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古诗词鉴赏的应对策略
2016-09-10张立新
张立新
内容摘要:古诗词的鉴赏是高考必考的内容之一。但中华古诗词素材那么多,到底采用怎样的策略才能在高考中有效地得分呢?笔者就此谈谈个人看法。
关键词:古诗词 鉴赏 策略
古诗词的鉴赏是高考必考的内容之一,已由原来的客观题变为主观题,分数由原来的6分增加到8分,有的省份甚至增加到17分,这说明古诗词鉴赏在高考中的份量越来越突出,因而这个专题知识的备考成为重中之重。但中华古诗词素材那么多,到底采用怎样的策略才能在高考中有效地得分呢?
一方面要求熟悉考纲要求,掌握古诗词鉴赏的基础知识;另一方面要把握高考古诗词鉴赏的命题特点,培养应对古诗词鉴赏的应对策略及其应用的实战技巧。
一.考纲要求和古诗词鉴赏常识
古诗鉴赏主要包括唐诗、宋词、元曲,考查方式为对诗、词、曲中的词语解释,句意理解,内容概括,创作手法的分析。《考试大纲》规定其要求有二:一是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二是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从考纲要求来看,古诗词鉴赏的常识有以下几个方面:
1.诗词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诗词的形象包括意象和人物形象。意象是指客观的景融入客观的情,人物形象是指抒情主人公形象。如:乔吉的《越调》凭阑人·金陵道中“瘦马驮诗天一涯,倦鸟呼愁村数家。扑头飞柳花,与人添鬓华”。分析曲中的意象和抒情主人公形象,意象为:瘦马驮诗·倦鸟·柳花鬓华。主人公形象为:是一个骑着疲惫无力的瘦马,风尘仆仆行进于荒郊野道上的倦客游子形象。
诗词的语言一般是从整体上来分析此诗的风格,即语言特色,一般有以下几种:含蓄隽永,清新雅致,形象生动,询丽飘逸,平实质朴。如金昌绪的春怨:“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这首诗,语言生动活泼,具有民歌色彩,而且在章法上还有其与众不同的特点:它通篇词意联属,句句相承,环环相扣,四句诗形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达到了王夫之在《夕堂永日绪论》中为五言绝句提出的“就一意圆净成章”的要求。
诗词表达技巧是指诗人在写作时所运用的一些方法,可从三个方面理解分析: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抒情手法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间接抒情又分为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及托物寓理等。描写手法主要有:①衬托(正衬、反衬);②联想和想象(虚实结合);③对比;④白描;⑤动与静。修辞手法在古诗中经常出现的有:①比喻、比拟、比兴、象征;②夸张、对比、设问、反问;③借代、双关、叠字、对偶、反复、用典等。如元代马致远的【汉宫秋】第三折[梅花酒]“呀!俺向着这迥野悲凉。草已添黄,兔早迎霜。犬褪得毛苍,人搠起缨枪,马负着行装,车运着糇粮,打猎起围场。他、他、他,伤心辞汉主;我、我、我,携手上河梁。他部从入穷荒;我銮舆返咸阳。返咸阳,过宫墙;过宫墙,绕回廊;绕回廊,近椒房;近椒房,月昏黄;月昏黄,夜生凉;夜生凉,泣寒螀;泣寒螀,绿纱窗;绿纱窗,不思量!”写景写情,十分出色。写了两种景情:一是旷远悲凉的深秋塞外境况;感叹玿君远去塞外的艰辛,伤心离别;二是凄清阴冷的秋夜王宫景象,想象独自返回王宫的凄凉,痛感孤独。此外文中还运用了对仗、顶真修辞,对仗显示了语言的对称美,达到了意境美和韵律美的完美结合。顶真具有回还跌宕的旋律美,表现了汉元帝离恨未已,相思又继,千结百转的愁绪。
2.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评价诗词的思想内容包括概括主旨,简析作品的政治意义,思想意义,人生意义,赏析作者的生活情趣、审美情趣和艺术风格。常见诗词的思想内容分为五类:
⑴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反映离乱的痛苦,同情人民疾苦,对国家、民族前途的担忧。
⑵建功报国:建功立业的渴望、报国无门的悲伤、年华消逝而壮志未酬的悲叹、理想不为人知的愁怨。
⑶思乡怀人:羁旅愁思、思念亲友、边关思乡、闺中怀人。
⑷生活杂感:寄情山水的悠闲,借古讽今、昔盛今衰的感叹、青春易逝的伤感、仕途失意的苦闷、告慰平生的喜悦。
