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西部地区劳动力对外出口的发展策略
2016-09-10李旋
摘 要:西部地区劳动力对外出口,对于解决西部地区劳动力剩余,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缓解本地社会矛盾,都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在分析当前西部地区劳动力对外出口基本概况的基础上,对西部地区劳动力对外出口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进而提出西部地区劳动力对外出口的发展策略。
关键词:劳动力 对外出口 西部地区 影响因素 发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F40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6)01-066-03
我国人口众多且劳动力资源充足,特别是西部地区存在着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因此保障西部劳动力的充分就业对于促进西部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就我国西部地区而言,其经济发展水平同中东部地区相比还较为落后,这也是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状。从实际来看,我国西部地区存在着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加大剩余劳动力对外出口对西部地区的发展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但由于受到地区经济发展的限制,在西部地区加大劳动力对外出口会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存在着几个较为突出的问题。
一、西部地区劳动力对外出口的必然性
(一)西部地区劳动力对外出口是西部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2012年的统计资料显示,西部地区12省自治区农村总人口35891万,占全国38%左右,农村劳动力人口达到约16018万人{1},农村劳动力大量剩余是西部劳动力人口的典型特点之一。随着我国近些年经济转型的不断加快,必然存在大量农业领域劳动力向非农业领域转移的现象,由于本地区或国内就业压力过大,为寻求更好的出路,一部分西部劳动力踏上了出国发展的道路,需求在国外就业的机会。
(二)西部地区劳动力对外出口是提升劳动力收入的有效途径
西部地区的产业发展主要以农业为主,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较为薄弱,这就使西部劳动人口的收入普遍不高。从就业结构上来看,西部劳动力农业人口已经出现了供大于求的现象,通过劳动力的对外出口可以减少农村人口,增加农业收入,改善经济环境,缓解经济压力,对劳动力收入的提升有重要作用。
(三)西部地区劳动力对外出口能缓解当地人口和生态环境的压力
西部地区人口众多但环境脆弱,人多地少和生态环境的问题是一个不得不面对的矛盾。通过劳动力对外出口,一方面缓解了人口给社会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压力,另一方面也避免了因拓展生存空间而造成的生态破坏。通过劳动力对外出口来进行人口结构调整,已经成为了西部发展的重要选择之一。
二、西部地区劳动力对外出口所带来的影响
西部地区劳动力对外出口对输入地和输出地都会在经济和社会层面上产生影响,具体表现为:
(一)对输入地的影响
西部地区劳动力对外出口的流向主要是一些发达国家,这些发达国家一方面因为自身经济的快速发展,急需更多劳动力,另一方面发达国家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本国劳动力成本上涨,因此发达国家更倾向于使用外部劳动力。通过劳动力的引入可以解决这些发达国家用工短缺的问题,促进他们的经济发展。据相关统计研究显示,2010年西部地区向发达国家输送的劳动力人口中,建筑行业约占到25%,运输行业约占到8%{2},总体而言,西部劳动力对外出口所从事的工作多为脏、累、苦、危险性高的工作,而这一部分的劳动力恰恰是发达国家最为紧缺的部分。
(二)对输出地的影响
劳动力对外出口对输出地来说,首先是可以增加劳动力收入,推动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当劳动力对外出口后,会缓解当地的人口压力,劳动力流动后思想观念和自己的职业技术水平也会发展变化,当对外出口的劳动力返回西部后,会给地区的经济发展带来积极影响,其次,人口的流动也给当地的生态环境带来了积极影响,有助于缓解西部人口和环境的压力;最后劳动力对外出口可以改变当地劳动力的就业结构,提升劳动力素质。
三、影响西部地区劳动力对外出口的因素
(一)社会经济因素
随着国家对西部地区的大力扶持,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有了很大的变化,但当地的劳动力市场体系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首先,西部劳动力市场缺少相关的法律保障,劳动力市场的交易秩序和交易行为多不规范,劳务流动存在一定的无序性,市场自律程度低,同时劳务双方缺乏维权意识,很容易引起劳务双方矛盾纠纷;其次,西部地区的产业结构不合理,第二产业相对薄弱,导致西部第二产业的劳动力严重匮乏,影响了劳动力对外出口的层次;最后,政府在劳务市场上的管理作用还不够突出,相关的劳务保障体系还不够健全。
(二)劳动力自身因素
