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双创成为凝聚经济发展的新动能
2016-09-10本刊评论员
本刊评论员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双创”)是我国基于转型发展需要和国内创新潜力提出的重大战略,旨在优化创新创业环境,激发蕴藏在人民群众之中的无穷智慧和创造力,让那些有能力、想创业创新的人有施展才华的机会,实现靠创业自立,凭创新出彩。一系列双创政策出台以来,一定程度上优化了创新创业环境,双创在支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趋凸显。
双创是基于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发展需求,是探索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一条新路径。通过双创产生更多“铺天盖地”的创新,与“顶天立地”的科技突破相辅相成,构成有系统、多层次的国家创新体系。双创将创新与创业相关联,用创业牵引创新,用市场需求拉动创新,实现产学研自然贯通,让市场在创新中起决定性作用。在双创中会产生很多新业态、新产业、新模式,将逐渐成为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依托。
双创是基于人们对机会公平、权利公平的内在追求。人们靠双创有了更好的出路,过上更好的生活,无收入者变成有收入者,低收入者更多变成中等收入者,收入分配结构得到改善。年轻人就业选择不一定非得进机关、进大公司,有本领、有能力的年轻人踏入社会就可创业,或者有过一段工作经历后再创业,人生通道变多了,就业矛盾也会得以缓解。双创一旦蔚然成风,社会风气也会因此改观,人们不再去膜拜权势,而是追求靠本事建业、立业,社会也会更加公平、公正。
双创是基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内在要求,致力于寻找更多的改革突破口。从历史经验看,最宜取得成功的改革是与百姓利益最相关、能让人们尽早受益的改革。双创关乎每一个人,人们在创新创业中最关心的事,就是改革要率先突破的领域。要给创业者释放更多的机会,加快推进要素市场改革,尤其是垄断行业、金融改革;要降低创新创业门槛,这需要推进政府改革,简政放权,降低创业成本;要调动创新创业积极性,这需要完善社会信用机制、创新激励机制、社会保障机制,让人们放心去创新,安心去创业,减少后顾之忧。
双创有丰富的内涵,也有其自身规律性,须端正认识,尊重规律,既要主动作为,又要防止乱作为,关键是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明晰二者边界。在调动和保护各方积极性的同时,也须及时纠正实践中一些违背规律的做法。
一是要正确理解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内涵。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并不是让所有人不计条件、不计失败地去创业、去搞创新。创业与创新一定是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地而异。从创新实践看,有过工作或创业经历的人、有一技之长的科技人员创业风险相对较小,应该成为双创大军的主体。
二是要全面把握双创成败的关系。创新是高风险的,特别是创业,失败率更高,因此国家和社会有责任来为之分担风险、分担失败,做到让他们没有太多的后顾之忧。要防止用工业化和运动式思维来推进双创工作。创新创业是主体多元、分散决策,政府切不可像过去推动大工业那样,可以定方向、定项目。同时更要防止在双创中走形式主义和搞运动,劳民伤财毁了双创的名声。
三是加快完善支持双创的政策体系。创新创业需要支持,但不能溺爱,既要做到支持有力和确保已有政策落地,更要防止一些地方大把拿钱粗放撒钱的做法。目前双创的政策短板主要体现在金融、人才、政府办事三个方面。要充分发挥金融产品创新的重要作用,让资本链无缝对接创新链和产业链;要进一步支持更多的科技型人才走上创新创业道路,使之成为双创的引领性力量。
四是努力构建双创生态系统。创新创业需要一个土壤、空气和阳光适宜的栖息地,市场化、竞争、信息、经济关系就是这个栖息地生态系统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创新创业与市场化程度是相向而行的;双创往往成长于剧烈的市场竞争中;信息交流对创新创业者具有引领作用。政府双创政策的着力点,就在于为双创活动构建一个充满活力的创新生态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