⑸送别惜别:依依不舍的留念,情深意长的勉励,坦陈心态的告白。如:张籍的《秋思》“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巩匆匆说不尽,行人临行又开封。”王安石曾评张籍诗词的风格是“看似容易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本诗的主旨是思亲,通过一个细节“又开封”表达了对家乡亲人的无限怀念。
二.把握高考古诗词鉴赏的命题特点
古典诗词鉴赏试题考查的题材将是短小、典范、意蕴丰厚,在某一方面有特色,堪称经典的唐宋诗词、元曲。考查的内容一是诗词语言的品味,这是诗词鉴赏的第一考点和切入点,它包括“响字”的品评,“诗眼”的设置,富有涵蕴的细节的鉴赏等。情与景是诗词鉴赏的重要考入点和切入点,因为古代诗词的基本问题就是情与景或者意与象的问题。表达技巧的考查将围绕衬托渲染,情景交融,借景抒情,对比、比喻、夸张、拟人等手法出题。思想感情的检测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切入:思想勉励、吊古伤今、昔盛今衰、寄情山水、思乡厌战、报国无门、思远怀人、羁旅行役等。
三.古诗词备考策略及其实战
当一首陌生的诗词出现在你面前时,具体应该采用什么样的策略呢?第一步是:1、抓背景,译全诗;2、抓意象,定基调;3、抓字词,明诗眼;4、抓技巧,析特色;5、抓题材,扣主题。第二步就是做题时,要学会从诗中找答案,可以说一切答案都在原诗中,这就要从全盘上解读,切忌一目十行,眼高手低,浅尝辄止。第三步就是要抓住要点,组织答案,语言要简洁,观点要全面。要学会用“翻译法——解释法——概括法”作答,就是先把相关的语句翻译一下,解释其含义,概括其感情。阅卷老师一看内容有所展示,要点也到了,自然会给你比较高的分数。
如阅读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然后做题。
①简析“抱膝灯前影伴身”一句,并说出作者当时怀有一种什么样的心情。
②作者是怎样写“思家”的?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解析:此题考查了古诗鉴赏的内容、语言、表达方式。第一题表面从心情考查,仅答“孤寂”之情仅能得1分。可见,怎样答得全面、完整至关重要。做题的方法可先翻译解释,再概括。即先翻译“抱膝灯前影伴身”,用双手抱着膝盖在灯前呆坐,只有影子陪伴着自己;再次是解释,由呆坐的神态可见思乡之情,由灯引出影子相伴,可见孤苦一人;再其次概括感情,可见其心情孤独,寂寞,在此时此景,倍感思乡之切。
第二题两问,一个考内容,一个考语言。考内容就是把诗的内容大体翻译一下,择其要点,要抓住时间、地点、事件、人物等几个方面。时间至夜,地点驿里灯前,事情是“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就是想象家中人可能挂念着“我”,人物就是“我”思念家,家中人可能挂念着“我”。这就是“翻译——解释——概括”之效,语言的特点就是平易、朴素、语言质朴无华而感情浓郁。
下面我们再以2014年湖北高考语文试卷第14题诗词鉴赏为例,加以分析说明。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早发》(罗邺):“一点灯残鲁酒醒,已携孤剑事离程。愁看飞雪闻鸡唱,独向长空背雁行。白草近关微有路,浊河连底冻无声。此中来往本迢递,况是驱羸客塞城。”
(1)这首诗是如何表现“早发”之“早”的?请简要分析(5分)
(2)请赏析“独向长空背雁行”中“背”字的表达效果。(3分)
解析:①第一、二句紧扣诗题,凸显“早发”:宿酒初醒,残灯未灭,长夜未尽,诗人已携孤剑登程。第三句写诗人在路上听到雄鸡唱晓,也可见出行之早。②塞外风雪路,本来行人稀少,而“早发”就更无路人,只有诗人独行,故“独”与“早发”之“早”有关。③飞雪白草,道路本已难辨,早行时就更加微茫,故“微”字也表现“早发”之“早”。本题考查鉴赏诗词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题型为一字领全诗,也有人称为“诗眼”题。解题时应注意根据题干要求,逐句或逐层分析。
一个“背”字,描写了诗人与大雁相背而行的情境,使诗人向北向寒与大雁向南向暖形成强烈对比,表现了诗人旅程的艰辛和心情的愁苦。这种表达效果题,答题时表述要规范:某字(词、句)写了什么内容,用了什么手法及其效果,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可见这道题紧扣考纲要求,从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技巧方面来考查考生。
(作者单位:湖北麻城市职业技术教育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