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及构建途径
2016-09-10魏冬云
魏冬云
【摘要】本文论述了构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的重要性,实现提升行政事业单位的职能服务能力、提升内部行政办公效率、保障财政资金安全及落实反腐倡廉工作的必然选择,但是,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内控体系仍存在一些问题,建设具有片面性、缺乏足够的内控意识及有效的外部监督,针对存在的问题,本文给出了具体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 内部控制
一、构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积极提升行政事业单位的职能服务能力
行政事业单位承载着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职能,随着我国市场经济改革发展的逐渐深入以及公共财政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新问题新困难不断出现,需要行政事业单位积极履行职能,不断转变服务观念,与时俱进地积极解决新问题。通过积极构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对行政事业单位进行积极的内部优化改革,逐步转变其向服务性单位转变,使其更高效更切合实际地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民生服务。
(二)有利于优化行政事业单位机构设置,提升内部行政办公效率
随着我国改革发展的不断深入,行政事业单位逐渐进行机构改革,精简部门,去除臃肿行政化色彩严重的机构与部门,目的是实现简洁高效,服务工作开展半径短,减少不必要的行政成本与人员开支,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进行自我控制与管理,在部门与人员精炼,内部沟通成本降低的情况下,能够不断提升行政事业单位的行政管理效率。
(三)有利于我国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积极贯彻与落实
行政事业单位是国家的职能部门,为履行其服务职能,掌握着大量的社会公共资源,在对公共资源和资金进行分配的过程中,因缺乏监督等各种因素,腐败行为时有发生。行政事业单位建立内部控制体系,可以对单位工作人员的行为、工作作风、履职尽责程度进行自我查找与监督,有效防范舞弊和预防腐败,积极配合我国反腐倡廉及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深入推进。
二、行政事业单位构建内部控制体系存在的问题
(一)内控体系建设具有片面性
总体来说,我国内部控制体系建设起步较晚,最开始仅仅重点关注财务与资金流动方面逐渐发展建立内控体系。最早的内控体系建立在市场经济中的企业间较为流行,行政事业单位开展内控体系建设的起步较晚。2012年11月29日,财政部以财会〔2012〕21号 印发《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该规范所称内部控制,也仅仅只是对经济活动的风险进行防范和管控。随着我国反腐倡廉工作的逐步深入开展,行政事业单位开始引入内控体系的建设机制,因为起步较晚,没有更多的先进经验可以借鉴,行政事业单位的内控体系建设并不全面,仍在不断探索改进的过程之中,行政事业单位的内控仍将重点放在财政拨款及使用用途方面,未来在人事、党风廉政建设、服务工作职能发挥情况等方面仍有较大发展空间。
(二)缺乏足够的内控意识
行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因其单位性质,其工作及工资待遇与企业相比,不具有很强的内外部竞争氛围与机制。因此,很多行政事业单位的领导人内控意思淡薄,认为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开展工作,享受福利待遇,根本不需要建立内部控制体系,或者即使建立了内控体系,也是形式大于内容,日常工作中内控意识不强。因目前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大多停留在经济活动方面,大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片面的认为,建立的内控体系与单位的财务管理制度与系统是一样的,其主要作用是在于有效控制行政事业单位收支等经济活动,对自身的影响及作用不大,对开展工作及提供服务水平的影响没有实质影响。
(三)缺乏有效的外部监督
在改革开放进入新时期的背景下,市场经济中的主体行为都要有外部的有效监督,才能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实现市场更加平稳运行。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属于国家职能单位部门,其自身承载着监管其他部门的责任,使其自身缺乏有效的外部监督机构。即使建立了科学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在实际操作中也缺乏有效的执行,没有外部监管部门的考核与服务工作检查与指导,内控体系将失去本身的作用,出现一些问题。
三、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构建的重要措施
(一)营造良好的内控建设氛围
要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积极开展建立内部控制体系的宣传与学习,使得领导干部认识到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性并重视内部控制建设,让单位员工从思想上接收并重视内控体系在工作开展过程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只有在思想上引起足够重视,才能内化为外在的行为。当内控体系真正从思想深处得到行政事业单位领导干部及全体员工的认可,其工作中的主动性、服务能力才能实现更好的提升。因此,对内控体系建设的必要性及重要性的宣传与学习是十分必要的。
(二)构建科学全面的内控体系
在建立良好的内控体系建设的良好氛围后,要不断完善已有的内控体系,使得内控体系真正实现积极推动行政事业单位更好的发挥服务职能,促进行政事业单位提升服务质量与效率,改变传统的仅关注财务资金方面的控制的片面局面。具体来说,行政事业单位要以财政部规定并下发的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管理规范为指导,结合单位的实际,对单位的全体员工与开展所有业务全部囊括其中,使得在符合国家管理规定的基础上,内控制度更具针对性与指导性。
(三)严格执行内控制度
行政事业单位构建科学全面的内控体系的最终目的,是为实现事业单位服务质量与工作效率,因此,事业单位要严格执行已经建立的内控制度。具体来说,要制定职责明确的制衡机制,促使单位各部门预算系统与财务系统的相互促进与制约,确保行政事业单位有明确的财务收支明细,同时,要通过积极撰写内控体系执行情况报告,掌握执行落实情况。
(四)强化内部信息披露机制
事业单位内部要通过建立信息披露制度,以季度为单位,定期向监管部门报送工作进展,披露相关信息。通过信息披露的机制,将事业单位运行及服务工作开展情况,存在问题,财务使用状况等信息及时有效进行总结并向监管部门进行报送。内控体系建设要将定期的信息披露作为发展建设的长效机制。
(五)加强外部监督与监管
为实现内控体系在行政单位积极有效开展,切实提升其服务质量与工作效能。要通过开展外部监督管理与检查对其工作进行监管。审计部门要独立、公正、公开并定期地进场开展内控体系工作开展情况检查,对事业单位财政资金使用及流向、服务职能工作情况开展、群众满意度及年度工作指标完成情况进行综合考评,从整体上对事业单位工作情况进行科学有效评估。
综上,党的十八届四种全会,对行政事业单位要积极建立和实施内控体系提出了明确要求与发展建议。随着我国改革发展的逐步深入,事业单位承载的社会职责面临着新的情况与新的考验,因此,要通过积极建立内控体系,不断优化其社会服务的职能,提升服务效率,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建设服务。
参考文献
[1]王雪.新时期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研究[J].商业经济与管理,201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