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静脉溶栓疗法在急性后循环脑梗死患者中的效果研究

2016-09-10徐瑾妍

现代实用医学 2016年6期
关键词:溶栓神经功能疗法

徐瑾妍

静脉溶栓疗法在急性后循环脑梗死患者中的效果研究

徐瑾妍

目的 探究静脉溶栓疗法在急性后循环脑梗死患者中的效果。方法 按随机数表法将100例急性后循环脑梗死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性治疗,观察组给予静脉溶栓疗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神经功能损失(NIHSS)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并对疗效进行评估。结果 治疗前,两组NIHSS、ADL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0.05);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均<0.05),两组患者的ADL均较治疗前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均<0.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0.05)。结论 静脉溶栓方法治疗急性后循环脑梗死患者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且能有效的减轻患者的神经功能的损伤,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静脉溶栓疗法;后循环脑梗死,急性

脑梗死属于脑卒中疾病的一种,近几年,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该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呈逐渐上升趋势,严重威胁着我国中老年群体的生命安全[1]。该病的主要发病原因是患者脑动脉粥样硬化后容易形成血栓[2]。脑梗死又分为急性前循环脑梗死和急性后循环脑梗死,后循环脑梗死包括小脑、脑干枕叶等部位的梗死,该处发生梗死的概率非常高,而且不易被发现,进而使病情恶化,对患者的生命安全构成极大地威胁[3]。静脉溶栓疗法是临床上用于治疗脑梗死的常用方法之一,该方法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病情,抑制患者病情的持续恶化,是一种重要且高效的治疗手段[4]。本研究旨在探究静脉溶栓疗法在急性后循环脑梗死患者中的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在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接受治疗的急性后循环脑梗死患者100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中男34例,女16例;年龄40~79岁,平均(65.3±11.2)岁;病程1~7h,平均(4.3±1.7)h。观察组中男35例,女15例;年龄42~78岁,平均(65.2±10.8)岁;病程为1~6 h,平均(4.3±1.3)h。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性治疗,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200mg,1次/d。观察组给予静脉溶栓疗法治疗,静脉推注或静脉滴注尿激酶,每天4~6万U,溶于20~40ml0.9%氯化钠注射液,1次或2 ~3次推注,静脉给药时,要求穿刺一次成功,以避免局部出血或血肿;24 h后让患者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200mg,1次/d。两组患者连续治疗14d,7d为一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1)治疗前后两组神经功能损失(NIHSS)评分,评分越低,说明患者的神经功能损失越小。(2)治疗前后两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评分越高,表示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越好。(3)两组疗效评估:分为显效(临床症状消失,神经功能已恢复正常)、有效(临床症状已缓解,但神经功能还存在缺损,未恢复)和无效(临床症状未得到缓解,神经功能缺损依旧严重)3个程度,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检验;计数资料用2检验。<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IHSS评分比较 分

2.2 两组治疗前后ADL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ADL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治疗后,两组ADL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ADL评分比较 分

2.3 两组疗效比较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6.0%,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0%,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2= 5.511,<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疗效评估比较 例(%)

3 讨论

脑血管病目前已经高居全球死亡原因的第三位,对人群的威胁远远超过其他类型疾病[5]。在我国,脑血管病己成为人民死因的首位[6]。该病的主要发病原因是患者脑动脉中血栓的形成是部分脑组织出现坏死,从而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7]。急性脑梗死属于最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在临床上,多用静脉溶栓疗法来治疗,传统的治疗方法虽有一定疗效,但是不能根治该疾病,而且会对患者造成二次伤害,不是最佳的选择方案[8]。而静脉溶栓疗法可以打开患者闭塞的血管,尿激酶的使用可以溶解血管内形成的血栓,促进梗死区域的血液循环,从根本上解决该疾病,从而挽救患者于疾病中[9]。

本研究显示: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较治疗前低,与对照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均<0.05),提示患者的神经功能损失减小,表明静脉溶栓疗法可以更有效的减轻患者的神经功能的损伤,让患者的神经功能更好更快的得到恢复。治疗后,观察组ADL评分高于治疗前、对照组(均<0.05),这表明经静脉溶栓疗法治疗后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能够得到显著的提升,这对减轻患者生活负担有非常大的意义。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这说明静脉溶栓疗法一种重要且高效的治疗方法。

综上所述,静脉溶栓方法治疗急性后循环脑梗死患者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能够有效的减轻患者的神经功能的损伤并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1]周雪梅.急性脑梗死的动、静脉溶栓疗法应用效果比较[J].临床军医杂志,2010,38 (2):249-251.

[2]倪芳,张生彬,董长城.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现状及展望[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10,20(13):2027-2030.

[3]陈光辉,叶飞,秦碧勇,等.尿激酶介入动脉溶栓治疗26例急性脑梗死临床分析[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0,10(24):4710-4712.

[4]张新宇,王丽平,罗树生,等.用HAT评分预测rt-PA静脉溶栓治疗脑梗死后出血的临床研究[J].现代预防医学,2011,38 (6):1181-1183,1186.

[5]张海学.急性脑梗死患者超早期动脉溶栓与静脉溶栓的疗效比较[J].海南医学, 2011,22(16):19-21.

[6]ST-3collaborative group, Sandercock P, Wardlaw JM, et a1. The benefits and harms of intravenous thrombolysis with recombinant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 within 6 h of acute ischaemic stroke [the third international stroke trial (IST. 3)]: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J]. Lancet, 2012,379(9834):2352-2363.

[7]hen CY, Chen CL, Yu CC, et a1. Association of inflammation and oxidative stress with obstructive sleep apnea in ischemicstroke patients[J].Sleep Med,2015,16(1): 113-118.

[8]信宏,史壮宏,李浩,等.急性后循环脑梗死动脉溶栓及动静脉联合溶栓的对比分析[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14,31(6):558-559.

[9]徐娜,陈木柯,牛建平,等.用SITS SICH风险评分预测脑梗死rt-PA静脉溶栓后症状性颅内出血风险的临床研究[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3,13(36):7089-7093.

10.3969/j.issn.1671-0800.2016.06.051

R743.33

A

1671-0800(2016)06-0792-03

2016-01-20

(本文编辑:孙海儿)

315000宁波,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

徐瑾妍,Email:22325089@ qq.com

猜你喜欢

溶栓神经功能疗法
Rejection therapy 拒绝疗法
间歇性低氧干预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急性脑梗死动脉溶栓治疗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精确制导 特异性溶栓
胖胖一家和瘦瘦一家(2)
中医毫火针疗法的研究进展
高压氧辅助治疗对卒中后抑郁患者血清5-HT、NE及神经功能的影响
急性脑梗死早期溶栓的观察与护理
不同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的脑梗死患者血尿酸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改良溶栓法治疗梗死后心绞痛的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