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需要“工匠精神"
2016-09-10
时代金融 2016年10期
中国日报网10日消息,3月5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了政府工作报告。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写入了“工匠精神”。一时间,“工匠精神”一词备受社会关注。
点评:近年来,中国人去日本抢购商品的消息频频被媒体提及,从电饭煲到马桶盖。这不能不引发我们对“中国制造”的反思。支撑日本制造不断进取、独立鳌头的初始原动力,其实就是“工匠精神”。在日本,如果你能被别人称为匠人,就意味着你已经成为行业中的佼佼者,受到了社会的极大尊崇。这种社会的认可,让越来越多的日本人扑下身子,几年如一日甚至几十年如一日钻研一个事情,直到将其做到极致。
“工匠精神”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不光引发代表委员热议,也引发社会较大关注。有媒体将其与大众旅游时代、“人地钱”挂钩等一起,列入“政府工作报告10大新词”。一方面,这折射出我国目前已进入产业转型的关键时期,对职业技术人才的需求非常旺盛;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全社会对“工匠精神”的推崇和重视。
弘扬“工匠精神”,最重要的是转变观念。现在,“干技工不如坐办公室”的偏见在一些人当中依然存在。实际上,两者之间只是分工的不同,并无高低贵贱之分。另外,我国已进入产业转型的关键时期,对职业技术人才的需求非常旺盛。为顺应发展需要,教育部负责人在谈到高考改革方案时提出,可能考虑将现有的一个统一高考拆分成“学术型”与“技术型”两个高考。相信随着国家产业战略和教育战略的调整,人们的求学观念、就业观念以及单位的用人观念都会随之转变,“工匠精神”将成为普遍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