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视野下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新探
2016-09-10郭秋艳
【摘要】积极心理学是心理学研究领域的重要分支学科,倡导心理学研究的积极取向。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关系到学生个体的身心健康发展和个人素质的提高,将积极心理学引入到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之中,具有一系列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也是提高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水平的可行之路。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 高职院校 心理健康教育
积极心理学是心理学领域的一门新兴学科,被誉为是心理学发展领域的一次革命。总体来说,积极心理学是从积极的角度研究传统心理学的学科,研究的结论更加积极有效。积极心理学一经问世,便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普遍欢迎。
心理健康教育是高职院校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需要有心理学理论给予理论和智力支持,传统的心理学理论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但是尚不能完全满足教学需要。将积极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引入到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之中,对于提高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大有裨益。
一、积极心理学的发展沿革和主要特点
(一)积极心理学发展的历史沿革
积极心理学属于心理学领域内的新兴学科,以Seligman和Csikzentmihalyi于2000年1月发表的论文《积极心理学导论》为诞生的主要标志。积极心理学起源于20世纪30年代西方学者对于婚姻和幸福感问题的讨论,以及荣格关于人生意义的研究。20世纪60年代出现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则为积极心理学奠定了系统的理论研究基础。受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积极心理学的研究一度中断,心理学的功能和作用也转变为治愈战争带来的心理创伤,消极心理学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占据了主要地位。直到20世纪末,积极心理学的研究才开始广泛出现。一些西方学者将积极心理学的本质概况为“致力于研究普通人的活力与美德的科学”,主张研究人类的积极品质,挖掘个人的内在潜能和建设性的力量,促进社会发展和人类共同幸福。
(二)积极心理学的主要特点
总结起来,积极心理学主要具有如下几方面特点:
1.积极心理学强调个人的价值和优点。积极心理学认为,心理学的作用在于建设而非修补。因此,应当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设定为身心健康的社会群体,而并非少数具有心理问题的社会群体。积极心理学倡导发现个人的优点和美德,而并非通过研究发现其弱点和不足。这种研究思路带动和恢复了心理学研究的应有功能,研究成果更加积极。
2.提出了积极的预防思想。积极心理学并不回避心理问题和心理疾病,而是采取更加积极的态度,重视心理疾病的预防。积极心理学认为,心理疾病的预防主要依靠个体的内驱性动力,而并非是外部对于缺陷的修补。人类自身就蕴含着预防心理疾病的能力,心理学的作用是要引导个体将这些能力激发出来,有效地达到心理疾病预防的效果。心理学的研究应当集中在对个体积极性心理因素的挖掘和引导之中,通过适当干预塑造个体良好的品质。
3.强调个体与社会融合发展。积极心理学除了对个体自身的积极性心理因素进行挖掘和引导以外,还注重个体心理健康发展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强调个体与社会的融合式发展。在对个体实施心理干预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社会、家庭、学校等外部力量。
二、将积极心理学引入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
当前,国内大部分高职院校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集中存在着重视程度不足、教育手段单一、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专业化不强等一系列问题。将积极心理学引入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中,主要具有下列几方面重要意义:
(一)充分发挥心理健康教育的功能和作用
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实施适当的干预,帮助学生树立健康而良好的心理素质。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说教意味更浓,很难从内心深处引发学生的共鸣。通过引进积极心理学理论,注重引导和激发学生的优势,并实施更加积极地心理干预和预防,将会更大限度地发挥心理健康教育的功能和作用。
(二)帮助学生树立更加积极的心态
当前,面对日益激烈的就业市场竞争和繁重的学业压力,很多高职院校的学生都存在着心态过于消极的问题,并对他们的学习、生活和就业产生负面影响。通过引进积极心理学,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和潜力,他们将会树立更加积极的心态,正确对待就业竞争和学业压力,并更加积极主动地进行专业学习。
(三)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
高职院校利用积极心理学理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能够指导学生更加深入和全面地了解个体与集体、个体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促进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人际关系更加和谐,营造更加良好的校园氛围,为教学管理工作的健康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如何有效运用积极心理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笔者认为,对于高职院校来说,运用积极心理学理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应当采取如下措施:
1.全面理解积极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特点。在运用积极心理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之前,高职院校的教师要全面而深入地理解积极心理学的概念、含义及主要特点。在此基础上,结合职业院校学生的特点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际需要,将积极心理学理论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2.整合优势资源,形成教育合力。在深入理解和认识积极心理学理论的基础上,高职院校的管理者还要充分整合校内的优势教育资源,将思想政治辅导员、任课教师纳入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之中,在学生日常管理、专业教学等全过程中应用积极心理学的理论,形成心理健康教育的合力。
参考文献
[1]孙晓英,周文静.积极心理学对高职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科教导刊旬刊.20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