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价格涨跌背后还利于农民才是重点
2016-09-10耿莉
文|耿莉
农产品价格涨跌背后还利于农民才是重点
文|耿莉
近些年,大蒜、猪肉、葱、姜等农产品价格的暴涨暴跌引起了消费者的关注和监管部门的关注。
今年3月中下旬以来的蒜价上涨让一些网友直呼:“蒜你狠”又回来了。全国农产品商务信息平台显示,北京市朝阳区一家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大蒜价格从去年7月每公斤5.61元,年底上涨到每公斤8元多,今年4月大蒜达到最高价格为每公斤11.63元的峰值,之后价格开始回落,6月大蒜价格为每公斤9元。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在近日的回应中表示,这几年大蒜价格确实有一些起伏,新一轮大蒜价格的上涨是从去年7月份开始的,今年以来延续上涨态势,4月上旬达到本轮高点。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去年种植面积减少,加上产量有所下降所致。沈丹阳进一步指出,类似于像大蒜等一些农产品价格的涨涨落落,消费者还是需要有一点定力,因为市场本身有一种调节机制,价格高涨的时候,可能就会有对生产的刺激,生产产量上来之后,价格会有所回落,所以对这样一些现象也不必太过于大惊小怪。
令人担忧的并不是大蒜价格上涨,而是其暴涨暴跌带来的负面作用。农产品价格暴涨,受益的并不是农民,如果价格暴跌,吃亏的却是农民。
受金融危机影响,2008年大蒜暴跌,生产成本每斤1.2元,储存费每斤0.15元,但当时市场上品种最好、价格最贵的大蒜才卖到每斤0.17元,蒜农和经销商亏损严重,进一步导致大蒜播种面积减少。随着之后出台的四万亿经济刺激等措施的到来,市场需求加大,现有库存被抢空,新蒜又面临减种、减产危机,大蒜价格从0.1元涨到3元多,翻了30多倍。在这波“炒蒜潮”中,获得巨额利润的不是蒜农,而是中间商。抄蒜的投资者被称为“炒蒜团”。而今年这波大蒜价格暴涨风波中,再次出现了“炒蒜团”的身影。
由长期盘踞在大蒜经销链条上的业内人士组成的“炒蒜团”,通常从供应链角度找到商机,通过囤货、鼓动农民惜售等方式人为抬高蒜价,伺机抛售,牟取巨额利润,高价大蒜由吃蒜买单。因此,这次“蒜你狠”特别狠,炒股不如去炒蒜。
从大蒜经销链条可以看出,农民在卖出大蒜之后,就不再参与大蒜的销售环节了,也就是说,之后的利润与农民没有任何关系,大蒜暴涨所得利润都被炒蒜人拿走了。更何况,农产品价格不是“年年高”,涨涨跌跌很正常。对蒜农来说,今年的收购价前所未有。价格暴涨后的几年,大蒜一直维持在保本略赚的状态,直到今年蒜农才算是赚到了一些钱。
农产品价格决定农民收入,农产品价格高低是农民达到小康水平的决定性条件之一。一直以来,我国的农产品都处于价低质不高的状态,低价格导致农民收入偏低,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农产品质量也随之没有保障。
要改变这一状况,从农产品价格入手更加有效。从目前的经济社会发展的形势与条件看,农产品价格已经进入上升通道。面对农产品价格涨跌,还是要理清问题,对合理的上涨不要过分紧张,对恶意炒作、价格垄断、操控市场等行为就要坚决查处,减少中间环节,还利于农民。在种植源头,通过各级农业协会、合作社等机构为农民及时、准确地提供生产信息,监管部门也应在保护优良品种、国产品牌方面加强研究,加快农产品价格保险机制的设立,给农民提供更加完善的生产条件。同时在发展农业科技的基础上,提高农技传播效率,在品种、品质、标准上多下功夫,切实提高农产品质量,进而提高农产品价格和农民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