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新理念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
2016-09-10吴红乔
吴红乔
十八届五中全会指出:“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五大发展新理念,体现了我们党对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发展经验的认真总结,凝结了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反映了我们党满足人民美好生活新期待的奋斗愿景。五大发展理念体现了强烈的问题导向,剑指在新常态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所面临的突出问题和明显短板,既抓住了制约发展的症结所在,又开出了解决问题的治本良方,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成为指导和引领当今中国发展的全新理念和行动指南。
一、创新是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动力
(一)强化创新是大势所趋
创新兴则国家兴,创新强则国家强。当今世界,国与国之间的竞争,主要表现是综合国力的竞争,根本上是创新能力的竞争。一个国家要想走在世界发展前列的最根本途径是靠创新。现在各国都在强化创新方面的战略部署,以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比如美国提出实施再工业化战略,德国提出工业4.0战略等。面对如此大趋势,在五大发展理念中,创新不仅被放在首位,而且被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以紧扣世界创新发展脉搏,顺应世界创新发展大势,从而促进国家的可持续发展。
(二)创新剑指发展动力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实现高速增长主要得益于人口红利和大规模投资的支撑,但是现在原有发展模式的动力已不可持续,需要科学技术进步的力量来突破困境,以加快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为主向以创新驱动为主转变。但是我国的创新能力不强,自主技术较少,知名品牌缺乏,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力度不够,贡献率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导致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不足。尤其是一些关键产业和关键部门的原始创新能力弱,很多核心技术仍然受制于人,使得“中国制造”难以转变为“中国创造”。只有依靠创新驱动,才能增强发展动力,破解发展难题,把握发展的主动权。
(三)以创新发展理念引领经济新常态
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了创新发展的着力点,绘就了创新发展的路线图。一要营造创新发展的良好环境,让崇尚创新、追求创新成为全民族的价值取向,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二要搭建创新发展的公共平台,增强各类市场主体的创新动力;三要强化创新发展的人才支撑,推动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使我国真正成为群英荟萃之地,为科技创新提供大批高素质技术人才。
二、协调是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
(一)协调发展促进我国经济社会行稳致远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发展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只有各环节、各因素协调联动,才能均衡发展。处理复杂经济社会关系就如同弹钢琴,只有统筹兼顾,才能弹奏出完美的乐章。要使我国经济社会行稳致远,必须做到协调发展。协调发展有助于我们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进入高收入发展阶段。协调发展有助于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形成均衡发展结构,城市乡村共同繁荣,经济社会共同发展。协调发展有助于我们提高把握发展规律能力,遵循经济规律、自然规律、社会规律,实现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包容性发展。
(二)协调发展剑指发展不平衡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些难题。突出表现在区域发展不平衡,城乡发展差距大,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不协调,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不同步,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不融合。这种不平衡、不协调的问题长期存在,造成的结果就是发展的可持续性下降、生态环境恶化、社会矛盾多发、国家安全受到影响。这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瓶颈,成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最大短板。
(三)以协调发展理念引领经济新常态
十八届五中全会从四个方面明确了协调发展的着力点,构建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实现城乡协调发展新突破,开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新局面,开辟军民融合发展新境界。以协调发展理念引领经济社会发展,就要有意识地将协调发展贯穿于各方面和全过程。要树立大局意识,围绕发展中心,在大局下思考和行动,摆脱局部利益的羁绊,真正着眼整体、立足长远。树立协同意识,摒弃零和思维,克服各自为政,凝聚发展合力,在相互配合、相互促进中取得共赢。树立补短意识,增强后发优势,培植发展后劲,不断增强发展的协调性、均衡性。
三、绿色发展是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一)绿色发展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绿色发展是遵循自然规律的发展。“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这是对人类文明发展经验教训的历史总结,充分说明发展只能是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发展。绿色发展是解决现实问题的途径。当前全球生态安全遭遇威胁,建设生态文明成为共识。我国资源趋紧环境恶化,生态安全形势严峻,只有走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之路,才能突破瓶颈,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双赢。绿色发展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从“盼温饱”到“盼环保”,从“求生存”到“求生态”,环境问题日益成为重要的民生问题,绿色发展回应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二)绿色发展剑指人与自然和谐发展问题
