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快快地听,慢慢地说

2016-09-10金建云

莫愁·家教与成才 2016年9期
关键词:小驴层面哥哥

金建云

很多家长在年幼时,曾被父辈要求有耳无嘴,久而久之,便习惯压抑自己的真实感受,等他们为人父母之后,也常常无意识地忽略孩子的情感需求,打压孩子的情绪宣泄;对孩子的想法,带着强烈的负面情感来质问、责问、诘问,却不擅用同理心和好奇心来好好提问。

要打破恶性循环,改善亲子沟通,家长们要学习和操练“有话好好问”。当孩子激怒我们时,不说最先闯入脑海的话。在发火动粗之前,先问几个“为什么”“真的吗”“孩子到底想表达什么呢”。反思怒气的源头与思维的习惯,会让我们与孩子一起成长。

在一次咨询中,有家长抱怨女儿说:“香蕉断了,她大哭;积木倒了,她撞墙;衣服脏了,她尖叫……鸡毛蒜皮的小事让她抓狂。”

我问:“你怎么反应?”

她说:“我给她新香蕉、帮她搭积木、给她擦衣服……”

我说:“你这么快的帮助女儿解决问题,潜意识中表明你认为女儿无力解决这些问题,真正焦躁的人是你。女儿因受你情绪感染,跟着不安起来。”

这位家长不明白:孩子在乱发脾气时,内心仍渴望父母的引导,想依靠成人的力量化解太过受压的情绪。所以,父母们不要盲目给予补偿,也不要着急上火,可以温和地陪伴与关注孩子,当孩子情感宣泄的需求满足之后,再探求他原本的意图,教他更好的情绪管理方法。

家长可以从三个层面提问入手,虚心探求孩子真实想法和内心感受。举例来说:

哥哥弄坏了5岁弟弟的画,弟弟嚎啕大哭。等他哭声停下后,妈妈进行第一层面提问:“哥哥弄坏画意味什么?你觉得哥哥不喜欢你的画?”弟弟点头,并补充说:“哥哥总笑我画得糟。”

这时候,妈妈肯定弟弟的感受“这真让人伤心。”再问第二层面的问题:“他笑你,你就真画得糟吗?”弟弟思考后说:“老师说我画得不错。”妈妈拍拍弟弟肩膀,表示鼓励,接着问:“如果他没弄坏你的画,你现在会怎样?”弟弟边说边哭:“我早去小明家了。哥哥害我迟到了……”

接着,妈妈进行第三层面提问:“现在来得及吗?你要我陪着去吗?”得到肯定答案时,妈妈继续问:“你以后要把画都锁起来?还是跟哥哥谈一下?……或者有更好的想法?”弟弟抽泣一阵,做出先找小明玩的决定。

晚饭后,妈妈提起这件事时,弟弟竟兴高采烈地说:“我打算再画一幅,比那张更好!”

例子中,妈妈用三个层面提问法帮助孩子从过大、过强、毫无头绪的强烈情绪中走出来。在具体实践中,对年龄越小的孩子,提问越要具体,追问越要耐心。

第一层面的提问,帮孩子充分表达感受,帮家长读懂孩子的思想。很多时候,幼儿赋予事件特殊的意义。这种虚构的意义(而非事实本身,就如弟弟认为哥哥弄坏画是讥笑的表现)常是幼儿受伤的真正原因。

第二层面的提问,帮孩子认清现实,意识到有些事情无法改变(比如画撕坏了、约会迟到了),或者超出控制(比如天气变坏、火车晚点)。这样的提问,可以让孩子的目光从过去转移到未来。

第三层面的提问,启发孩子“最糟糕的情况不过如此,或许我还能做点什么”,从而帮他们变得乐观豁达、发挥创造性,理智做出选择,解决眼前的困难。

三步提问法,也能够帮助家长梳理自己的情绪。一天,一位家长回家时发现地上到处是水。他的第一反应是:孩子又在搞破坏。他怒吼:“你给我过来!”当他吼时,忽然意识到自己被既有程序套牢了。于是,他先去洗手间深呼吸,将愤怒的感觉与这个事件分离开。他问自己:“真的吗?孩子真是故意惹我生气吗?”

他忽然想到小熊维尼动画片的情节——维尼以为小驴的房子应该是一堆木头,于是他将房子拆掉,给小驴“重建”一座房子。很多时候,孩子只是按照自己的理解做事情,并不是故意针对什么,想到这些,他跳出了糟糕的程序模式,并且启动新的程序。

于是,他问儿子:“地上的水,好玩吗?”

他说:“我想拖地,但弄不干拖把。”

这位家长继续问儿子:“今天过得怎样?除了拖地,是不是其余的事情都很开心啊!”儿子面露轻松,侃侃而谈。家庭气氛恢复愉悦后,家长再教孩子如何拧干拖把清洁地上的水,孩子也欣然接受了。

事实上,很多事情并不像家长们以为的那么糟糕。家长只需要会提问,就能了解真相,避免误会。另一方面,负面思想与情绪对幼儿的控制力,远不及对成人那样牢固。所以,只要家长们用正确而合宜的方式提问,帮助幼儿进行情绪宣泄,他们更容易理智下来,忘记不快,轻松前行。

犹太民族有句箴言:“快快地听,慢慢地说,慢慢地动怒,有技巧地提问”。如果我们应用这句话来对待孩子,那么情绪的暴风骤雨过后,他们便能很快从怒气与泪水中解脱出来,变得更勇敢、更理智、更有自控力。

猜你喜欢

小驴层面哥哥
先嗑为敬:陈先生的糖“蓄谋已久”
哥哥
哥哥的生日
还猪哥哥
健康到底是什么层面的问题
小驴多功能便签盒
高三化学复习的四个“层面”
策略探讨:有效音乐聆听的三层面教学研究(二)
从语言和体系两个层面理解庄子的“吾丧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