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北省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策略研究

2016-09-10党辉

经济师 2016年3期
关键词:产业集群协作产业链

摘 要:创新型产业集群是一种全新的经济形态,河北省在此方面已确立了试点单位并分批推进,取得了一定成绩。河北省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认识上存在误区、支撑环境有待于完善、协作质量不高、缺乏创新型人才等问题,提出了强化创新成果的保护力度、完善支撑环境、提高协作水平、强化开放合作等四项措施。

关键词:创新 产业集群 协作 产业链

中图分类号:F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6)03-166-02

一、创新型产业集群内涵

创新型产业集群是一种全新的经济形态,对形成全球性竞争力的产业链起着强有力的带动作用。创新型产业集群是以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品牌产品为主载,通过建立、完善创新驱动机制,运作新型商业模式,在新兴产业特定的空间、领域发挥作用。

创新型产业集群区别于传统产业集群有四个特征。一是体现在创新主体上。创新型产业集群的主体是创新型产业,创新型的人力资本。创新型企业不仅仅指单体性的企业更主要指供应商、用户企业、竞争企业以及相关企业等。二是体现在创新内容上。创新型产业集群的支柱产业主要是技术含量较高的知识型产业。三是体现在运作模式上。创新型产业集群的运作模式是不断创新的商业模式,主要表现在这种模式是高等院校、科研机构、金融机构、政府事业职能机构、要素市场以及基础设施等要素的高度集成上。要素与要素之间须有完善的信息资源共享机制。四是体现在创新软实力上。创新型产业集群的软实力主要是指创新制度与创新文化,各级创新主体应建立、完善更为合理的创新法律、创新机制,营造一种学习、包容、坚韧、创新的文化氛围各级主体应塑造自身特有的创新文化,建立、完善实用性较强的创新激励机制。

二、河北省创新型产业集群现状

河北省推进创新型产业集群起步较晚,为培育壮大中小型企业,实现河北省高新技术迅速发展,走健康、绿色、集约发展之路,从2011年开始河北省加大了对创新产业集群的投入力度,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1.试点先行。2011年保定新能源与智能电网装备产业集群确定为河北省首家国家级创新型产业集群的试点单位。该产业集群主要在光电、风电、新型能源、高效节能、智能输变电以及电力自动化六个方面进行探索应用,其应用技术在国内优势突出,取得了较为明显的创新效果,其影响力已从国内延及国际,截止目前,已有300多家中小企业在此领域投入运行。

2.分批推进。继试点产业以后,2014年石家庄、张家口、唐山、邢台、邯郸等城市相继引入创新型产业集群。这些产业集群主要集中在卫星导航、公共服务、光电子、矿山设备、循环产能等领域。各级政府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支持、鼓励创新型产业集群发展。创新型产业集群在推动产业升级,促进创新成果转化,提高自主创新研发能力,优化人力资本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3.成效明显。一是拓宽了推进载体。目前,河北省已建立5个国家级高新区,21个省级高新区。高新区的建立有助于科技成果的转化落地。二是激活了创新主体。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是我国产业升级的主导方向,河北省已有400多家中小企业致力于创新型技术的研发应用,这是推动产业升级的主力军。

三、河北省创新型产业集群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对创新型产业集群在认识上存在误区。一是在概念上存在认识误区。省内不少职能部门对创新型产业集群内涵认识存在误区,误将产业集群同产业集中、产业链等概念混淆在一起。二是在推进方式上存在误区。不少地方政府认为推进创新型产业集群就是建设新型工业园区,相关职能部门在没有充分进行调研的情况下,盲目建设工业园区、科研机构,出现“大而全”、实用性差的“面子工程”。三是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重视不够。许多企业不具备自主研发、自我创新能力,出现哪种产品利润大、有前景便跟风上,模仿大过创新。政府主管部门缺乏相应保护机制,对创新型产品、专利等成果的保护力度不够,对具有创新能力的创新主体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致使企业创新驱动力不足。

2.创新型产业集群缺乏完善的环境支持。一是制度环境不完善。创新型产业集群的相关法律、法规、实施条例、企业标准尚待建立健全,与创新型产业集群有关的行业协会、组织发展迟缓,缺乏相应的金融担保、教育、服务等中介机构的支撑。二是缺乏创新技术的支撑。不少企业自主创新研发能力、创新技术水平较低,创新产品的配套设施及相应技术水平达不到要求,产业链的关联度、集中度低,市场竞争能力不强。三是创新文化影响力不够。不少企业轻视创新在企业文化中的地位,创新意识未能较好地在员工中入耳、入脑、入心,创新文化氛围不浓,执行情况不理想,没有真正地将创新意识融入到员工的行为中。

3.创新型产业链集群协作质量不高。一是表现在创新型产业集群企业之间协作意识不强。不少集群内企业之间存在互不信任,恶性竞争等不良竞争行为,导致产集群未得到健康发展。二是校企之间合作意识不强。不少校企之间合作项目仅停留在浅层次上,真正涉及到核心技术领域的项目不多。另外,高校的科研战略计划与创新型企业发展规划吻合度不高,以至于呈现校企之间合作“貌合神离”。三是产业链之间的协作水平不高。河北省创新型产业集群从整个产业链以及延伸影响程度来看,协作水平较低,产业链内上下游企业的衔接不紧密,产品“供——产——销——服”供应链未能有效衔接,从而导致成本战略、生产计划以及销售策略未能实现最优化。

