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措并举盘活“沉睡”财政资金
2016-09-10
时代金融 2016年16期
据中新网5月17日消息,审计署日前发布的一份审计结果公告显示,有94.28亿元专项资金未及时安排使用发挥效益;1.41亿元专项资金统筹后仍未及时使用。此外,财政资金统筹不到位,造成资金短缺和资金闲置并存。
点评:为什么这么多存量资金会长期趴在账上?从审计情况看,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原因:第一,资金来源渠道多,分配中碎片化、部门化、私处化现象比较突出,以及一些专项“小、散”的问题,在源头上限制了财政资金整合,基层政府和项目单位“难作为”。第二,一些现行制度规章与统筹使用财政存量资金的政策要求没有及时衔接,涉及专项分配使用的具体制度规定、特别是相关部门有些“专款专用”“打酱油的钱不能买醋”等规定还没有修订完善,基层往往难以突破这些规定进行有效整合,造成“不能作为”。第三,基层怕失去专项支持不敢整合,怕得罪专项主管部门不敢整合,怕影响专项考核、业绩等不敢整合,这些都严重影响了财政资金的统筹使用和效益的发挥。
由于国民经济增速放缓、企业盈利增长乏力以及税收政策调整等因素的影响,我国财政收入告别了前些年的高速增长,增速回落。同时许多民生领域的财政支出呈刚性增加,财政收支矛盾逐渐扩大。在这样的背景下,规范财政资金管理,盘活财政存量资金,能够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显得更加迫切。
在财政收支矛盾逐渐扩大的背景下,当前急需从制度建设层面采取一揽子措施,唤醒沉睡资金,盘活存量,让资金效益真正发挥出来。财政资金长期趴在账上只是表象,一味指责个别地方无济于事,而是要看到背后深层次的制度问题。解决这个问题应该提出涉及系统性制度完善的一揽子方案,同时要注意发挥地方的积极性,让地方结合自身情况探索适合自己的解决方案,把事情做好才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