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书致治”宋太宗

2016-09-10黄修珠

中国书画 2016年5期
关键词:宋太宗太宗书法

◇ 黄修珠

“以书致治”宋太宗

◇ 黄修珠

宋太宗像

两宋尤其是北宋时期是中国书法史上较为辉煌璀璨的一页,究其原因,一是因为北宋自立国便确立“文物之治”的治国方略,影响所及,人人力道术、究艺文,寖成风气;二是两宋帝王将书法看成家学,遵从祖宗家法首先要从继承家学开始,前后相传,不绝如缕,帝室宗亲也多以此相高,形成宋代艺术史上突出的帝室文化现象。

南宋高宗赵构曾说过“一祖八宗皆喜翰墨”(《翰墨志》),“一祖”指宋太祖赵匡胤,“八宗”就是宋太宗赵光义以下直到钦宗赵桓。其中开启以翰墨之道为家学者,就是宋太宗。

宋太宗(939-997),本名赵匡义,因为避宋太祖赵匡胤讳改为光义,即位后更名炅。宋太宗是北宋历史上第二位英主,杰出的政治家。他出身于弄武之家,其父赵弘殷、其兄赵匡胤都是后周的高级将领,分典禁军。宋太宗曾于端拱元年(988)初作有“自叙帖”(宋李攸《宋朝事实》卷三“太宗手诏戒陈王元僖等”),称其早在16岁时即曾随父兄参与征战江淮,虽以年少之身,也能“擐甲胄,习弓马”而多次与敌军交锋,并且有优异表现。赵光义22岁参与陈桥兵变,之后青云直上,很快就任开封府尹,在五代宋初,亲王尹都城即意味着具有储君的地位,这奠定了赵光义的政治基础。宋太祖开宝九年(976)驾崩,38岁的赵光义以兄弟相继,入承大统。至道三年(997)去世,终年59岁。

宋太宗和太祖赵匡胤不同,他是个文人,具有典型的文人气质,自幼喜欢读书,终老不辍,开卷有益的典故就是因他而起。又喜欢在文化建设上举措,宋代四大类书之三《太平预览》《文苑英华》《太平广记》即是在太宗的授意下集诸文臣合力编纂而成的。

太宗富艺多才,长于诗文,常常与臣下唱和,成果丰硕。宋真宗祥符五年(1012)八月,龙图学士陈彭年奉诏编录太宗御集四十卷、《君臣赓载集》三十卷、《朱邸集》十卷、《文明政化》十卷等甚多,仅以文学家言之,亦可谓多产。

文学之外,太宗洞知音律,而且能度曲,造诣匪浅,据宋马端临《文献通考》记载,太宗亲制大、小曲以及根据旧曲另创新声者多达三百九十首。晚年还别出心裁作九弦琴、五弦阮(旧琴七弦,阮四弦)。

太宗棋艺非凡,有“棋品至第一”的美誉。据王应麟《玉海》所载,淳化二年(991)二月,内出御制“独飞天蛾”“大海求明珠”二棋势示三馆学士,无人知晓。于是太宗召内侍裴愈授以指要。名臣王禹偁曾为诗曰:“太宗多材复多艺,万几余暇翻棋势。”

宋人以为“太宗当天下无事,留意艺文,而琴棋亦皆造极品”(叶梦得《石林燕语》)。对太宗于天下升平之时,以文艺相尚,润饰治具,而不是纵情声色犬马,还是持肯定态度的。

当然在太宗的诸多艺能之中,书法是最有特色的一项,而且自幼至暮年,老而弥笃,可标于史册而无愧色。他自称“每公事退,尝惜光景,读书之外,不住学习。除隶、草外,兼习飞白”(宋董更《书录》卷上)。宋人对太宗的书法水平称颂有加,比如理论家如朱长文认为太宗“以生知之敏识而继博学之不倦”,所以成就突出,善篆、隶、草、行、飞白、八分,而草书冠绝(《续书断·宸翰述》)。而米芾平生不轻易许可,但于太宗也有“真造八法,草入三昧,行书无对,飞白入神”的赞誉,可见宋太宗的书法水平还是超乎其类、拔乎其萃的。