结合西部地区发展实际,劳动力自身问题也是阻碍劳动力对外出口发展的重要因素,具体表现为:(1)劳动力素质偏低。西部地区劳动力综合素质偏低,多以农村剩余劳动力为主,这就直接导致了西部劳动力就业面偏窄,就业层次较低,多是脏、苦、累的体力劳动,而当前的劳动市场正在由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技术密集型产业过度,在学习新技术方面,西部地区的劳动力适应能力较差,缺乏主动性,这就在客观上制约了劳动力素质的提升。(2)缺乏专业技能,思想保守。西部地区的劳动力普遍缺乏专业技术,很难从事技术型工作,在专业技术培训方面,既没有提起足够的重视,也没能有机会接受到正规的职业技能培训。同时西部地区生活闭塞,民族众多,与外界接触联系较少,思想相对保守,满足于自给自足的生活,这些都会给西部地区劳动力的对外出口带来阻碍。
(三)地理因素
西部地区气候地形条件复杂,交通十分不便,很多地区尚未开发,这就导致了西部地区与国外发达国家的接触交流相对较少,使得劳动力对外出口的渠道和条件都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在劳动力对外出口的过程中也会出现成本过高的问题;同时西部地区环境封闭,民族众多,人们思想相对保守,更满足于自给自足的生活状态,对于远赴国外、背井离乡的工作可能会产生一定的排斥,这对于解决西部一些欠发达地区的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会产生不少阻碍。
四、西部地区劳动力对外出口的发展策略
(一)建立健全西部劳动力对外出口体系
加大西部地区劳动力对外出口,必须建立起一个由上至下的长效发展机制。首先,要完善西部劳动力对外出口的法律法规建设,让西部地区的对外劳务发展在法律的保障下有序进行,明确劳动者和国外企业间的权利义务关系,保障广大西部劳动者的基本权益,避免由于其法律意识淡薄而在国际市场中处于被动地位。其次,要拓宽劳动力出口的渠道,一方面要提升西部地区的开放力度,加强对外宣传,使更多的外国企业把目光投向西部地区;另一方面要加强本地区的建设,特别是加强西部地区与国际市场的接轨,把当前国际市场的新变化、新信息及时传递到西部地区,提升人们对出国工作的认识程度,并积极加强学习,满足国际市场对劳动力的新要求,形成长效的发展机制。
(二)提高西部地区的劳动力素质
西部地区的劳动力素质整体上偏低,这就需要在劳动力对外出口的过程中,强化劳动力技能培训,提高劳动力素质,让对外出口的劳动力在国际劳务市场中更具竞争力。首先,需转变西部劳动力对国外工作的认识程度,特别是要让劳动者了解国外工作的最新动态和相关要求,为劳动力对外出口打下坚实的基础。其次,要加大对劳动力的培训力度,可以建立公办、民营相结合的劳动力培训机制,整合(下转第71页)(上接第67页)培训资源,提升劳动力技能水平和外语程度,特别是加大对高素质人才的深造。再次,要加大对市场的调研力度,了解市场对劳动力的需求,做到培训就业相结合,省去中间不必要的环节。最后,要加大对教育的投入,特别是要注重学校和企业之间的合作,让职业教育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需要,为对外输送高素质的劳动力提前做好准备。
(三)强化政府的主导作用
在西部地区劳动力对外出口问题上,政府所发挥的主导作用不容忽视。首先,政府要加强对劳动力对外出口信息网络的管理工作,强化信息的沟通,建立与国外劳务机构的长效合作机制和沟通渠道,健全信息服务机制,提高劳动力对外出口的效率;其次,政府还要加强对当地劳动力市场的监管,使西部地区的劳动力资源更有竞争力,劳动力市场更加规范,提升劳动力对外出口的质量;最后政府要为劳动力对外出口提供资金支持,充分履行自身的社会职能,如与外国政府积极进行双边磋商,优化劳动力对外出口过程中繁杂的手续,开拓海外劳动力流通渠道等等。
总结
综上所述,西部地区发展劳动力对外出口具有非常重要的经济意义和社会意义。在国家大力扶持西部社会经济发展的今天,搞好该地区的劳动力对外出口工作,保障该地区的劳动力充分就业,是提升西部地区经济质量、摆脱贫困的重要途径。但值得重视的是,西部地区劳动力对外出口需要结合西部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必须解决劳动力对外出口过程中存在的矛盾。相信在相关各方共同的努力之下,西部地区的劳动力对外出口将会迈向一个新的高度。
注释:
{1}李朝阳.西部地区农村劳务输出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以甘肃省镇原县为例[J].现代经济信息,2014,14:459-460
{2}马艳霞,范钛,石川.我国西部民族地区劳动力转移理论研究综述及评价[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1,02:135-139
参考文献:
[1] 李朝阳.西部地区农村劳务输出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以甘肃省镇原县为例[J].现代经济信息,2014,14:459-460
[2] 胡帮勇.西部农村地区劳务输出问题研究——以三峡库区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0,33:19215-19217
[3] 宋周莺,刘卫东.西部地区产业结构优化路径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3,10:31-37
[4] 朱峰,李放滔,朱倩等.新疆面向中亚劳务输出现状制约因素及发展潜力研究[J].农业与技术,2012,07:161-162+164
[5] 马艳霞,范钛,石川.我国西部民族地区劳动力转移理论研究综述及评价[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02:135-139
[6] 蒲艳萍.劳动力流动对农村经济的影响——基于西部289个自然村的调查资料分析[J].农业技术经济,2011,01:70-79
[7] 张正德,苏毅.浅析西部地区对外贸易发展策略[J].中国商贸,2011,28:211-212+215
(作者单位:贵州大学 贵州贵阳 550025)
(作者简介:李旋(1981—),女,贵州贵阳人,贵州大学经济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国际贸易)
(责编:玉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