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服装产业集群的集约式发展模式研究

2016-09-10喻汇

经济师 2016年3期
关键词:模式

摘 要:近年来,江西省赣州市利用毗邻珠三角的区位优势,积极加大服装产业的培育力度,加强招商引资和配套服务工作,服装产业得到了较好的发展。文章分析了赣州市服装产业的发展现状、主要特点,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并对对江西省服装产业发展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服装产业集群 集约式发展 模式 江西赣州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6)03-058-02

作为人类提供物质和文化消费的一个传统产业,服装产业为世界文明、工业化和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在我国,该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传统支柱产业,一直以来都是国际竞争优势比较明显的产业之一。它对扩大就业、出口创汇、繁荣市场、带动相关产业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江西省赣州市利用毗邻珠三角的区位优势,积极加大服装产业的培育力度,加强招商引资和配套服务工作,服装产业得到了较好的发展。

一、赣州市服装产业的发展现状

纺织服装产业属于赣州市重点打造的“三个三”产业集群中的轻纺产业。截至2013年5月,该市共有规模以上纺织服装企业82家。2013年赣州市纺织服装行业累计生产服装1.55亿件,主营业务收入首次突破百亿元大关,达103.8亿元,同比增长17.3%;实现利税7.7亿元,同比增长33.8%,其中利润3.8亿元,同比增长38.4%。

目前,赣州市82家规模以上纺织服装企业分布在16个县(市、区),其中又以于都、兴国、宁都、石城、龙南、瑞金、全南、南康、赣县、章贡区、赣州开发区等11个县(市、区)为主,这些地区占全市规模以上纺织服装企业户数的95%,主营业务收入的90.9%。该市纺织服装行业的主导产品是女性内衣、针织毛衫、西服西裤及各类成衣。以生产西服西裤并已经形成产业集聚发展特色的南康市是江西省五大省级纺织服装产业基地之一。其他时装、运动、休闲等各类服装则在以上11个县(市、区)均有分布。该市纺织服装行业属典型的以出口为主的加工型产业,毛针织和女性内衣产量在全省纺织行业中占有相当分量,具有较好的发展优势。

二、赣州市服装产业发展的主要特点

1.产品种类不断丰富。全市服装产品主要有西服、衬衣、西裤、内衣、童装、礼服、针织品等。通过近几年的发展,企业正在由生产加工向品牌塑造、由单一产品向系列化方向转化,涌现了一批品牌企业。其中,新雅长生制衣、富翔服饰实现了西服、衬衫、西裤、休闲产品的系列化生产,江西曼妮芬服装有限公司已拥有品牌内衣等产品的大规模化生产能力。

2.逐渐形成了较为稳定的国内外销售市场。经过多年的高速发展,赣州市的服装市场不断扩大。在外贸市场方面,富翔(赣州)服饰有限公司的产品已经销往中东、南美以及国内香港等地区;裕峰制衣厂的童装、力荣针织公司的针织衫成功打入了欧美市场;祺鸿羽绒制品、日凯纺织品等产品在上海、广东等地也有了稳定的消费群体。全市服装产业的市场覆盖区域发展稳定并不断扩大。

3.技术水平不断提升。江西曼妮芬服装有限公司已建成实验室开展产品研发工作,从美国进口的CNC加工机及对色仪等设备,为产品研发提供了更准确的数据,使产品更舒适更符合人体的需求。新雅长生制衣公司建设的赣州服装研发展示服务平台已经建成,将有效改善赣州服装企业内部发展环境,夯实产业研发基础,进一步提升服装企业运营能力及管理水平。同时,产品档次明显提升,由最初以普通面料为主等发展为以精纺面料为主,经营模式则由原来的单纯贴牌加工为主向发展自有品牌过渡。

4.发展后劲不断增强。通过承接产业转移,很多沿海地区服装产业将产品制造基地迁移至赣州。如江西曼妮芬工业园、赣州荣创服饰创意园项目已经建成并投入使用。大批沿海企业的迁入为赣州服装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活力,并形成了一定的产业集聚效应。

三、赣州市服装产业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抗风险能力不足。企业多为出口加工型企业,生产经营模式单一,长期以贴牌加工为主,忽视自主开发能力和自有知识产权,利润率微薄,抵御原材料价格波动、用工成本上升、人民币升值、出口市场萎缩等不利因素影响的能力不足。尽管有一些自主品牌企业,但数量偏少。

2.产业配套能力不足。主要体现在产业链不完整,水洗、印花、绣花、后整理等配套产业层次不高,难以达到赣州市中高档出口产品的质量要求。缺乏专业市场配套,尚未拥有规模化的纺织服装原辅料专业市场,钮扣、拉链、商标印刷等配件也无法就地完成采购,这极大地制约了本地企业的产品生产周期,也增加了企业的运营成本。

3.部分企业面临招工难问题,服装专业人才短缺。近年来,赣州市通过多种途径解决企业招工难问题,使多数企业招工难问题得到缓解。但是大部分纺织服装企业软硬件设施水平相对薄弱,加之部分工作岗位劳动强度大、工作时间长、工资福利偏低,造成部分纺织服装企业仍然面临招工难问题。

4.产业规模偏小,产品档次不高。产业总体规模偏小,无法发挥规模效益。而纺织服装产业的不断发展升级,使服装行业竞争更加激烈,同时随着国内人民生活的不断提高,对纺织服装品的消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穿着不仅要舒适、易保养,而且要时尚、有个性。而目前赣州市服装企业关注重心主要在价格优势,距离品牌化、个性化仍然有不小距离。

四、对江西省服装产业发展的建议

1.制定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制定符合赣州实情的服装产业发展规划,立足全市服装产业现有基础条件,设计开发服装行业主导产品、优势产品、特色产品,完善产业链条,营造良好的企业发展外部环境,促进全市服装行业快速发展。

2.培育自主品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目前,赣州服装产业已经由生产加工型向品牌营销型转变。政府应当鼓励和扶持企业加强科技进步和技术改造,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大研发设计投入,着力培养设计师队伍。

3.加快配套产业发展,构建服装产业集群。大力支持产业上下游关联产业发展,形成专业化分工明晰、上下游产品配套的产业集群。全力构建服装产业公共信息化平台,提高自主品牌宣传策划水平,扩大赣州服装产业自主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

4.加大人才队伍建设,为企业发展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和保障。在服装行业不断转型升级的前提下,科技型、专业型人才的竞争也愈演愈烈。应不断加大服装设计创意人才和科技型人才的激励,建立长效的绩效考评机制充分调动人才的积极性。鼓励赣州企业与国内知名服装高校的合作,成立高等技能人才实习基地;另一方面通过与职业院校、技校合作,培养了一批优秀的技能型人才,提升赣州服装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基金项目: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基于产业集群的江西省服装文化创意产业集约化发展战略研究(项目编号JC1342)”]

参考文献:

[1] Hartley J.Creative Industries[M].Blackwell Publishing Ltd.U.S.,2005

[2] 上海市经济委员会:创意产业[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5

[3] 郭利平:产业群落的空间演化模式演进[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6

[4] 欧阳有权:文化产业概论[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7

(作者单位:江西服装学院国际学院 江西南昌 330201)

[作者简介:喻汇(1971—),男,江西服装学院国际学院副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企业管理。]

(责编:若佳)

猜你喜欢

模式
关于师幼互动的文献综述
从《后窗》看希区柯克作品的人性怀疑论
以市场为导向的经济管理模式转变分析
基于产业需求的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高端饭店业产学研模式研究
永续债券探析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中学数学创造性教学的模式与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