书法理论,代表着作者独特的理性思考和思维深度,是衡量一个书家水准高低的一个重要因素。可以说,杰出的书法家,必须具备杰出的理论素质。宋太宗不但在创作实践上表现优异,其书学理论置之于五代宋初也自有其独具的特色。太宗书论集中表现在有关草书的论述上,可证朱长文有关太宗“草书冠绝”的评判。他曾说:“向来有江、浙人称能小草书,因召问之,殊未知向背,但务填行塞白,装成卷帙而已”(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简称《长编》)。“向背”论是太宗书论中最接近书学本体的核心内容。所谓“向背”,本出于《易传》,指两种对立因素在“阴阳相硙”的互易过程中摩荡,形成或聚散,或往来,或离合,或揖让之形势。其根本在于正反顺逆之运动过程,此书法义理之所在,书法古来称作“书势”正在于此。故历来论书法者特重于此,齐王僧虔《笔意赞》有“纤微向背,毫发死生”之论。“不识向背”笔力软俗,会导致点画“平直相似,状如算子。上下方整,前后齐平”,“此不是书,但得其点画尔”(《王右军题卫夫人笔阵图后》)。堆积点画,然后聚为篇章,装成卷轴,夸示于人。这大概能称作写字,算不得书法,这就是太宗“向背”论的深层含义。

太宗擅长草书飞白,说过“飞白依小草书体,与楷书不同”(《长编》巻四十)的话,明显是针对唐代以来楷书飞白盛行,又舍弃毛笔,用所谓相思树做成的木皮笔写飞白书,导致行笔逐段推进,不能流畅,白而不飞,不符合飞白书的基本要求。当代的研究者多误读史乘,错将朱长文《续书断·宸翰述》中“因阅视先帝灵几有木皮飞白笔,偶取作字,笔力遒迈如素习”的主人公当做宋真宗,将“先帝”指为宋太宗,并据此以为宋太宗也使用木皮笔,其实讲的是宋仁宗,“先帝”指宋真宗。

宋太宗还有过“以学书自娱”的论述,对后来真宗、仁宗及蔡襄、欧阳修等士人产生重要影响。苏黄米等人摇旗鼓噪推波助澜的尚意思想实际上导源于此。

今天来看,讨论宋太宗的历史贡献,若仅仅局限于其本人的书法及理论思想是不够的,南宋吴泳《御书赐翰林院跋记》云:“叙圣文神翰而不以经天纬地言之,何足以形容其大哉?”认为帝王从事书法行为乃是“上关于治道,下切于风教”(宋林駉《古今源流至论前集》)之举。虽夸大其词,然实揭出作为帝王,其从事书法行为本身所蕴含的固有的致治意义,非仅仅以书法艺术观之。宋太宗在其文治国家的治世理想中能充分全面发挥书法艺术“敦教化、助人伦”而经世致用的功能,开创两宋三百年“以书致治”的祖宗之法,这是最为宋人所称道的。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太宗躬身实践,致力于移易社会风气,引导社会潮流。宋高宗赵构曾说:“本朝承五季之后,无复字画可称”,而太宗继统,逐渐形成了以他为中心的书家群体,且以身作则,推行魏晋锺王古法,时代风气为之一变。所以名臣王旦(957—1017)说“五代以来笔札无体,钟王之法几绝”,而太宗为之复振,于是得出“学者书体丕变,圣教之至”的结论。王钦若(962—1025)也针对“四方之人工习笔札”又尽学锺王欧栁的大好局面,认为“由太宗精书翰所致”(均见宋王应麟《玉海》)。

二是太宗不但拔擢中土善书人才如郭忠恕等,还笼络西蜀和南唐有书学背景的优秀人才为我所用。众所周知的王著,本蜀人,因为善书,能传王氏家法而得到太宗擢升,其结果是促生了文化史上享誉至今的《淳化阁帖》,不但对保存和传播古代书法遗产居功甚伟,且使人人尽师于古,彻底改变了传统的师徒授受的书学传承模式,这在古代社会条件下其历史意义不可估量,赵孟頫高度评价说:“书法不丧,此帖之泽也。”(《松雪斋集》卷十)南唐徐铉入朝,太宗让他修订《说文》。因为《说文》本东汉许慎所作,是后世识读、研究先秦文字的必由之阶,但因时代更迭,书体衍变,版本传写,讹误甚多。因此,太宗敕徐铉修订《说文》不仅具有现实意义,客观上直接推动宋代文字学的兴盛,篆书之学也因此得以复兴,元代著名学者吴澄曾历揽篆书之兴废史,说“宋人能篆书者颇多于唐”(《吴文正集》卷二十一),原因就在这里。不仅如此,文字学的发达直接导致金石器物之学的兴起,又借此开启了宋代文字学、书学及金石学的交融与补益,合力推动宋代学术的发展、进步与繁荣,这不能不说归功于太宗励行文治复兴字学的导源之功。

三是宋太宗针对五代以来皇室御用书写人才罕习楷书,以院体行书相传而导致皇家诏令碑刻不足观的现实窘况,以为这不能符赵宋王朝的新气象,于是特建置御书院,让王著等人于此差遣并教授书法,自己也亲自耳提面命,培养后备人才,终于实现禁林诏命远追唐代的文化目标。这种举措不单纯是“形象工程”,实际上对北宋中后期书学制度建设与发展意义非常显著。

