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业税改增值税过程中的问题及对策
2016-09-10郭敏刘欣欣
郭敏 刘欣欣
【摘要】随着经济体制的发展以及企业全球化的日益趋同,各类企业之间既可以在行业中施展自己的能力也存在着相互间的竞争。企业作为营利组织,为了能获得更大的利益,除了降低营运成本、提高自身的生产及品牌优势外,税收成了重中之重,税收作为支出的必然组成部分,在时代的变化下衍生出很多不同的形式,自1994 年以来,增值税与营业税同行的制度沿用至今。但由于经济的不断发展,营业税无法适应如今的经济,我国在近年提出了关于营改增的一些设想。不过我们需要知道的是,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本次税改也同样是一个道理,在税改期间我们要克服一系列的问题才是解决本次改革的关键所在。本文不仅总结了营改增的必要性,还对现行营改增的地区进行剖析,从中找出营改增在税改中存在的种种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给正在趋于完善的税收制度提出宝贵意见。
【关键词】营业税 税改 增值税 问题 对策
一、营改增的必要性
我国现行营业税涉及面较广,有着复杂多变的情况,在新的经济现象中,营业税没有办法把这些情况都囊括在征税范围内,我们也无法认定新项目的高低税率,而增值税的出现恰恰可以改变这种情况,因此营改增成了势不可挡的改革潮流,首先,营改增能够平衡税负,促进公平竞争。不重复征税是增值税的一个重要特点,正因为如此,无论一件物品经过多少个公司的增值,企业也无需再此过程中承担多余的税负,由此可见,营改增更具有合理性,它更加适应市场的发展,让市场更有公平竞争的基础。其次,有利于进出口商品税收的调节。当今各国对外贸易都讲究限入奖出,有各自的退税政策。退税政策有利于更好的进入国际市场,而我国因为重复征税的现象无法降低自己的营业成本,这样不仅影响货物对外的竞争力,同时也造成出口商品补贴增多。实行增值税就能够避免以上问题出现,做到一次性将税款准确地返还给企业。实行营改增后,因为无法重复征税,国内物品与国外物品的价格相差无几,有利于国际间同等纳税,维护了我国的利益。除此之外营改增还存在让财政收入稳定可靠的优势。征税范围变广,征收的人数增多使国家的税源变得充足,让增值税成为税收的另一个保障。不仅如此营改增可以实现在征税中的互相制约,审计,有效防止偷税漏税的现象。增值税环环相连,如有一环少缴了,必然导致后一个环节税收增多。由此可见,增值税发票可以制约买卖双方纳税利益。这种制约关系既可以避免纳税人偷税、漏税和错计税款也有助于税务机关的监督与检查。
宁波市各行业税改情况:
宁波作为一个港口城市,在商业领域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是中国主营集装箱和散货的中转枢纽和储存基地,装卸集装箱、原油、煤炭等货物吞吐量全球位居首列,同时宁波港的经济区位优势巨大,企业效益良好,拥有庞大的客户群体和充裕的货源基础,正是由于宁波市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人文环境,使宁波市成为本次营改增的一个较为具有代表性的试点,本次营改增适用于交通运输业、部分现代服务业等行业。此外,其他原有营业税所带来的优惠仍得以继续实行。因此营改增如火如荼的进行,首先影响的是物价的变动,由于企业减少增收额外的税率,有可能带动相关产品价格下调。根据熟手与物价的关系,营业税款属于计税价格的一个方面;增值税款是属于计税价格以外的税收。会计核算中,营业税采用的是根据销售收入与适用税率乘积方式计算,一次性全额入账;而企业采购,销售环节分别有进项税和销项税,由于增值税是环环相扣,不会引起重复征税,对物价直接影响主要体现在末端销售环节,因此相对于营业税等价内税来说,其对商品价格的税收具有中和意义。由于实施了营改增,我国于2012年的减税数额有所增加为400亿,预计之后将会有更多的企业受到减税政策的福泽。如果“营改增”改革在全国范围推开,再辅以合理的价格引导机制,理论上可能会带动相关产品价格下调,营改增不仅对价格有所影响,还对企业的升级尤其是服务业的积极影响巨大,通过财税部门的了解,营改增的实行有利于减少企业创立品牌的广告支出,有利于提高企业技术能力,开拓创新,加大相关研发费及专利费用,推广企业产品市场费用等。实施营改增后,可以细化市场和分工协调,使其不受税制影响,同时还有利于建立覆盖出口退税制度,改善出口税收环境。宁波市将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争取促进产业由劳动型产业向服务型转型,同时营改增可以提高新兴产业的竞争,促进科技进步;通过降低税负,扩大就业力量,使工业和商业共同发展起来。统计数字显示,上半年宁波服务行业发展加快,成为拉动GDP向上的重要生力军。同时,尽管工业经济呈现下降趋势,但产品创新力度不断加大,科技研发及专利数量大幅攀升。专业人员表示,宁波企业在实行营改增的期间,减税效果显著,企业形态逐渐转型,有可能在未来发展成为一条新的产业链。
二、营改增下存在的问题
