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图书馆在“书香校园”构建中的策略研究

2016-09-10王永荣

经济师 2016年2期
关键词:书香校园策略

王永荣

摘 要:从高校图书馆的角度研究了构建“书香校园”理念的策略,通过举办“大学生读书节”,成立图书协会,举办名师讲座,开展各类竞赛等丰富学生读书的氛围,唤醒学生读书意识。

关键词:书香校园 策略 大学生读书节

中图分类号:G25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6)02-233-02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人们从纸质媒介获取信息时代转向了电子信息化时代,从文字时代走向读图时代。这一根本性的转变,导致原来从单一化的理性认知走向了全面多维的认知,从早期的书本理性逻辑,走向直觉的读图时代,动脑、动嘴、动手全方位的认知时代。高校图书馆原来单纯从纸质图书提供服务的时代已经远远落后于读者需求,从近期图书馆图书借阅量的显著下滑即可看出,读者借阅量正在逐年降低,读者借阅量大多集中在功利阅读基础上。例如:英语四、六级考试,教师资格证考试,公务员考试等,流行的文学类小说居多,对于传统经典人文类的书籍借阅有限,专业类图书较少。图书馆面对读者需求的改变使其功能也发生着根本性的改变,人们不再仅仅是从获取知识这一传统意义上要求图书馆,而是全方位地从感性、理性、直觉各方面去感知图书馆的存在和功能价值。图书馆作为构建“书香校园”的重要部门,研究图书馆构建“书香校园”的策略尤为重要。

一、“书香校园”的理念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时代对于知识的高度重视,对于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呼声正在增多。同时,随着社会的转型,市场经济正在进入社会的每个角落,传统的教育模式和方法受到挑战。人们的阅读思维日益功利化,传统以及现代的人文思维正在被功利教育所取代,应试教育就是最典型的代表,导致学生的阅读大多以完成学业目标,达成目的为阅读导向,极大地扭曲了读者的心灵。读者在一种有限的空间封闭的思维里定向学习,使得阅读乏味,缺乏想象力和悦读感。因此,“书香校园”正是在这一时代背景下提出的。

“书香校园”最早由我国台湾教育界提出,“新教育实验”的倡导者朱永新教授认为,“书香校园”是指通过创设浓郁的读书环境与氛围,推荐优秀的阅读书目,开展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培养师生强烈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使阅读成为伴随人终生的生活方式,从而为建设书香社会奠定基础。“书香校园”是学校文化的集中显现,创建“书香校园”是现代社会精神家园的呼唤,是学校内涵及校园文化发展,提高高校办学特色的重要举措,以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为载体,形成内涵丰富、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1}。构建“书香校园”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核心理论——培养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人梦想成真的有效途径。即培养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人。他的“个性发展”强调,在全面和谐发展的同时,必须使人的多种才能、天资、意向、兴趣、爱好等个性特点得到充分发挥,实现学生个性全面和谐发展关键是学生的自我教育,而学生自我教育有赖于学校千方百计地去提高学生精神境界,充实自身的精神力量,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这些都是与读书密切联系的,因此,构建“书香校园”对实现人的个性全面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2}

二、高校图书馆实现“书香校园”的策略

高校构建“书香校园”是一个生态系统,必须有联系、有步骤、有组织地科学地实施。首先,图书馆要根据学校办学特色与学校各组织机构二级学院紧密联系开展实施。从新生入学开始与每个二级学院合作,将新生的入学教育结合,邀请各学院的优秀毕业生或者各领域杰出代表,为学生做关于本专业发展方向的专题讲座,以确立学生大学四年的学习方向,有了方向便可有针对性、有动力地进行学习。其次,图书馆成立图书协会与团委宣传部合作举办“读书节”,围绕读书节可以开展读书节系列活动,如:开展图书找寻比赛,评选入馆积极分子,评选“悦读之星”,开展主题演讲比赛、主题书吧推荐书目阅读协会、新书展览、漂流站、艺术作品展览、读书会、专题讨论室等活动。