四是重视御赐书行为,这是太宗贯彻以书致治的最常见的手段。御赐书就是帝王以书法作为特殊形式赏赉臣民,其本身所具有的标示恩赏、收心与励志的特殊意义远大于其他物质恩赐。太宗常将书法赐予辅弼近臣,借此夸示恩遇,营造君臣和合、上下通融的气氛。对“恩遇不出私门”的新及第进士也“不惜笔札”,赐给他们书法作品。太宗对吏治非常关注,于是亲自题写印纸历子赐给各级官吏,让他们书写自己的政绩,以备朝廷考核。又亲赐武臣御书、手札、手书、手诏甚至自创《阵图》等,都被认作是太宗恩驭武臣的有益举措。

宋太宗御书“至道元宝”钱

宋太宗草书《唐崔颢登黄鹤楼》,见《绛帖》

太宗还遍赐匾额于中外,用以崇饰观瞻,如赐题禁中重地“秘阁”额及学士院“玉堂之署”,赐题天下名山道观佛寺额,如上清宫与大相国寺等,不但起到万目环视的效果,且令天下臣民驻足瞻仰圣迹,用以显扬帝王的形象与威仪。太宗还以“太平兴国”及“乾明”(太宗生辰乾明节)为额赐、改天下无名或有名佛寺,使太宗御书附着于宗教信仰,遍布寰宇,显示一种跨越世间方外而无所不至的精神力量。宋代是士人兴起的时代,各地所立书院被称为统治阶级的“养士”之所,于是御书赐额更是具有非同寻常之意义,著名的嵩阳书院,其额便是太宗亲署。

太宗复以书法赐藏于天下名山福地与民间闾里,也力求显示出王化所及无所不在的统治力量以及“敦教化,弘孝悌”的文治目的。御书所在,镇服一方,成为一种无形的精神存在,各地也纷纷建立御书阁,顶礼膜拜,欧阳修、苏轼等名士都为之作过《御书阁记》之类的文章。刘挚(1030—1098)《南岳御书阁记》还特别指出:“(观御书)以是私尝推求圣人之意,于道徳教化,其心盖未尝须臾离也。”点出帝王御赐书本身所具有的特殊含义。其它颁赐曲阜孔庙,题“义居人”、“真良家”表赐民间等等亦然如此。

五是太宗独出心裁地将书法与钱币结合,创立了两宋御书钱制度,并亲书真、行、草三体“淳化元宝”、“至道元宝”钱。这是太宗御赐书最为广泛、有效的特殊形式,在数千年帝制社会不能不说是一个创举。钱币之流通是无孔不入的,皇帝御书便随之流遍天下。名臣王禹偁(954—1001)看到太宗以御书钱为手段推行治化的王道,作《谢赐御书字样钱表》《为宰臣谢御书钱样表》盛赞其“通行将遍于万方”,并赞扬太宗所为乃行禹汤文武之道也,将太宗借御书钱文推行文治之举上升到历史高度。

六是太宗的书法一方面作为太宗人格力量之化身,同时具有特殊的政治内涵,因此在太宗身后,真宗、仁宗亦曾将其作为特殊的礼物赏赐高丽、交址、西夏等化外之境,乃是欲凭借一种权威的力量实现一定的政治目的,这与太宗身前自为之,殊途而同归。

总之,宋太宗的书法行为是为其实现“以书致治”的政治目的服务的,是“以小见大”的治世法宝,复作为祖宗之法传递给他的子孙们恪守遵循,宋高宗所谓“一祖八宗皆喜翰墨”,其实就是通过继承家学而继承祖法,之后将太宗“以书致治”的家法全面发扬,在整个宋代社会文治过程中发挥了极为重要、不可替代的作用。

作为开辟并塑造两宋三百年直至影响千余年书法史进程且有着“广大教化之主”美誉的书法家宋太宗,宋人目为堪比唐文皇“非但不愧”之人,本可与后起诸英,星月同辉,朗照于北宋艺术史之夜空,然不幸风云起而新月隐,朗炬消而爝火明,后世虽间有论及,终不能发扬光大之,只能存活于典籍文献之记忆中。那一轮明月已然是云遮雾障,渐行渐远,这不能不说是历史的吊诡与缺憾!

(作者为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院2012级博士生)

责任编辑:刘光

猜你喜欢

宋太宗太宗书法
书法
书法欣赏
书法
从理据出发展开高品质评价——以《谏太宗十思疏》为例走进文言文深处
肱骨良臣魏玄成
书法欣赏
吕蒙正送瘦马劝谏
忠言的力量
太宗纳谏
宋太宗自导“写生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