4.缺乏创新型人力资本的支撑。一是缺乏创新型人才实施战略,创新型人才缺少成熟的发展平台,创新型产业集群企业之间开展技术合作与分享交流的机制尚未构建,与创新型人才激励相关的期权、技术股份与分红等机制也未能很好地建立。二是缺乏真正的创新型技术人才。目前,河北省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需要大量的高层次的科技人才、创业人才、高技能人才。就河北省目前的情形看,创新型人力资本的劳动力技能较低,在某些领域甚至出现较为严重的“技工荒”。

四、河北省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的四点措施

1.强化集群创新意识,加强创新成果的保护力度。一是各级政府要系统规划创新型产业集群发展的定位、目标,推进举措与激励机制,突出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重要地位,统筹规划好产业规划与创新型产业集群的辩证关系,构建新的推进模式,建立科学合理的创新激励机制,加大对创新研发、创新技术的投入力度,提供多元化的信息服务,支持和服务于整个产业集群的技术创新行为。二是各级创新成果保护部门要建立健全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为创新研发及成果应用提供公平、公正的法律平台。相关主控部门通过构建科学合理的经济评价指标对知识产权管理力度,开展行业、产业专利态势以及重大经济科技活动进行客观评议,为创新型产业集群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的基础保障。

2.为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创造良好的环境。一是各级政府可通过行政手段建立、健全创新成果的保护激励机制为创新产业集群的推进构建稳健的政策环境。二是各级政府加大对公共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的投入力度,加大对创新型中小企业的资金、政策支持力度,为期健康发展提供正确的引导。三是各级政府在创新型产业集群基础设施建设上要加大对专用基础设施、现代物流、中介机构以及创新文化氛围等方面的投入,同时要强化对公共服务机构的扶持力度,为创新型产业集群推进提供强有力的基础支撑。四是各级政府要通过整合资源、共享信息、广泛吸引社会闲置资金等形式,建立覆盖创新研发、成果转化、市场应用等多环节资金支持体系。充分发挥省级股权的引导作用,鼓励民间资本充分融入到创新型产业集群融资渠道中来,通过采取强有力的激励机制,加快创新技术成果的转化。

3.加强开放创新合作,提升创新型产业集群的协作水平。一是各级政府要积极倡导创新型产业集群企业将眼光投向世界前沿技术,通过吸收人才、融合技术、委托合作、构建研发中心等途径开展国际间创新技术合作;通过共建创新产业基地,有效推动创新型产业链的拓展与延伸,同时开发探索核心产业链,形成自身优势,带动辅助链的稳健发展。二是各类创新型产业集群下企业组织要注意整合优化各类资源,充分做好“产——供——销”的市场调研,实现“生产——需求——服务”的高度衔接;同时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协同,通过为院校、科研机构搭建学生实习基地,不断培育适应能力较强的创新型产业集群持续发展提供优秀的人力资本。

4.发挥核心优势,提升创新型产业的发展水平。一是各类创新型企业要大力强化技术创新、逐步培育具有独特创新技术水平和自身优势的产业集群的主打品牌,逐步扩展主打品牌在国内以及国际市场的影响力。二是各级政府主管部门、各类创新型企业要积极组织实施品牌培育工程、致力于打造技术含量高,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的主销品牌,重点培育“国字号”、“省字号”区域品牌。三是各类创新型企业要积极探索多种产业集群发展模式,将电子商务、社交网络、移动设备等现代电子商务手段融入到创新型企业的推进过程中,促使线上电商与线下专营的有效衔接。四是各级政府主管部门要着力培育创新型产业集群的龙头企业,围绕“研——购——产——销——服”产业链体系,整合创新资源,促进产业集群的深度协作,发挥产业链的最大效用,提升产业集群的价值。

[课题名称:《河北省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策略研究》,2015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课题编号:2015020202)。本论文为课题研究最终成果。]

参考文献:

[1] 王缉慈.关于发展创新型产业集群的对策建议[J].经济地理,2011(7)

[2] 邓淑华.国家高新区崛起创新型产业集群[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12.7.8

[3] 胡兰.建设创新型产业集群力促国家高新区的战略提升——科技部火炬中心主任赵明鹏谈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工作[J].中国高新区,2012(3)

(作者单位:邯郸职业技术学院 河北邯郸 056005)

(作者简介:党辉,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物流管理。)

(责编:贾伟)

猜你喜欢

产业集群协作产业链
“饸饹面”形成产业链
团结协作成功易
产业链条“链” 着增收链条
协作
产业链春之奏鸣
基于产业集群导向下中小型企业工业产品创新设计模式再造
新常态下蚌埠市玻璃产业集群发展探究
安徽省产业集群与城镇化的互动关系
湖北省大冶市食品饮品产业集群效应分析
协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