1.新生入学讲座。图书馆应与各二级学院合作,开展好新生的入学教育,大一新生入学时怀着憧憬和喜悦的心态进入校园,这也是他们即将步入社会的前一站,在这四年里要做些什么以及将来自己踏入社会要做些什么不得而知。因此入学第一步应该让学生知道本专业发展的基本方向,各学院可以邀请各专业优秀毕业生以及该领域杰出代表为新生做大学学习目标或者说人生目标的启蒙,有了方向犹如黑暗中有了明灯,前进中有了方向。图书馆是学生在这个方向前进的重要场所,这里提供他所需要的各种知识以及人生智慧,这里是人类文明的宝库。在入学初不单要进行专业启蒙,还应当做好人生启蒙,不仅在专业上要成才,在精神上更要成人。邀请人文学院老师在全校做人文教育的讲座,以必修课的方式要求学生阅读人文类经典著作,并做读后感进行讨论。精神的力量是无形的,在不知不觉中改变着一个人的价值观、行为方式乃至一生。

2.成立“图书协会”以及举办读书节。“书香校园”理念需要以一系列相关活动为载体。而举办活动的前提必须要有相应的学生组织机构。因此,成立图书协会尤为重要,这是理念得以实施的前提和保障。同时,还必须成立相关的下属部门如:组织部、外联部、财务部、宣传部、编辑部、信息部等。各部门团结协作方能使协会良好运转。图书馆协会属于图书馆的执行机构,同时为了加大执行力度也可与学校团委以及学校宣传部合作,图书协会可以围绕一年一度的“世界读书日”来举办大学生读书节,读书节期间可以举办许多活动调动学生参与读书的积极性。例如:竞赛的方式、演讲比赛、图书找寻比赛、评比“悦读之星”、表彰“入馆积极分子”、读书会、专题讲座等等。这些活动的获奖者将统一在大学生读书节闭幕期间进行表彰,闭幕式晚会由图书协会组织举办,在学生才艺表演的同时穿插各类活动的颁奖仪式,闭幕晚会的举办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读书节,参与到“书香校园”建设中来。

3.成立读书会。读书会是课堂教学以外,为满足学生课余读书爱好而成立的组织。目的是为了满足学生课余生活,拓宽学生眼界,培养学生爱好,陶冶学生情操而建立。学生可以通过各领域的读书会阅读该领域最新进展,以及来自不同专业背景学生不同视角,丰富对作品的理解。在组织上可以以作品为对象,也可以人物及其作品为对象进行讨论,切忌理论性过强,枯燥、死板的要求,打击学生积极性,要以兴趣为导向,通过不同知识背景对所讨论作品的理解,进而增进阅读者之间的交流,通过一个人的发言可以判断一个人的价值观,同时增进彼此了解。例如:《红楼梦》的讨论,可以从文学、诗词、医学、生命哲学等角度进行讨论,在不同角度之间唤醒对这部名著的认识。这是不同知识背景下的交融与共赢,让读书会成为各专业各学院有学识的同学表演的舞台,成为彼此展现的驿站,成为彼此沟通和了解的桥梁,让生活和生命变得更加饱满和充实。

4.推荐书目。大学阶段是学生拓展思维,扩展眼界的重要阶段,图书馆应与二级学院合作,提供专任教师所需的各类书籍,大学课堂与中小学课堂应有本质区别,大学课堂更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不是知识的灌溉,因此,专任教师可将课堂更多地还给学生,自己做一个组织者,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教师前半段将该门课的基本概念及内容讲解清楚,后半段只需设定课堂的议题,组织好课堂进行分组讨论,讨论前要布置好课程相关的书单,并要求学生课后到图书馆查阅相关的书籍,学生作为小组的代表要参与讨论,必须进行充分准备,这一方式改变了学生被动消极的方式接受知识,转而围绕特定议题积极主动地学习,并寻找知识。图书馆专业类的书籍可以获得更广泛的利用。这一过程是两种心理的变化,一是从被动的学习向主动学习改进,二是从昏昏欲睡的没有学习任务状态到自主学习状态的转变。