营改增不仅给我们带来积极影响,同时也产生了问题,众所周知宁波经济发展迅速,中小企业较多,因此从推行宁波市实行营改增政策业绩来看,不同企业在宁波市受税改影响差别较大。从试点地区的一些中小企业的纳税申报来看,实际赋税没有像想象中的减少,反而增加。例如,在某些行业中,没有可以抵扣的优惠,但由于改税,税率提高,反而增加了企业税负。并且营改增还存在着另一问题,就是开具增值税发票的难度。这一问题在交通运输业中尤为突出,虽然营改增可以让交通业长久发展,但是同样给交通运输业带来了很多麻烦。其主要体现在税收抵扣。因为在交通行业的运营成本中,折旧费用和摊销费用所占比例较高,固定成本的进项税的抵扣能直接影响税务情况。如果无法将固定资产进项税抵扣,会造成那些早已经完成投资建设的企业因为大部分固定资产的进项税无法抵扣,增加其实际税负负担;对于新开办的交通运输业中的企业,又可以享受到税收抵扣优惠,这些企业的运营成本会下降。由于两种企业的运营成本不同,容易造成市场的不公平现象。相较于运输业而言,物流业存在着更巨大的问题,中国物流联合会对宁波做的调研显示,由于在物流企业的总成本中运输增值税额比例很高,物流行业中的货物运输业的税负在此次税改中普遍加重。原本物流业运输类服务营业税税率以及物流辅助服务类营业税税率在实行税改后都有不同程度上的增加,这一税率虽然能够通过内部降本增效等多种措施解决,但是依然给物流企业带来了很多麻烦。而且物流业很少有可以抵扣的税额,所以很难缩减成本。如果说物流业还能通过措施缩减成本,那么对于交通运输服务类税改后增值税率突增为11%,无疑给交通运输业带来巨大的创伤。营改增后,交通运输行业能够进项抵扣的项目少,然而运输物品的东西购置成本高,享受优惠程度又很小。同时,燃油费以及一些能抵扣的成本在总成本中占有率低,即使全部抵扣,实际费用也会增加。而实际中,由于车辆在外地加油不能开具增值税发票,无法实现抵扣,这些都可以导致了运输行业生存困难。税负的增加让企业成本增加,利润减低,很大程度压缩了运输行业生存环境。与此同时,营改增还存在着使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由于营改增在减轻赋税方面有一些优惠政策,因此很多企业都会选择在这些试点地区进行企业的升级与改造,这样容易产生圈地效应,不利于其他地区的发展。
三、对于营改增现有问题的建议
这次税改的一个目的在于改变现有经济结构,减轻税负,但仅从试点反映情况而言,结果并不尽如人意。因此,在深化推进营改增的过程中,改革者要重视中小企业现在遇到的问题,并给予一些支持。
首先,我们应该借鉴国外用较低的增值税扶持中小企业的方法。纵观国外增值税的发展,欧、美、日等其他国家对他们的中小企业的税率有着一些不同于我们的规定,举德国作为例子,德国有标准税率、零税率、优惠税率三种税率,其中适用于普通交易的交易税率是标准税率;零税率仅是用在出口方面;小商小贩则有适合他们的优惠税率,他们实行不同的税率进行征税进一步体现了德国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另一方面欧、美、日等国还通过法律对大型超市和商场的设置区域,扩张速度以及营业时间有所限制,以这种措施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中小企业,当然,虽然国外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但由于每个国家发展的国情不同,因此我们不能照搬别国,应该设计符合我国国情的措施,如政府能给企业划定最低标准税率,每个地区根据实情,在保证最低税率的同时,给各地安排不同的税率。其二,我们应该完善增值税专用发票的相关法律制度,因为一些中小企业因会计核算成本高,没有建立完整的会计核算体系,但国家规定必须有完善的会计核算制度才能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因此有些公司不能得到税收抵扣的好处,无法实现税负的减少。设计者应该考虑到相关的措施,完善增值税发票开具的程序,充分考虑中小企业适用的增值税发票制度,帮助其走出困境。对于物流行业,我们应该降低货物运输业务增值税税率,或者是增加物流业抵扣优惠。对于交通运输服务类的行业来说,我认为最好适当调节试点行业增值税率,同时让政府投入一些资金作为补贴,否则由于行业成本过大,将会严重影响该行业发展。我认为除此之外,另一种方法更为可行,由于现代物流业已经发展成为了一种新兴行业,在未来该行业会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建议可以将其建立一个独立的行业税目。改革者可以将涉及物流的一系列行业都纳入物流业增值税征收范围,统筹征收。同时,将物流业以及相关行业的增值税率都定为4%。这样做可以让物流企业实现税负相当。此外,运输业还应该对发票进行改革。取消开票限制,车辆重量及数量限制,让企业更大限度的整合资源。同时,可以设计一种专门用于物流业的发票,让物流业也有自己独特的抵扣优惠。研究了解抵扣发票的相关问题。国家也应该加大力度对行业进行财政补助。对于科技服务业而言,如果新的税改政策无法让征税减少,那么就加大财务的扶持力度,或是给科技服务型企业更高的减税资格,这样有利于创新型企业建设。最后,完善增值税收抵扣的其他环节,让试点地区及行业尽快向外扩散,努力将各个行业相互串联起来,也同时向邻近地区辐射优惠带来的减税。另外我们可以鼓励技术创新,完善增值税链条的完整,为开拓创新的企业提供优惠税收甚至是免税政策。我们还应关注国税与地税间的相互关系,有助于税改的推进,让税改更快趋于完善。
作者简介:郭敏(1993-),女,就读于宁波大红鹰学院,专业,财务管理,研究方向:财务信息化;刘欣欣(1980-),女,汉族,浙江宁波人,宁波大红鹰学院,研究方向信息技术,数据挖掘,为本文指导老师。