培养现状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探究其深层次的原因,力求给出相应的对策,使他们在未来的工作中更具竞争力,以满足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二、 新形势下船厂对人才素质的需求分析

(一)管理人员、技术人员需要具备全面的专业知识

船舶的建造是一个大型、单件、小批量生产系统,采用的是固定工为生产方式。一般的70000~90000吨左右的散货船建造周期在10个月左右,8000~10000吨集装箱船的建造周期要14个月以上,以高附加值著称的LNG船的建造周期则要达到30个月,其中仅码头舾装阶段就要18个月。从分段加工、制造、重组到船台船坞总装,再到码头舾装,耗时长,涉及的专业面广。由于不是流水线作业,也不是对象化管理,因此需要管理人员具备更全面的专业知识。

(二)管理人员、技术人员需要具备较强的心理素质和吃苦耐劳的精神

刚进入船企的新员工多是在船厂一线实习,在船体车间作业十分艰苦,而在船台上工作,风吹日晒、电焊火烤则更是辛苦。条件的艰苦性让有些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就放弃了。因此,基于船厂工作环境的艰苦条件,需要新进员工具备较强的心理素质和吃苦耐劳的精神。

(三)管理人员、技术人员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外语基础

现代造船中,劳务工群体已成为船舶建造的主力军。面对复杂的劳务工群体以及各种一线从业人员,作为管理或工艺技术人员的本科毕业生要想做好协调工作,必须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

据不完全统计,国外船东占总船东数的50%以上,而船检方,更是以国外船级社为主,另外船上的很多仪器设备多由第三方(服务商)负责安装调试,其中很大一部分设备还是进口的,这就需要船厂的管理技术人员拥有一定的外语基础,能进行简单外语的交流。

三、 船舶行业高校本科毕业生的培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对专业知识的学习还仅限于理论,实践较少

现阶段本科教育的重心依然停留在理论及课堂教育上,即使有少部分的实践,也会因为设备、时间等原因效果不明显。理论与实践长时间的分离导致学生动手能力弱。此外,毕业生也感到自己所学的知识与实际工作需要知识的差距,有的是所学太少,有的是所学陈旧,还有的是无法学以致用。

(二)缺乏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和训练

一方面,船舶类高校长期以来以培养学生掌握专业技能为主体教育,缺乏为毕业生进行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金融危机下,船舶行业高校毕业生存在的问题就愈发暴露。此外,多数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这一概念并不清楚。因此,就业培训和指导必须成为大学生的一门必修课。另一方面,许多高校虽然也开展就业指导教育,但对就业所需的职业观念和应聘技巧等缺乏系统的培训,导致高校学生就业能力一般。许多大学生甚至到毕业时连正式的简历、自荐信都不会写,而且缺乏语言表达和心理调节能力,种种不利的因素均会降低他们成功求职的机会。

(三)缺乏对学生心理上的疏导

一方面,金融危机下很多行业特色专业毕业生工作愈发难找,没有及时被聘用的毕业生很容易产生忧虑、焦急、自卑等心理问题。另一方面,面对船厂艰苦的工作环境,很多学生开始惧怕退缩。因此,高校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尤为重要。然而现实中很多高校对此都不是很重视,甚至缺乏关注,导致学生心理素质得不到提高,这些问题往往会在工作过程中逐渐暴露出来,导致各种心理问题的出现。

(四)当前高校外语教学缺乏行业针对性

现行的大学英语教学内容多是描述西方人的生活方式等,教师大多通过听说读写的方式使学生掌握简单的英语交流和写作能力,虽然也能适时补充一些课外材料,但与专业相关的内容极为有限,缺乏针对性。大学英语教育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使学生与外国人交流,但是涉及到行业英语,就显得捉襟见肘。因此,高校应结合专业特色,积极展开英语教育改革,增设专业英语等课程,使学生能更好地学以致用。