5.开展图书找寻比赛。“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想在图书馆智慧的海洋里找寻属于自己的财富,首先要学会找寻图书的方法,图书的排列都是有规则的,来到图书馆首先要明白的就是《中图法》基本大类的划分,例如B类为哲学宗教类,I类为文学类,O类为数理科学和化学类等。图书排架是按照索书号顺序来排列的,索书号由分类号、著者号、卷次号及版本号等几部分组成,排架时先分类号,再著者号最后是卷次号及版本号。比赛的规则是,在规定的时间内每个参赛者根据所提供的索取号找到对应的书籍,找到的册数越多名次越靠前,最后奖励前几名参赛者,可以作为课外活动的学分。通过读书找寻比赛,可以帮助学生对图书排列的认知,可以更快速精确地找到属于自己需要的图书。

6.新书展览以及漂流站。图书馆每年都有经费用于购置新书,这些著作是各专业领域最前沿的体现,为了让读者更好地了解本专业的发展动向,在进入书库前,有选择性地将其在图书馆大厅先展出一个星期供读者阅览,再进入书库上架。这样更能引起学生对图书馆的兴趣,可以不需要寻找就可以看到本专业领域的新动态,在没有上架前就开始借阅流通,可以增加书籍的流通量。同时,设立旧书漂流站,将读者捐赠的图书统一安排在漂流站,需要的读者可以取走,从而实现书籍的传递阅读,提高书本的利用率,特别是每年毕业生离校期间,一些毕业生会将考研和考公务员类的书籍捐赠给图书馆,这部分书籍可用于漂流,捐赠者带有自身的笔记能对后来的读者提供参考,从而使书籍为后来者提供帮助。

7.评选“悦读之星”表彰“入馆积极分子”。高校图书馆的功能是服务读者,如何让书籍提高利用率是图书馆功能存在的关键,让读者远离网吧的虚拟世界,走进人类文明宝库的精神世界是图书馆人的责任,为了鼓励读者走进图书馆,同时鼓励读者借阅图书,每年可以通过图书借阅系统统计图书借阅量,表彰借阅量前10名读者;另外,也可以通过门禁系统查询一年中进入图书馆次数最多的前10名的读者。为了鼓励学生读书,与二级学院合作可以将这一奖项作为学院评奖评优的参考项目,在读书节闭幕式活动中发放荣誉证书以及书籍类奖品,以鼓励读者再接再厉;同时,也为其他同学树立好读书榜样。

8.艺术作品展览。艺术可以唤醒读者的创新意识,开阔读者的眼界,美化读者心灵,为了增强校园的艺术氛围,图书馆可以和艺术学院合作,利用图书馆的空间定期展出作者作品,图书馆是读者流动频繁的场所,作品展览于此有利于作品的宣传,例如:学生的毕业作品展,作品汇集了作者大学四年才情、经历、汗水。一幅幅灵动的作品展示在读者面前,对读者而言是美的享受,是人生的启迪;而对于作者而言,作品在展出的过程中得到传播和共鸣是对其努力最大的肯定,在这里欣赏者与被欣赏者对话,创作者与鉴赏者共舞,达到了艺术上的和谐与共鸣。这是图书馆艺术作品展览功能的重大体现。

三、结束语

“书香校园”的建设是一个系统生态的建设,建设好这一生态有赖于学校师生、社会以及家庭的互相协作,使读者形成一种终身阅读的理念,是“书香校园”建设最终的理想。而本文正是从高校图书馆这一层面对“书香校园”建设进行策略研究的。

注释:

{1}闫震普.“书香校园”概念解读.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J],2013(2):1

{2}朱永新,林兴.苏霍姆林斯基与“书香校园”建设研究.集美大学学报[J],2005(3):11

(作者单位:台州学院 浙江台州 317000)

(责编:若佳)

猜你喜欢

书香校园策略
基于“选—练—评”一体化的二轮复习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经典开启幸福,书香润泽人生
对拓展农村中小学图书馆服务功能的探索
农村学校构建书香校园的有效策略探研
浅谈书香校园的创建途径
高职院校图书馆读书节活动实践与思考
创建读书会 营造书香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