小康全面不全面,生态环境质量是关键。今天中国在享受快速发展所带来的成果的同时,也不得不品尝污染问题带来的苦涩。生态环境的恶化越来越成为发展的最大短板,成为人们的“心肺之患”。雾霾频发、城市拥堵、河流污染、湖泊萎缩、生态脆弱,环境承载力已达到或接近上线。过去简单粗放的发展模式是环境恶化的根本原因,以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单纯追求GDP增长的发展模式注定不可持续。只有通过推进绿色发展,才能实现绿色富国、绿色惠民、绿色生产,建设美丽中国。
(三)以绿色发展理念引领经济新常态
十八届五中全会从五个方面明确了绿色发展的着力点,以对人民群众、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态度和责任,下决心把环境污染治理好、把生态环境建设好。坚持绿色发展,需要我们有正确的价值取向,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需要我们有正确的思维方式,克服先污染后治理的旧思想;需要我们有正确的生活习惯,倡导低碳环保,践行勤俭节约,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只要秉承绿色发展的理念,就一定能建成“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中国。
四、 开放发展是世界共同繁荣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开放是实现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
古今中外的发展实践证明,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导致落后。过去,我国经济发展之所以取得巨大成功,得益于在对外开放中分享了经济全球化的红利。今天,我国综合国力达到世界前列,对全球经济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要想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在国际事务中真正拥有话语权,只有以更高水平的开放获得更多的发展机遇。要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开拓经济发展新空间,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只有用更高水平的开放才能推动高质量发展。
(二)开放发展剑指内外联动问题
三十多年来,我国通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从以前贫穷落后的大国成长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然而,在世界经济深度调整的形势下,我国发展面临的国际环境发生深刻变化,国内外经济实现良性联动面临严峻挑战。一方面,我国国内要素低成本的比较优势逐渐消失,原有的经济联动发展模式难以为继。另一方面,以美欧为首的西方国家制定的新一轮贸易和投资规则,偏向于发达国家和跨国公司,无疑给我国带来了巨大挑战。只有坚持更高水平的开放发展,才能赢得经济发展和国际竞争的主动权,才能更深度地融入世界经济体系。
(三)以开放发展理念引领经济新常态
十八届五中全会从五个方面明确了开放发展的着力点,以发展内外联动问题为核心,全方位升级开放型经济。要主动开放,以开放促改革,以开放促发展,在扩大开放中谋求更高层次的总体安全。要双向开放,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更好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市场。要公平开放,构建公平竞争的内外资发展环境,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要全面开放,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开放,协同推进发展。要共赢开放,各国增长相互促进、相得益彰,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普惠共赢的方向发展。
五、共享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一)共享发展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
发展成果由谁享有,是发展要解决的根本问题,体现着发展的价值取向。共享发展旗帜鲜明地回答了这个问题,那就是由全体人民共享、由13亿多中国人共享。只有推进共享发展,才能促进国家安定、民族团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小康不是“总体”的小康 、“人均”的小康和一部分人的小康,而是不让一个人掉队、人人都有获得感、人人增强幸福感的小康。只有坚持共享发展,才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民族伟大复兴。
(二)共享发展剑指社会公平正义问题
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体现的正是社会主义公平正义观的精髓和要义。目前,我们在共享发展成果方面存在着突出的问题。第一,无论是城乡之间、行业之间还是居民之间,收入差距依然非常明显,严重的分配不公会导致两极分化,影响人们的幸福感;第二,我国东中西部之间、城市与农村之间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差距较大,人民群众难以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共享不是搞平均主义,而是平衡效率与公平前提下的发展,目的就是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承认存在共享差距,但要把差距控制在合理范围内,防止贫富悬殊,尤其要努力消除贫困。
(三)以共享发展理念引领经济新常态
十八届五中全会从八个方面明确了共享发展的着力点,建设公正社会,促进共享发展,要有更有效的制度安排。有了公平正义的制度,共享发展才有坚实的根基,才能够推进扶贫脱贫缩小收入差距,推进区域、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推进共同富裕目标逐步实现。建设公正社会,促进共享发展,还要充分发挥人民的主动性和创造力,在全社会营造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良好环境,以共享引领共建、以共建推动共享,只有这样,才能厚植发展优势、凝聚发展力量,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稳步前进。
(作者单位:中共三门峡市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