四、 新形势下船舶行业高校对毕业生的培养对策

(一)对专业知识的教学要更加系统、全面,强调实践的环节

学校“第一课堂”专业知识的教学尤为重要。高校在教学过程中应摆脱教学大纲的束缚,积极邀请企业高工参与学校课程制定,取消一批内容过时、用处少的课程,打造一批企业需要、促进行业发展的课程。同时,高校在平时授课中应注重引导学生了解船企产品,结合产品实际辅助理论教学;高校应与船企合作教学,通过聘请企业高工返校授课,组织学生进船企做课程实验、毕业设计,依托“卓越工程师计划”送学生进入企业开展实习等,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全面培养,切实做到立足专业特色,结合实际需要,着眼行业发展,制定出更加符合学生未来发展的培养方案。

尽量辅助实践环节。高校应依托学校“第二课堂”,进一步完善“金字塔”型科技创新工作体系。以“低年级重普及,高年级重提高”为指导,在低年级学生群体中举办大学生科技文化节,打造一系列质量高、影响大的学术科技活动;在高年级学生群体中开展本科生创新计划,让专业老师通过科研项目引领学生学以致用;并在此基础之上,集中优势资源,积极动员学生参与“挑战杯”竞赛。此外,高校还应大力发展与企业间的产学合作和人才交流,通过鼓励和支持学校与船厂合作举办竞赛、校企合作指导学生做工程实训、邀请船厂人员进校园和同学们进行学术交流、组织学生赴船厂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等方式,使学生进入船企、了解船企,为今后踏入社会、进入船厂打好基础,真正掌握专业知识。这样,高校的教学会更加系统、具体、严谨、全面,贴近实际。

(二)增强职业生涯教育的系统性

人一生的大部分精力和时间都用在了工作上,如果所从事的职业与自己的兴趣不相投,与能力不相符,就会疲惫不堪,消极怠慢,昏庸度日,无法在职业实践中实现自己的价值。因此,高校需要引导大学生及早地确立适合自己的职业方向。对于在校大学生,如果他们确定了自己的奋斗目标,就会充实地度过大学时光,向目标迈进;而对于毕业生,经过系统专业的教育和大学四年的学习与实践,努力在求职理想和任职岗位之间达到一种和谐状态,在面对激烈的竞争和眼花缭乱的职业岗位时,理智地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因此,船舶高校应结合自身特色,通过建立健全职业规划教育服务机制,实施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加强辅导员队伍素质建设,健全职业实践服务体系,培养大学生的实践就业能力,通过高校与社会共建等途径系统地帮助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教育。

(三)注重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

面对学生心理素质上的诸多问题,高校应建立起有效的心理辅导机制,针对学生如何提高自信心、承受压力及应对挫折、调节情绪等方面,给予正确的辅导、鼓励、引导,使其能够及时进行自我调节以应对今后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此外,心理辅导老师在日常生活中还应帮助大学生改变他们消极的生活态度,分析了解他们的兴趣、性格,并根据学生各方面的表现及才能,帮助他们明确自己的就业方向,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就业观。

(四)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并夯实其坚实的外语基础

目前,大学生在沟通方面存在诸多问题。有些学生在人际交往中,缺乏自信,不善言谈,团队意识弱。高校应通过人际交往培训、体验式的拓展训练等一系列第二课堂活动,使学生在特定的环境中对自己、对同学重新认识,与同学们建立融洽的关系。此外,对学生外语的教育也不应停留在低年级的突击培养和应付四、六级的通过率,高校应制定全面的外语指导计划,使学生自始至终都能感受到外语的学习气氛,这其中包括对口语的要求以及对专业英语的掌握。

五、 结语

严峻的就业形势对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船舶行业高校毕业生应该清醒认识到当前的就业形势和就业需求,高校也应该更加重视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只有这样,才能为船舶行业稳定地输送大批高质量的人才,提升行业的质量和竞争力,满足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本文系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课题(2016SJB710075)、镇江市社科应用研究课题“基于‘互联网+’模式下的工科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研究” (2016JB510063)、江苏科技大学人文社科课题(2015JX074J)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江苏科技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猜你喜欢

船厂毕业生船舶
9岁的高中毕业生
致船厂
《船舶》2022 年度征订启事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大连辽南船厂
船舶!请加速
人大代表的“扶贫船厂”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BOG压缩机在小型LNG船舶上的应用
船舶压载水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